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最新评论

世界在汶川地震中发现一个“大写的中国”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消息(张雪花)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看待中国的眼光复杂微妙,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切在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了积极变化。抗震中的中华民族令世界刮目,世界特别是西方媒体在危难之中猛然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原来中国是这样!”面对中国万众一心抗击天灾的史诗般壮举,美国《时代》周刊如是惊叹。作为西方媒体的重要代表之一,《时代》周刊的这一感叹可谓意味深长,它以一种简洁含蓄的赞誉方式,反映出世界对中国的重新认知。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全球,被世界引为“全人类的不幸”;同样是这场大地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一个“摧不垮的民族”。中国人,以钢铁的意志和坚挺的脊梁,以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前所未有的自信开放,向世界展示出清晰真实的国家形象。

  面对突发灾害,中国高层果断决策快速反应、举国上下同心协力高效运转,让世界看到一个东方古老大国应对机制与应急能力的快速成长,以致国际舆论惊讶地认为,中国政府应对震灾动作之快,是当今发达国家也难以做到的。海外媒体给予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正向评价。

  新闻事件中领导人的表现一向为外媒关注。危难之际,中国国家领导人以超乎寻常的沉着果断、同担同悲的亲民举动,悄然消融了他们在外媒心目中的神秘形象,展现出一个大国领航者的自信、胆识、勇气与担当。“他们在地震发生后表现出了高效率和真诚的同情心。”西班牙《世界报》这样评价。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名字出现在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上,获得超过1.3万名支持者。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的信息公开颇有微词。在汶川大地震中,世界看到的是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地震灾情披露及时准确,救灾物资使用公开透明,现场采访报道绝少约束……这一切无不令外媒称道。英国《泰晤士报》就温家宝总理邀请外国记者前往灾区采访发表评论说,这样的开放程度在中国以往的突发事件报道中绝无仅有,温总理的坦诚程度令世人吃惊。“一切都在聚光灯下进行,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中国是在如何应对困难。”英国《卫报》援引中国驻英大使傅莹的话说。

  灾难无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伤痛,同时又以悲剧的方式推动人类社会大踏步前行。“人命关天,救人第一”、“一线希望,百倍努力”、“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等一系列词汇,彰显出中国政府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国哀悼日”的首度设立,更以国家的名义昭示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对此,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郑永年认为,危难中的中国让西方媒体赞赏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把人的价值凸显出来了”。

  西方媒体还特别提到,中国不拒绝外国援助,体现出大国的自信和人道主义精神。当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需要330万顶帐篷”呼吁时,法国《费加罗报》评价说:“向外国求助证明把受灾群众需要放在首位”,“中国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接受援助……国际上对中国的信任也不断增强。”

  公共实践催生现代公民精神。灾难磨砺中的精神成长,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个里程碑式进步。美国《时代》周刊感叹:“千百万的中国人排起长队,捐出鲜血、食品和衣物”“13亿人都在贡献所能和爱心。”其还以《被唤醒的中国》为题发表评论:“在这次危机中,一种新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人们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灾难面前,每个中国人都是志愿者。志愿者的井喷式发展,代表着一种现代公民意识的日趋成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澳大利亚人报》将其称作“中国温柔的心”。

  哲人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是饱含深意的。诚然,灾难在带给我们无尽伤痛的同时,却也悄悄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重新审视差距缺失的窗子;而其中整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成长、国家形象的改善、软实力的增强,则毫无疑问是灾难带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补偿。

  汶川大地震中,中国的表现令世界惊叹,中国的精神感染西方社会。美联社称,这场灾难正以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式改变中国和世界对彼此的认知。这让我们感到欣慰,但更应激励我们前行。因为我们明白,任何一个国家的形象塑造,最重要不是技巧,而是内容。让我们记住世界在汶川所发现的那个中国,并在未来的道路上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