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英雄永生 大爱长存——祭邱光华机组5位烈士

  新华网成都6月16日电(记者 刘永华、徐壮志、白瑞雪、黎云)“爱党为国甘洒热血写忠诚,牢记使命不畏艰险铸军魂”。

  哀乐低回,群情悲切……6月16日上午,成都军区礼堂,抗震救灾失事直升机遇难烈士追悼大会隆重举行。


  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面对烈士遗像,人们深深悼念。

  英雄已逝,精神不朽。他们的名字,已永远地铭刻在巴山蜀水间,铭刻在了共和国的英烈谱上。

  一个临时组成的机组,一次不朽的飞行

  小车班驾驶员、二级士官张鹏是在直升机将要起飞时才登上直升机,执行这次救灾飞行的——

  5月31日12时,一个临时任务下达——运送10名防疫专家前往理县,当天已经执行了2个架次任务的机长邱光华和副驾驶李月、机械师陈林立即开始作飞行准备。

  米-171直升机组成员应该有2名机械师。听说734号直升机上还缺一名空勤机械师,刚刚完成750号直升机出厂检查任务的王怀远主动加入了机组。

  5位机组成员就此临时组队完毕——急着救灾的他们谁也不知道,这将是他们生命中最后的一次飞行……

  主动登上飞机的张鹏,原本并没有被列入救灾人员之列。地震发生后,他主动请战,每天都参加物资搬运,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在10多天的救灾战斗中,他完成了170个架次物资的装卸任务。

  51岁的机长邱光华,其实本可不参加这次救灾的飞行。家在重灾区茂县的邱光华,震后初期一直没有得到家人的消息。考虑到他明年就要停飞并且家在重灾区,地震发生后,团党委决定让他负责地面指挥。

  “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多带带年轻同志,让年轻的飞行员们尽快成长起来。”邱光华坚决要求到救灾一线。

  执行救灾时,邱光华曾多次飞过家乡上空。5月20日上午,邱光华驾机抢运伤员,直升机停在距他家不足800米的地方。然而,为了争取时间,邱光华一刻也没有离机,搭载伤员后立即驾机返回。

  年轻的飞行员李月和空中机械师陈林,也都是主动请求执行这次飞行的。就在失事前,他们分别执行了11个和44个架次的救灾任务,不仅承担着副驾驶和机械师的职责,而且要照顾伤员、观察地形,每一次飞行结束,都疲劳得倒头就睡。

  李月说,看到一架直升机装不下多少名伤员,心里特别难受,恨不得从早到晚不停歇地飞行。

  陈林说,不管多累,一上直升机,就有使不完的劲。

  起飞,为了人民;起飞,为了生命。5位临时组成的机组人员就这样开始了734号直升机的第64次飞行,开始了他们不朽的远航……

  他们,曾是那么优秀的军人

  哀乐低回,机场肃穆,一列车队缓缓驶入机场跑道。

  这是6月13日上午,在踏上734号直升机第64次飞行后的第13天,5位烈士终于回到了他们曾生活和战斗的成都凤凰山机场——冰冷的灵柩封存了曾经鲜活的躯体,催人泪下的哀乐取代了熟悉的直升机轰鸣声……这一刻,天地含悲。

  整齐的队列,整齐的军礼,战友们以军人的方式,迎接烈士魂归军营。英雄归来,却再也不能驾驶直升机,在祖国的天空中飞翔了……

  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在怀念:他们,曾是那么优秀的军人。

  “每一次救灾飞行都要把心提到嗓子眼上。”几乎每天都会飞映秀到汶川那条航线的飞行员陈远康至今记得邱光华对自己的提醒:“沟里风变化快,一拐过弯就会变。高度一定不能太低,防止下降气流。”

  邱光华,陆航团经验最丰富、技术最好的飞行员之一。20多年前,就是他第一批把米-171直升机从国外开回来的。

  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气流汹涌,贴着蜘蛛网一样的高压线飞行,三四百米就有一个拐弯……这些,都没有吓倒、更没有难倒邱光华。为了多拉些伤员,邱光华几乎总是让直升机处于极限载重的条件下飞行。

  在5800小时的蓝天飞行生涯中,邱光华的航迹,几乎一直在充满风险的天空中延伸。

  1985年底,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大雪成灾,断粮的群众面临生命危险。

  到墨脱,要经过海拔6000米的高山,是直升机飞行高度的极限。而且,由于青藏高原的寒流和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碰撞,形成变化莫测的浓雾和强气流,那条最窄处仅74米的神秘空域一直以“黑色死亡之谷”著称于世。

  邱光华就是勇闯“黑色死亡之谷”,开辟墨脱航线的勇士之一。在20公里的距离内完成从海拔6000米到500米的降落,他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数十项高原飞行纪录写在了雪域蓝天。

  然而,技术高超的邱光华,从没有躺在过去的光荣上。团里的年轻飞行员们都记得,这位头发花白的大校,点名、集合,比谁都先到;打扫卫生,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

  与邱光华相比,28岁的李月是位蓝天“新人”。但是,从中印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神舟六号飞船回收到今年的抗击冰雪,上尉李月把他短短55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演绎得精彩纷呈。

  “很关心我们这些新来的飞行员。”在年轻飞行员黄跃金的眼中,李月是一位可亲的“大哥”。2005年底,飞行员计算机过级考试,李月主动当起了大队的教员。

  “每天飞行回来,不管多累,他都督促大家学习,后来全体飞行员考试都合格了。”黄跃金说,就在失事前两天,团里进行飞行讲评,李月还讲了自己救灾飞行中突然遇到云朵的险情。

  副驾驶的职责是协助机长操纵,并配合机长观察外面。在团参谋长杨磊的眼中,李月的技术好,操纵柔和、动作量不大,而且处理险情很沉着。

  和邱光华一样,47岁的王怀远也是首飞墨脱的功臣之一。

  在运输机把一架“黑鹰”空运到西藏贡嘎机场后,王怀远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直升机的组装。冰天雪地中,为了保持电瓶的温度,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住设备,边吸氧边干活……

  飞行,是王怀远最执著的梦想。曾是一名歼击机飞行员的他,在因身体原因停飞后,因为离不开飞机,竟改行做了机械师,并凭着不懈的努力,成为空中机械师,再次翱翔蓝天。

  “任何一种故障,他马上能说出问题出在哪里、怎么解决。”团装备处飞机发动机主任闫二虎回忆,先后在直升机修理厂、机务大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王怀远,是一个对外场和内场工作都非常熟悉的复合型人才。他编写的《直升机维护质量检查标准》一书,被作为操作规范在全军陆航系统推广。

  从地面机械到空中机械师,简称“提空”。成为空勤机械师是所有机械师的梦想,但只有10%-15%的地面机械师能够梦想成真。

  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陈林用了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成都的夏天,直升机尾梁里密不通风,温度最高可达60摄氏度。每一次飞行后,陈林都要爬进尾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往往工作1分钟后就全身湿透。每次起飞前,当飞行员对直升机进行例行检查时,他总要再检查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陈林常常说:“要干好机械师的活,首先要安心,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地面机械师刘练昌说,陈林所在的中队,机务维护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

  烈士中,24岁的张鹏的本职岗位是在汽车而不是在直升机上。战友们说,他不仅技术好,而且性格忠厚,每次遇上急事,他总是主动请缨……

  大爱背后,多少遗憾成为永恒……

  得悉邱光华机组人员遇难的消息后,创造被埋179小时生存奇迹的马元江非常悲痛。

  “如果不是他们及时用直升机把我从映秀送到成都,我根本不能创造这个生命奇迹……”31岁的马元江最感遗憾的,就是没有能和邱光华他们说声谢谢。

  在地形复杂、气象环境恶劣的条件下,5月12日以来,邱光华和机组人员安全飞行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运送救灾人员87名,转移受灾群众234名。

  他们给灾区人民带去了希望,却在自己身后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5月31日中午,陈林的妻子曾婧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来队看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面的陈林——地震发生后,团里为了让飞行人员安心飞行,在操场为家属搭建了避灾帐篷。陈林却坚决不让妻子来队,不愿意给团里添麻烦。

  “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曾婧没有想到,自己这句话,竟成了夫妻最后的交流。

  5月30日晚上,王怀远在电话中答应要陪女儿王爽去买个U盘。没想到,这个诺言再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还有带弟弟到成都的大医院安装假肢的承诺……因为工作繁忙,王怀远拖欠了家人太多的承诺。妻子先是随军,后来又不得不辞去教师工作,全力照顾家庭。他们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刚刚装修完,现在还每月还着贷款。

  “农民的儿子,不能脱离土地。”两年后就可退休的王怀远早已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回自己的家乡泸县种橘子。

  入党积极分子张鹏以自己英烈壮举,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指导员张雷记得,5月21日,团里举行向灾区交特殊党费的仪式,长长的队伍里只有一位非党员,他就是张鹏。

  灾情发生后,张鹏已经捐过了钱。这一次,他又把兜里仅有的80元钱以一个非党员的身份作为“特殊党费”交了出来。

  父亲张吉祥记得,地震后,张鹏曾给家里打过两次电话,因为执行任务,最后一次电话还没讲完……

  出生时只有4斤6两的李月再也无法向父母尽孝了——这个曾被医生预言养不大的孩子,被顽强的父母培养成了一位优秀的飞行员。

  他还欠着妻子一个婚礼和一次结婚旅游——抗雪救灾、军事训练、抗震救灾,年初刚刚领了结婚证的李月始终没得空来履行自己对妻子的承诺。

  “这次救灾,我问他飞不飞,他骗我说他不飞。”母亲肖天春回忆,“我们还鼓励他说,能去就去救灾。知道他出事后我怪他,怎么不告诉妈妈你执行救灾任务呢?我是你坚强的后盾啊!”

  每位英雄,都有着与李月母亲一样的坚强后盾。

  邱光华的妻子李弟燕在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后说:“我能接受这个事实,他是为了抗震救灾、为了救别人的性命牺牲的,我感到很光荣……”

  与父亲一样同为军人的邱锋则说:“我一定会完成父亲未了的事业。”

  英雄已经远行,大爱长存人间。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