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我省已有18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迁地保护区里“临时安家”,该所通过植物生态适应性等的研究,让香木莲、金钱槭等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到了原产地,下一步还将培育富民枳苗木,让其继续繁衍。
|
据了解,因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已达到历史上正常灭绝速度的1000倍,甚至更快。在中国的30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至5000种,占总数的15%至20%。云南植物种类多达15000种以上,其中包括曾是恐龙主要食料的蕨类植物桫椤以及3亿多年前的苏铁植物,共有10余种。但同时一些植物种类的种群和个体数量却相对较少,分布地域小,为地方特有,如华盖木,被发现时仅有8株。此外像云南梧桐、富民枳等种类已灭绝。就我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来说,《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有246种和8类,云南就有多达114种和8类,占总数的46%以上。
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龚洵和他的研究小组从1986年开始立项,着手研究云南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濒危机制,至今昆明植物研究所已经积累了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的本底资料,基本上掌握了云南珍稀濒危的现状。该研究还探讨了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提出有效保护措施,其中迁地保护就是较成功的一项。龚洵说,因生态环境及人为等因素,一些物种已无法在原产地继续生存繁衍,而迁地保护就是把这些物种迁到植物园、树木园等地暂时保存,并通过对其濒危机制、生态适应性、繁殖特性的研究,培育一定数量的苗木,再让它们回归到适合的地点和环境中去,重归大自然。
目前,植物研究所已在迁地保护区里保存了珍稀濒危植物180余种,其中13种国家一级保护的苏铁,野生灭绝的云南梧桐和富民枳,有华盖木、云南金钱槭、栌菊木、云南黄连等。同时还迁地保存了一些具有重要学术、经济价值的种类,迁地保存种类达500多种。据了解,日前,该课题组所完成的 “云南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濒危机制的研究”被云南省授予2007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本报记者 陈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