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30”项目吸引多少人才?江阴远景公司的回答是:6名博士、17名硕士、5位高级工程师、3位国际高级投资银行家、5位跨国公司高级经理。这正是“530计划”在带来创业成果同时产生的“聚才效应”。“530计划”铺就的聚才路径,正与“7+1”政产学研工程共同成为无锡市的“两条腿引才”的主渠道,从而拓宽了聚才引才路径,使该市领军人才数量激增,高层次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530计划”在2006年一经推出,就显示出在引进科技创业人才方面的独特魅力,吸引海外高层人才纷至沓来。第一、第二批“530”计划共落户项目68项,引进双高人才400多名,其中海归人才130多名,平均每个项目团队有2名以上领军型海归人才,6名以上“双高”人才。他们很多毕业于国际国内著名高校,其中不乏国际企业高管、教授、研究员、科学家。远景公司总经理张雷曾为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投资银行家,也曾是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的能源战略专家。远景公司的战略总监此前是国际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高级经理;在技术研发方面,远景公司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在西门子、通用电气、阿尔斯通等世界著名电力企业服务过的高级工程师和研发部门负责人。
“530计划”重点瞄准海外,“7+1”政产学研合作则瞄准国内著名科研院校。“7+1”科研院校有着丰富的各类人才储备,对无锡人才引进、培训、聘用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7+1”合作实施以来,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毕业生来锡挂职交流,其扮演的“磁石”和“孵化器”角色,吸附了大量高等人才。在市口岸办挂职的南航赵湘莲教授,在完成带教12个研究生和挂职工作的同时,还为锡山区、新区引进了59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博士1名、硕士8名。
据不完全统计,在无锡生根的“7+1”合作项目已超过1500个,平均每个项目为无锡带来5名以上“双高”人才。据悉,去年以来,该市通过“7+1”合作引进院士13名,在无锡领衔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每个院士都带有10人以上的硕博技术团队,每个团队至少由2名教授、研究员级高端人才领衔。前不久落户太湖科教园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以培养综合性软件与微电子人才为目标,目前已有160多名研究生就读,该项目规划学生规模达到3000人。(徐兢辉)
聚才与创业同样重要 如何来衡量我市近年来强力推进的“530计划”与“7+1工程”?算法有两种:一是算产业账,一是算人才账。产业账各级各部门都会算,而人才账却常常被一些单位部门所忽略。其实,人才账更值得我们去算,起码应该与产业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计算。
无论是“530”项目,还是“7+1合作”,所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这种聚才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引进和招聘方式完全不一样,具有团队化、高层次、能生根的特点。过去在无锡这片土地上,院士和海归领军人士可谓难得一见,现在则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无论在哪个创业园,细问一下,都是博士硕士成群,院士常来,高朋满座,正如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所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透过人才集聚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创业和合作项目的底气和前景,我们可以相信无锡的转型发展、优化发展是完全可能并有强力支撑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对待“530计划”和“7+1合作”,还要从人才集聚的角度来对待;既要看到眼前的产业发展,也要看到人才集聚对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在推动力,从而进一步重视人才的积聚,不断深化“530计划”和“7+1合作”的实施。(晓曲)(来源:无锡日报) (来源:新华网无锡频道)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