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新闻 时政 国际 财经 体育 图片 社会 法治 军事 直播 文娱
本期关注
抗震救灾:有序,才有力量
汶川大地震发生距今已一个多月,灾区群众正在逐渐适应现在的生活。学生陆续复课,伤员得到救治,物资不断供给,住房加紧搭建,群众开始生产自救,堰塞湖解除危机,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
在抗震救灾这场战役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灾后重建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如何能够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是我们当前需要深思的问题。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南方日报: 解放日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能不能很好地贯彻实施?曹康泰表示,为了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国务院准备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制定一些配套文件,国务院将尽快对恢复重建下发一个指导意见,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配套政策、优惠政策,使条例规定的制度具体化。
中华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仅仅32年间就发生了震撼世界的两次大地震灾害——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这两次抗震救灾都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战胜苦难、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但是,这两次大地震的救援却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另一方面,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合作,使汶川抗震救灾呈现出几个特别显著的特点。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的这项重要方针,需要我们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于受灾地区而言,尤其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减少地震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有一对心理学教授夫妇,地震发生后,奔赴灾区从事心理援助。在绵阳北川中学复课点与心灵备受伤害的孩子们一起,一过就是一个月。这对夫妻就是著名心理分析专家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现在申荷永夫妇率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志愿者30多人仍在灾区忙碌着,每天都很紧张甚至要经历生死考验。昨日记者惊闻,教授团队的一位心理师雷达就因劳累过度,驾车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前一段时间的抗震救灾,赢得了“有力、有序、有效”的广泛好评。
关爱,不要变成打扰
悲痛岂能拿来“哇塞”
表达爱心,不必非到现场
明星蜂拥至灾区,有必要吗
不能只讲“意图伦理”
受灾群众的伤口,不是“拉链包”
竞拍抗震影片,莫成负担
拿哀伤当商业噱头更无耻
最值得致敬的,是默默无闻
无序出书也是种浪费
各类庆功大会,请缓行
情感表达越文明,就越有力量
抗震救灾是漫长的过程,“有力、有序、有效”是长期的任务,容不得丝毫懈怠。良好的秩序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井然有序,才会有不竭的力量。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