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16 03:21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怎么才能堵住“后门”,不让“人情分”“关系分”钻空子?怎么才能防止“暗箱操作”?怎么才能保证面试打分公正?带着上述问题,6月15日,记者随机前往晋中市榆次区一个考点,目击了大学生“村官”面试的全过程。
经过零距离的观察,上述疑问一一有了答案。
背景根据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队情况和面试对象与选聘人数21的比例,晋中市大学生“村官”今年开考职位1000个,2091名考生入围面试(包括最低档线并列91名)。面试成绩要占总成绩的40%。
现场6月14日,面试的前一天(晋中市委二楼会议室)
15∶30273名面试考官正在接受培训。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有组织人事工作经验以及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跻身考官行列。
16∶30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考官们开始编组抽签,以确定面试所在的考点。抽签之后,考官们旋即进入封闭,乘坐会场外指定的大巴车分赴各县(区、市),当晚就住在那里。不过,考官们抽取的签究竟代表哪个考点,在上车前还是一个谜。直到上车后被集中“收缴”了手机等通讯工具之后,谜底才被揭开。此时,车已启动。
1800 考生抽签决定上、下午面试时间。
6月15日 面试当天(榆次五中考点)
710 前来参加面试的考生已在榆次五中教学楼的候考室候考。此时,记者发现手机没有信号,考场信号已经被全部屏蔽。
7∶20参加上午面试的考生开始排队进行抽签。按照签上的序号,考生找到相应组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考生进行登记,验证身份,发放标明面试序号的胸牌。同时,考生手机交由工作人员保管。
7∶40 考官抽签决定面试组。
7∶50 考官由工作人员引导,分别进入考试室。
7∶58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记者被准许进入第一组考室旁听。记者看见,7位考官一字排开,计分员、唱分员和监督员坐在一旁。考官席对面摆放着一桌一椅,便是考生的位置了。
8∶00面试开始。1号考生由引导员带入。主考官按照试卷题目进行提问,共3道题,时限为10分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生被禁止自报姓名和准考证号,考官面前也没有考生的姓名和报考职位等资料,只按考生的序号在评分表上评分。面试打分采取“体操打分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相加平均为考生得分。为避免面试打分或严或宽、时严时宽,晋中市细化了评分要素和分值档次,除“言语表达”和“举止仪表”两要素外,其余要素诸如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都要与试题一一对应。此外,在上、下午前3名考生面试结束后,考官们还将有一段时间平衡前3名考生的得分,进一步统一评判标准。
12∶00上午面试全部结束。其后,试卷及计分表密封,并由监督员送至考务组。考官们被要求就地休息,不得离开考室,不得要回手机。
下午面试程序与上午相同,包括启用一套新试题、考官重新抽签以决定分在哪个面试组。
点评“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根本预料不到谁考谁。”据省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从6月中旬开始,全省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面试工作在各市陆续展开。为确保面试工作公平公正,与晋中市一样,各市完善面试细则,严格程序纪律,力图炼就大学生“村官”面试的“无缝钢管”。首先,改革考试管理模式。采取“三抽签”制度,即主考官、考官和考生临时抽签确定考场,实行亲属和籍贯回避制度。其次,加强考官队伍建设。评委分别从组织人事、纪检、农业、民政和乡镇、村等干部以及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调,提高考官考试技术水平。第三,加大公开力度和监督力度。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省委派出督查组分赴各地督促检查和巡视指导。各地采取录像方式记录面试全过程,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学生家长旁听考生面试,有效避免了面试打分中的不公正现象。
本报记者 田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