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铁路转运地震灾区伤员纪实:生命列车传递大爱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齐中熙)这是一个触碰13亿国民内心的镜头:一双双托举担架的手,将伤员从车窗上送进列车。历史将定格这样的画卷:四川发生大地震后,整个国家紧急运转,铁路大动脉也迅即开启生命之窗,以最快速度调集上百列“救”字头专列随时待命出发,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史无前例的大转移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后,一个个生命从废墟里被救出,越来越多的受伤群众住进医院、帐篷。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医院伤员爆满、医疗资源紧缺、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

  5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决策,及时将部分能够安全转移的伤员,送往外省市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

  一场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移由此开启。

  “组织开行"救"字头专列,专门用于转运地震灾区伤员;将已在成都集结待命的专运列车,迅速转入运行状态。”当天,铁道部党组紧急部署,迅速成立转运地震灾区伤员指挥部。

  在震区绵阳,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发出“安全运输、优质服务、全力以赴、万无一失”号令。当晚,铁道部转运地震灾区伤员指挥部在四川灾区一线召开了首次会议。确定19日第一趟伤员转运专列开行方案,确定宝成线上绵阳、德阳、广元、江油、成都等五个车站为始发站。

  会议一直开到18日3时:伤员转运列车一律使用空调优质列车,因为略宽的车体适合抬运担架;餐车须配备冷冻冷藏设备,用于储备药物及餐料;承担运输任务的各客运站段必须选用受过救护和心理培训的乘务员……

  18日8时,在指挥部和成都铁路局干部职工连夜奋战下,首趟伤员转运专列实施方案、车辆车底、乘务人员、安全保卫、卫生防疫、餐饮供应、青年志愿者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首趟“救”字专列连夜进行编组,在成都编组站待命。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列车集结在铁道部领导下迅速展开。从南昌到上海,从昆明到郑州,从北京到沈阳,各个铁路局从不同方向紧急驰援灾区。100辆列车迅速调集入川!上千名客运乘务员、青年志愿者、铁路公安人员紧急行动!集中统一指挥和全路一盘棋的优势,此时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方便灾区伤员乘车,“救”字头专列进行了全部改造:所有的车厢,都将中铺全部吊起,只用下铺;在上铺安装挂钩,悬挂吊瓶;在每一个铺位张贴温馨提示卡,登记伤员伤情信息;行李车改造成临时救护病房,应对途中伤员病情突发变化。

  5月19日至31日,铁道部从地震重灾区广元、江油、绵阳、德阳、成都五个车站,向北京、天津、重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陕西、山西、贵州、云南、福建等14个省市开行伤员转运专列19列,紧急转运伤员5011人、陪护家属4863人、医护人员1943人。

  开启生命之窗

  为实现救护车和列车“无缝”连接,铁路部门卸下列车窗户玻璃,由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将伤员从窗户直接抬进车厢,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伤员痛苦。伤员上下列车的这种窗户,被人们称为“生命之窗”。

  36岁的朱玉梅在地震中右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她上车前原本最担心的“折腾”,却没有出现。“我都做好了心理准备,结果我还没感觉到啥,人就平稳地躺在火车上了。”

  她也许不知道,“救”字头专列发车前,为了尽量减少伤员在上下车过程中的痛苦,铁路职工亲自“扮演”伤员躺在担架上,由同伴抬着上下车,找到最合理的动作要领。

  在转运伤员预演中发现,从正常车门上下运送一位伤员需要18分钟,不仅耗费时间,还会增加伤者的痛苦。

  “这样不行!”铁道部劳卫司副司长韩树荣当即做出判断,对于伤员来说,18分钟太漫长,必须要想出更好、更快的方式。

  有人想到,从车窗口直接运送伤员上车可能是最快的方式。“但是,铁路的车窗是从来不会拆的,尤其是空调车的车窗,因为怕影响它的寿命和效果。”韩树荣告诉记者,“当时一心就是想着伤员,一切就是为了伤员,最后还是决定拆车窗。”

  然而,正常情况下,拆装一个空调车车窗要1小时40分钟,时间仍是很长。于是,成都铁路局伤员转运处的16名工作人员连夜演练,一次一次地试每一个动作。经过一夜的研究和演练,拆装一个车窗最快的仅需三四分钟。

  随即,将这几名工作人员的熟练技术拍成录像,迅速传到各铁路局。

  大规模转运伤员路途长、时间紧,涉及部门多、跨区域管理,这对于应急组织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更需要现场强有力的指挥。“我们的指挥部就是背包指挥部,在绵阳发车,我们指挥部就在绵阳站前广场;在成都发车,指挥部又跑到成都站前的一个路口。”韩树荣说。

  没有始发时间的列车

  开行“救”字头专列,在中国铁路史上是第一次。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接力中,“救”字头列车是一趟没有始发时间的列车。

  “在铁路历史上,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列车在出发前一天还不能确定始发地、不能确定发车时间,只知道终点站。”韩树荣说,“因为伤员要从附近各医院赶来,当地医院和接收医院还要进行交接。总之,一切是为了伤员救治考虑。”

  只要伤员需要,条件允许,伤员转运专列就会随时、随地出发,并保证安全抵达终点。

  5月22日,铁道部本来计划下午从绵阳出发转运伤员,但接到当地报告,受伤人员主要来自江油,从江油辗转到绵阳尚需5个小时左右,长途奔波会使伤员承受痛苦。接到报告后,铁道部伤员转运指挥部经请示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后立即决定,列车始发站由绵阳改为江油这个三等车站。

  5月26日,成都至杭州“救”22次列车上,1名脑外伤病人突然发病,列车紧急联系湖南卫生厅在娄底站停车上药,在随车医生和列车工作人员迅速救治下,成功挽救了伤员生命。

  “救”12次列车7号车厢的龚悦是北川县一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被垮塌的教学楼埋了17个小时后被救出,左膝关节以下截肢。列车长陈宇文经常安慰鼓励她。双方还约定,龚悦明年参加完高考,陈宇文就领着她到江西观光旅游。

  一列列伤员专列开出的背后,凝聚了铁路职工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确保伤员专列的安全运行,铁路系统动员7436名干部职工投入转运工作,其中4817名青年志愿者抬送伤员,1359名客运职工承担中途乘降服务,924名警员担当转运疏导和治安维护,336名卫生防疫人员做好站车防疫……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国各地民众心手相连、齐心抗震救灾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黄芳)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