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决战陇原--甘肃省党政军民抗震救灾纪实

  一面裂缝密布的墙,一个停摆的挂表,定格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时刻:2点28分。就在那一刻,陇原大地山崩地裂,黄河母亲含泪悲鸣;就在那一刻,百万房屋轰然倒塌,三百生命黯然陨落;就在那一刻,党政军民联袂出击,众志成城决战陇原!

  绝地反击,党政领导夙兴夜寐靠前指挥

  “您是陆书记?”5月13日10点左右,文县范坝中学副校长郭焕鹏拿着话筒“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
电话那头,正是匆匆赶赴陇南灾区的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为了了解文县的灾情,陆浩亲自用手机打通了这个电话,并自报家门。

  地震发生后,文县交通、电力、通讯基本瘫痪,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成为“孤城”。县城的电话打不通,陆浩就要求尽一切办法联系文县的各个乡镇。此时,文县只有一部电话是通的,这就是范坝中学校长许伟冒着生命危险从教学楼里抢出来的电话。“从13日到14日,陆浩书记总共打来了4次电话。”许伟说,“陆浩书记详细询问了范坝的灾情,并告诉我们要沉着,并及时展开自救。救援部队会尽最大努力抢通道路,赶赴灾区。”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市区)、941个乡镇、10946个行政村。截止6月10日19时统计,地震造成全省129.80万户、526.61万人受灾,因灾遇难人员365人,受伤10158人,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倒塌房屋132.2万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统计为507.84亿元,仅次于四川。

  地震发生后,陆浩和省长徐守盛相继做出批示,要求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受灾严重的陇南市,指导帮助陇南市全力抢救伤员,协助铁路部门做好被压火车的抢险救灾工作;动员市、县、乡镇干部深入基层,帮助解决最急迫的生计问题。省政府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副省长陆武成带领地震、民政、交通、公安、卫生、建设、兰州电监办、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连夜赶赴灾区。

  “早知有陇南,何必下江南。”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陇南,在这次地震中变得满目疮痍。5月13日上午,陆浩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陇南,途中根据掌握的受灾情况,相继采取了请调部队支援、请调直升飞机支援、增调医疗队等应急措施。然后直接赶到徽县嘉陵镇察看因山体滑坡火车被掩埋起火和嘉陵江河道被阻塞造成的险情。

  5月14日,记者在武都区看到,一名名伤员得到救治,一批批救援物资有序发放,一顶顶帐篷在空旷地支起。就在这天,陆浩、徐守盛一行驱车前往武都区马街镇蒿坪村和桔柑乡贺家坪村。到半山腰后,他们步行进村。陆浩对村民说,你们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咱们的心情是一样的。你们急需的帐篷、食品已经陆续运到了武都,很快就会送到你们手里。

  “甘肃的重灾区在陇南,陇南的重灾区在文县。”文县与四川省青川县仅一山之隔,鸡犬之声相闻。5月15日,陆浩、徐守盛一行来到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已经83岁高龄的王自珍老人在这次地震中骨折,家里的房子全部倒塌。陆浩心情沉重地对他说,在这次地震灾害中你们受苦了。地震灾害不可抗拒,但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政府发了两床被子,不冷。还给了方便面,不饿。”5月16日,藏族老人陈三斤对副省长刘永富说。刘永富是在步行了8公里才来到甘南州舟曲县八楞乡风安山村的。村民陈三斤家房屋在地震中被毁,只得在临时帐篷中居住。刘永富握着陈三斤的手嘘寒问暖,令这位藏族老人十分感动。

  “入冬前,一定要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保暖住处,确保受伤人员得到有效救治。”在灾后重建的会上,副省长冯健身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不能允许灾区群众在外面受冻,各级领导干部却安稳地睡在自己家里;不能允许灾区的孩子在寒冷的教室里上课,而各级领导干部却在温暖的办公室里办公。”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挥、带动下,全省受灾地区领导干部、党员无声地站在了阵前,在漫长的狙击线上放手一搏,让党旗在废墟上飘扬。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陇南市委、市政府9名市级干部带队分赴一线,10054名市县乡机关干部被派往3108个受灾村;3000多个基层党组织快速出击,其中指挥部设在临时遮雨篷中的有1900多个,露天的有280多个;10万党员殒身不恤,始终站立在最前沿。

  “我们必须做好全县6.64万户24.6万名受灾群众的"主心骨"。群众都在看我们。我们不能倒,要让老百姓从我们身上看到希望。”文县县委书记徐世林说。地震当天,该县100名干部自带干粮和手电筒,徒步赶赴全县20个乡镇。晚上8时,县委利用发电机发电并召开科级以上干部大会。当时,全县一片漆黑,许多居民朝着这个有灯光的地方围拢过来。“这不是简单的一盏灯。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像这盏灯一样,给大家带来光亮,带来希望。”

  在西和县抗震救灾现场,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会儿在查看灾情、一会儿在搭建帐篷、一会儿又在看望伤员,他就是县委书记佘东鹏。在救灾的缝隙里,佘东鹏接到病重父亲的电话:“我不行了,能见你最后一面吗?”佘东鹏满含泪水简要述说了西和的灾情,并承诺过几天回去。不料,5月21日,父亲溘然长逝。佘东鹏强忍悲痛,坚持召开了全县第四次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细心的人们发现,那天会上,他双眼红肿。

  康县阳坝镇在“5?12”大地震中,90%房屋垮塌损毁,但党组织却从第一天开始,就奔波活跃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大地震当天,镇里就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挂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红纸告示贴在了墙上,定心丸吃在了百姓的心里。“10个到位”立即启动——组织领导到位,群众疏散安置到位,伤员抢救护送到位,道路抢修疏通到位,救灾物资调运储备到位,群众生活安排到位,电力、通讯设施恢复到位,灾情摸底上报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灾后重建工作措施到位。33岁的党委书记范登奎、29岁的镇长王碧云立即带领在家领导、全体职工及派出所、医院等单位负责人兵分三路,迅速赶赴各机关单位和附近村社查看灾情,并将受灾群众和900多名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疏散到安全地带。15时30分,镇党委、政府召开全体党员和职工会议,安排干部火速赶赴散落在505平方公里深山大沟里的34个村,抢救伤员,疏散安置群众。17时,全镇9名受伤人员全部被送往康县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两名危重病人被转院到汉中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20时,全镇12313名群众全部被疏散安置到了安全地带。他们自己的家也在灾区,可是20多天来,他们没有回过一次家。受灾的群众都说,阳坝有一个震不垮的镇党委。

  生死之间,“孤城”大营救全面展开

  “国道212线严重塌方!”“省道206线交通中断!”汶川大地震造成甘肃境内8条国道、25条省道、28条县道、71条乡道、1251条村道交通中断。记者在文县高楼山看见,像轿车一样大的巨石滚落在路边,像雪崩一样的泥石冲下山崖,有一些车辆被落石砸中,车毁人亡。

  出征,出征!甘肃省交通厅紧急抽调陇南、甘南、天水、定西、平凉、临夏、兰州总段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抢修。5月13日晚18时,武都至文县的道路被抢通,文县告别了“孤城”状态!16日上午10时,省道206线大姚路被打通!22日18时,军地联手抢通了文县碧口镇水蒿坪村和武都白马街乡小庄头村的通村公路。至此,甘肃省所有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被抢通。一批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在生命线上畅通无阻!

  为实现国道212线四川段与甘肃省的顺利连接,甘肃省交通厅派出援川抗震保畅抢险队。队员张兵生在5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11时许,余震再次发生,茂县十里铺发生滑坡和塌方,一辆赈灾车辆被两处大塌方围在中间。抢险队员冒着生命危险,抢通了临时道路,把两名被困人员解救出来。随后,抢险队员顾不上休息和吃饭,人挖车载,轮番作业,把被困车辆也安全地抢运出来。被救的两个人拉着抢险队员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了。”

  在灾区,白色象征着生命。“能多救一个人,就多救一个人。”甘肃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郭士方的话代表着医疗队员的心声。他在两天内为6位伤员做了手术。地震当晚,甘肃省人民医院组织了由14名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携带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从兰州出发。“当时车上一点声音都没有,大家心情很沉重”,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建勋告诉记者:“我带着照相机,不是用来旅游留念的,而是想万一遭遇不测,给孩子留点资料。”

  在甘南州舟曲县,甘南州卫生局局长周寿科对记者说,汶川大地震波及甘南州7县1市,其中舟曲县灾情最重,死亡14人。舟曲县人民医院派出4支医疗队到各乡镇卫生院接治重伤病人,并对伤员进行免费检查、免费诊断、免费治疗。“5月18日,经过抢救,一位昏迷了3天的重伤老人终于醒来了。至此,400名伤员均伤情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据甘肃省卫生厅统计,截至6月3日,全省累计向陇南、甘南灾区派出医疗、防疫、卫生监督人员6300多人次,救治伤员9497人;其中,省卫生厅组建了40支卫生应急救援队,征用车辆100多辆;下拨医疗救治经费1400万元,调拨医用物资价值2400多万元。

  “穿越生死空间只为灯火灿烂。”地震造成陇南电力供应中断,1242个行政村近20万户城乡居民无法用电。甘肃省电力公司派出33支、2531人的抢修队伍,帮助陇南灾区抢修受损电网,并从宁夏、青海、新疆、兰州、白银、甘南等地调来7台发电车和25台发电机,日夜兼程运往无电的偏远乡村。陇南供电公司则连夜组织抢险队,赶赴文县、碧口、武都、康县、成县。10天之内全省灾区全部恢复通电。

  突击队成员郑荣理家的6间瓦房在地震中全部被摧毁,侥幸脱险的他从残垣断壁中连忙翻出还未来得及洗刷的工作服,拣出脚扣、安全带和常用工具就往门外冲。妻子说:“你看现在这当口,你要跑出去找死呀。”郑荣理十分执拗:“你看现在到处倒杆断线,我管的线路上有200多户村民,将心比心,他们的心情肯定跟我们一样焦急,我不去能行吗?”说着,他用力掰开妻子的双手,赶赴难度最大、期间有20公里是无人区的10千伏112李子坝线路。

  水是生命之源。地震震损了甘肃人饮供水工程1241处,影响64.7万人饮水。甘肃水利部门紧急修复水利工程,设置简易供水设施,动员老百姓掏挖泉眼、找水源、人力背水、车辆拉水。目前,已有60万人饮水得到缓解。

  地震往往伴随灾害天气。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岳虎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兰州中心气象台每天与中央气象台、相关市、县台站进行天气会商,共发布各类地震专题天气预报187期,其中嘉陵江堰塞湖专题预报33期,通过QQ等临时应急网络给陇南市气象台传送了有关天气实况资料数次,并组织开展了兰州空军救灾物资空运的气象保障服务和中央领导视察灾区的气象保障服务。此外,每天发布72小时灾区"帐篷温度"预报和火险等级。”

  一声地震,凝聚起全社会投入抗震救灾的战斗。石油公司紧急调运储备油料,加油站设立抗震救灾专用加油机,通往灾区的公路收费站全部变成免费通道,抗震救灾物资、人员畅通无阻,民政部门紧急筹集、发放救灾物资,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加紧募集救灾捐款……

  金戈铁马,五千将士转战枪林弹雨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地震发生后,兰州军区某集团军成立了由何清成军长、刘雷政委任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建立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出动某红军师金刚钻团、铁锤子团、师直属队和某高炮旅共14个营、59个连队5050名官兵,在陇南和甘南5个县区的38个乡镇执行抗震救灾任务,让军旗在灾区猎猎飘扬!

  兵贵神速。金刚钻团接到命令后,仅用半小时就快速出动。一路上,他们冒着余震、泥石流、塌方不断的危险,一边开进一边清除受阻道路,连续32个小时急行军560余公里到达文县碧口镇,成为军区最早一支达到救灾一线的作战部队。刚一驻扎,该团就紧急救援伤员,抢修道路,抢运物资。

  士官唐碧在5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走了两个小时的水路,率先到达范坝乡。映入眼帘的是倒塌的房屋,和一群举手无措的乡亲们。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有一个老大爷还当场跪了下来。我们分成了三组,一组挨家挨户抢救粮食和被废墟掩埋的东西;一组对城镇街道帐篷进行了消毒,并在乡里免费给村民看病和发放药品,第三组在两位首长的带领下对特困户进行了探望,并送去了粮食和3000元救援款。”

  神鹰在天空上飞翔。接到转运重伤员到兰州、天水的空运任务后,陆航团官兵对陇南山高沟深、飞行难度大、气象条件恶劣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飞行航运线、机降点和备降场,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飞行方案。仅5月15日和16日,陆航团就飞行20多架次,空运危重伤病员22人,投送各类救援物资10多吨。

  “嘉陵江堰塞湖告急!”受大地震影响,徽县嘉陵江右岸山体滑塌,河道严重受塞,形成堰塞湖,回水长度约4公里,蓄水量约六七十万立方米,严重威胁村庄、公路和铁路的安全。红军师某工兵营在最短时间内爆破土石方4.3万立方米,打通了一条长215米、宽20—50米、深5米的泄流通道。

  其间,工兵们每天都泡在水里,架人梯、打钻空,长达八九个小时。长时间浸泡、超强度作业,使很多官兵的裆部溃烂,手拿不上筷子,系不上扣子,迈不开步子,但无一退缩。工兵连连长白树伟每天工作十多小时,带领连队一天平均打孔130个以上,并成功爆破,被称为“爆破英雄”。6月7日,堰塞湖由初期的长3.4公里、深9—12米,下降为长1公里、深1—3米,甘肃地震灾区唯一的堰塞湖险情被全面排除。

  同时,部队按照“连进村、班入户,小组工作做到人,领导干部分片包干”的思路,迅速进驻38个乡镇、509个村、78215户受灾群众中,成为“穿军装的村干部”。小分队还自带干粮进山搜寻,对家庭成员有伤亡、孤寡无依靠、基本生活无着落、军烈属进行重点救助,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医治。

  “学校严重受损,马上面临高考、中考,学生着急,家长焦虑。”当官兵们听到群众反映后,决定帮助学生恢复上课。从5月17日开始,官兵们先后开设35所“帐篷学校”,接收7193名学生复学上课;选派260名高学历官兵担任辅导员;投入经费76万元为学生购买教材、复习资料和学习用品,做到高考、中考的学校有宿舍、电视、电脑、打印机,学生宿舍有收音机、台灯、手电、风扇。有的还派出炊事班,保障学生的饮食。

  在部队中,不乏家在汶川、北川、茂县、理县等重灾区的官兵,有的亲人遇难,有的一直与家人联系不上,但都义无反顾战斗在一线。很多官兵看到灾区群众困难,就把自己身上的钱、干粮留给群众。战斗在康县抗震救灾一线的铁锤子团双大功营就有11名汶川籍战士,他们和自己的战友一起,夜以继日地为受灾群众排险解难。当记者问到一直不知亲人生死的余维时,他平静地说,我的战友们在我的家乡拼命地抢救我的亲人,我也要在这里努力地战斗,因为这里的受灾群众也是我的亲人。李愿的爷爷、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他在康县认了两名孤寡老人为爷爷、奶奶,把集团军给他的3000元慰问款全部捐给灾区。

  “跑步前进!”在文县城关镇元茨头村青水坪社,记者看见武警甘肃总队的官兵扛着铁锨跑步上山,帮助受灾群众清理倒塌房屋,疏通沟渠;在武都区,武警官兵采取徒步与乘车结合的方式,协助公安机关巡逻;在甘南州舟曲县江盘乡,武警官兵穿越至海拔两千多米的受灾村庄展开救援;在陇南,武警医疗队多次参与重大手术,为数千名群众进行医疗检查。根据救援需要,武警甘肃总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100多名官兵携带搜救犬和专业搜救器材,奔赴四川省青川县,成为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进入该地区的国内专业救援队。

  消防官兵也在快速集结、突击。109隧道起火后,甘肃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徽县大队不到半个小时就赶到现场,成功抢救出2名受伤列车司机,疏散周围6公里范围内的1200余名群众。陇南、天水支队30余名官兵也于翌日赶赴现场。在长达9天8夜的抢险中,甘肃消防与陕西消防参战官兵向隧道内部注水近5万立方米,冷却了隧道及油罐温度,防止了油罐发生爆炸。之后,官兵们忍受着高温烟气的熏烤,冒着碎石掉落危险,配合铁路抢险突击队将13节油罐及20余节车厢拖出。5月24上午9时55分,停运12天的宝成线恢复通车。

  不离不弃,“力量传递力量,生命点燃生命”

  “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选择叫坚定,旗帜上刻下我们的名字,让我们把生命握紧。心灵交换心灵,真诚辉映真诚,力量传递力量,生命点燃生命……”一首《我们众志成城》唱出了中华民族在风雨中的强音,人民群众再次用血肉之躯构筑着钢铁长城。

  “抬也要把伤员抬进医院!”5月16日,文县口头坝乡磨坝村村民董福祥告诉记者,地震当时,在半山腰干活的乡亲董勤全被震落的泥石砸断左腿,砸伤头部,当即昏迷。闻讯而来的村民将他救出,但通往县城的道路已经被滑落的泥石封住。“不能这样等死,我们抬也要把他抬进县城去!”14位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用木棒扎成担架,轮流抬送。翻山越岭五六个小时、行程二十多公里,道路才渐渐通畅。大家拦了辆拖拉机,将董勤全送进文县第一人民医院,“刚动了手术,总算报住了性命”。

  孙女的双手紧紧地抱着爷爷的臂膀,27岁的青春就这样被永远定格。在康县,人们给记者讲述了这样的事情:地震发生时,寺台乡田坪村农民田玉霞抱着6个月大的孩子和母亲一道跑出了堂屋。“爷爷还在里面!”田玉霞将手中的孩子交给母亲,冲向厢房。厢房里有双目失明的爷爷。但是,就在那一瞬间,房子倒了。当乡亲们把爷孙俩从废墟中挖出时,他们已停止呼吸,田玉霞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抱着爷爷的臂膀……

  “不要采访我。我们就想让伤员吃上几口热饭。”在文县第一人民医院门口,几位女子在送餐车上一边给伤员亲属盛饭菜一边对记者说。据旁边的乡亲们介绍,送餐的是丹宝乡农民张红菊及家中6名女子,其中最小的仅5岁。在这次地震中,张红菊家中的房屋倒塌,受损较重。但是,她想到有那么多乡亲受伤,急需救助,就组织全家6朵“金花”做好饭菜,开着餐车免费为伤病员及亲属送饭菜,每天大约送出五六百份。

  和张红菊一样,想为灾区群众做点事的大有人在。“大家都在救灾,但灾区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吃的都是方便面,体力跟不上,我心里非常难过。想送钱,又拿不出来。”武都区城关镇西关社区居民李颖中说,“想来想去,我决定把自己养的三头猪送给灾区群众和官兵,作为生活上的一点补贴吧。”李颖中现年52岁,家里有8口人,靠卖小吃为生。

  剪刀上下挥舞,推子来回“耕耘”。5月23日,一位理发师在武都马街镇蒿坪村义务为抢险救灾的兰州军区某红军师金刚钻团某连60多名官兵理发。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他站得膝盖直哆嗦,也没停下。他叫谈卯成,是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镇甫里村人、民兵连长,有28年理发经历。地震后,他在电视上看到陇南灾情严重,便自费奔赴灾区为群众理发。

  同时,灾区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5月19日,全国哀悼日。文县元茨头村清水坪社的村民为遇难者默哀,大家都哭了。默哀一结束,有的村民拿起镰刀收割麦子,有的拿起铁锨清理废墟,有的走进地里插秧。村主任杨德明说:“我们插下的是秧,也是生活的希望。”截至6月5日,陇南小麦成熟21.4万亩,已收20.31万亩;冬油菜成熟12.1万亩,已收11.8万亩。

  灾区人民并不孤独。“我们血脉相连,我们与爱同行”,5月25日晚,甘肃省广电总台演播大厅人潮涌动,“与爱同行”甘肃省大型赈灾义演在这里举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纷纷解囊:读者出版集团捐款110万元,兰州铁路局捐款330万元,兰州军区捐款2000万元……当晚共募集善款和物资价值9500万元。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11天后,一场名为《爱的奉献》的小型赈灾义演在文县范坝乡举行,范坝中学师生为身患双肾衰竭重病的初三学生冯亚男进行募捐。受灾群众成了献爱心的主角,草坝村冯强、何银春、何成远等10多名村民分别捐出了100元钱。 “范坝乡有15人遇难。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是对逝者最大的慰藉。”

  文县初三学生田一凡在一篇题为《灾难中,我们手拉手,心连心》的作文中写道:“朋友,记住"5.12",一定要记住。它不但是我们失去的亲人的祭日,也是我们幸存者的生日。在 "5.12"后,我们风雨同舟;在"5.12"后,我们携手共进。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加油,我们灾区人民永不退缩;加油,我们灾区人民永不言弃!”
(责任编辑:黄芳)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