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考成绩还没出来,但各大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已经纷纷出炉,“状元”奖学金更是一路走高:清华将状元奖金从2万元提高到万元,另外据说如果文科状元考上清华人文学院还可另加6万元;北大状元奖金也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广东省内,状元最高奖金达到10万元。
高考结束还不到两天,高校“抢人”大战已开始。
战术一:“贴身”服务
招生手机24小时畅通
不久前,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带领该校招生负责人来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与省内部分重点高中的校长面对面“商讨”今年的高招事宜,并邀请了众多媒体参与。在这次会议上,袁驷向校长们作出了“录取零风险”的承诺:该校招生老师将根据对学生分数及志愿的了解,给出一个参考的“分数线”,一般来说考生达到这个分数线,填报清华就可以保证被录取。同时,该校招生负责人向与会的中学校长们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请校长们一定要转告优秀的同学,我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提供全天候的咨询与服务!”
这大概是清华大学这些年来在广东最为“落力”的一次招生宣传。今年广东省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由考前填报改为出分后填报。对全省的尖子考生而言,他们对自身的位置更加了解;对高校而言,对最优秀生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作为清华最大的“对手”的北大,其实早从几年前已经开始了更为细致的招生宣传战术:从高一开始就掌握并跟踪广东几所著名中学的优秀学生资料。每年高考前,直接对这些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工作,游说他们报考北大,并给予填报志愿的细心指导。
因为清华、北大在广东招生人数有限,因此这样“贴身”的服务效果一直非常显著。但是今年考后出分填报志愿,考生会选择北大还是清华,不到最后一分钟谁也不知道,因此两所学校的竞争会更激烈。而文理科两名“状元”,将成为这两所学校一较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
战术二:高额奖金
焦点直接锁定“状元”
最早在高考招生中掀起奖金风暴的是香港高校,但今年将这个风暴推向白热化的,却是内地的名校,并将竞争的焦点直接锁定“状元”。
清华大学宣布,今年高考各省市第一名和国际奥赛的金银牌获得者所获的“新生奖学金”将从2万元提高至4万元,据说如果是文科状元报考清华人文学院,还另加6万元。而各省市高考的第2~10名学生也将获得2万元奖学金。此外,清华还专门设立了“优秀新生暑期海外研修奖学金”。从大一开始,优秀新生就有机会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研修,国际旅费和在海外的研修及食宿费用等全部由该奖学金资助。
北大也不甘示弱,将最高奖学金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但学校表示,奖学金不再依高考成绩发放,改为申请制,批准时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元不一定能获奖学金。
与清华北大相比,广东省内高校对于“状元”的争夺自然有心无力,尤其是考后填报志愿,让省内高校招到状元的机会大幅下降,但这也没有削弱各高校通过奖学金吸引考生的决心。除了南方医科大和暨南大学分别高达10万和4万的状元奖,更多的高校把奖励目标投向了那些不是“状元”的高分考生。比如华工,就设置了一个受奖面相当宽的鼓励计划:广东省考生高考成绩在文、理科分别居全省前300名,并第一志愿报考华工者,可获奖学金10000元/人;非广东生源,第一志愿报考,高考成绩达到华工在其所在省、市、区普通录取考生前2%(且原始分理科生超出一本线70分以上,文科生超出一本线50分以上,或标准分超过一本线150分以上)者可获奖学金10000元/人。
战术三:展现前景
香港高校招生热度削减
相比内地高校频频出招应对志愿填报新政策,香港高校招生今年则明显减少了热度。
通过几年的运作,香港高校在内地的招生从最初的“试水”,到受追捧而“大热”,如今港校、学生、家长三方都逐渐回归理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港校在内地的招生计划暂停扩大,均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有个别高校如香港科技大学甚至缩减了招生规模。
此外,有4所港校已确定上调学费,与此同时也上调了奖学金。前几年,人们对港校高达几十万元的奖学金还是瞠目结舌,但如今考生和家长都明白,几十万元,也不过是刚刚够香港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
相比高额奖金,香港高校更强调为考生所提供的美好前景。从大环境来看,香港政府也在推“新政”以吸引内地优秀生源:应届非本地毕业生可无条件留港12个月,香港高校招收非本地本科生的比例将逐步从目前的10%增至20%,就学期间还可在校内兼职打工。同时,港校在招生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比如,香港大学医学院内外全科学士课程将首次招收内地高考生。另外,香港大学还将广州的华师附中、执信中学和深圳的深圳中学纳入了其内地招生的“校长推荐计划”。
部分高校“状元”奖金
清华:4万元
北大:5万元
香港大学:最高14万港元/年
南方医科大学:10万元
暨南大学:4万元(记者 秦晖 黄茜)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