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伟
唐山市委书记对四川记者说,灾后重建,关键是心理重建。把心理重建放入中国加速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仅仅恢复到灾前就已经落伍;必须与时俱进,引发展入心理重建,重建即发展。向何处发展?从传统心态向现代心态发展,向人的现代化发展。
向前看
现在和未来取向,简单说就是向前看。《天府早报》有篇报道《给我5年时间 重建宝山———富庶的彭州市宝山村损失严重,七旬书记誓言东山再起》———地震已经过去4天,宝山村成为一片废墟。这个全国闻名的致富村,就这样完了吗?———“给我5年时间,就5年!”这位73岁的老人语气坚定,在谋划东山再起。———灾难已经发生,沉浸于过去于事无补。过去是由现在赋予意义的,放弃了现在,过去只成为永远无法挽回的深沉哀伤。更糟的是,人如果一味咀嚼哀伤,心理能量就很可能转到自我哀怜;而人越来越沉浸于自我哀怜,就越来越没有能力把握外在的世界。泰戈尔说,错过太阳后,你在哭泣,那你还会错过星星。
理性谋划
向前看的希望,还要通过理性谋划来落实。何谓理性谋划?《四川日报》报道过震中映秀安置点两个家庭的对话———“国家不可能一直发物资给我们,我看现在开商店是个机会。”看到电视里国家鼓励在灾区恢复零售店的消息,做过小生意的杨和明动了想法。地震中,他家全部房子坍塌,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一辆面包车,“正好可以利用起来去成都进货。”———短短一段话,包含理性谋划的两个要点:积极收集信息寻找机遇,认真衡量能力满足需求。运用这个思维方式,我们将有不同的人生谋划实践,核心就是追求内在能力与外在机遇相匹配。韦伯说“现代化”就是“理性化”。泪流了、血献了、钱捐了,到了灾后重建阶段,该让理性唱主角了。只有它,才能搭起从现实到未来的桥梁,引导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重建家园。
多元人生
现代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选择。这自然就形成多元人生。近段时间,传媒报道了不少在灾难面前不低头、大步走向明天的不同典型———《灾后自立 农家乐老板应聘当司机》,《不管丈夫是生是死 我只想完成他的“遗愿”》,《我从上海来,我用丧子之痛为你疗伤》———“人活着”是个生理事实;“人与他人共在”,是个社会事实;两者就决定了多元人生的底线和高线。底线就是“对生命负责”;高线则是你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生追求,在何种程度和性质上符合于最高的“善”,即符合于人类总体的具体生存和发展。而在两条线之间的多元人生,都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有肯定程度之别。一个民族,它的个体在灾难之后都能昂然站立、有滋有味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民族就是打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