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5·12”大地震发生伊始,公安部紧急调集3550名公安特警赶赴灾区抢险救人。5月27日,公安部再次下达调警命令,来自全国28个重点城市的公安特警队闻警而动,5221名公安特警携行577台各类车辆及装备,整建制摩托化疾速开进,抵达指定任务区域后迅速投入维护灾区治安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中。
本报记者 杜萌
闻警即动 5月27日,时针指向17时30分。
公安部第二次下达调警命令。
3小时后,济南特警队率先出发,车队浩浩荡荡向四川省北川县进发。
各路特警精英相继上路:
深圳特警队———由44辆通信指挥车、炊事车、洗浴车、消防车、救护车组成的车队向汶川县疾驶。
昆明特警队———整建制不间断摩托化开进,两天后全部抵达都江堰市。
南京特警队———特警队员十几小时未进食持续强行突进,车队提前抵达绵竹市。
哈尔滨特警队———横跨9省、行程四千余公里,历时5天5夜抵达四川省会成都。
请缨出征 绵竹市景观大道。
倘若没发生大地震,这里成片绿阴掩映着农舍秧田,美景极目。
而今车行此地,两旁是成片成排建起的蓝色帐篷,每个帐篷上印有“救灾”两个大大的白字,这里有设岗执勤的野战部队士兵,有佩戴巡逻袖标的民警,有运送各种物资进入灾区群众安置棚区的大小车辆。
记者走进绵竹市公安局东北镇派出所景观大道警务室,民警周述波告诉记者,派出所总共只有6名民警,这个警务室就他一个本地民警,他身旁的七八个民警全是来自宁波特警队的队员,刚开始大家在语言沟通上有些障碍,后来全改说普通话,现在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据周述波介绍,这个警务室统辖管理着近3万灾区群众的社会治安秩序,仅巡逻一圈就需用两小时时间。这里24小时全天候值勤,上、下午各巡逻两次。
潘林是宁波特警队的“五朵金花”之一,虽然脸上呈现出明显的疲惫倦容,但谈起此次执行特殊任务,她神情灿然。
记者得知,小潘从警两年,当年被特招入队,特长是柔道,入队前当教师,特别憧憬当警察,终于如愿以偿。有意思的是,小潘刚刚于大地震发生前两天结婚,丈夫同样特招入队,特长是摔跤,与她同在宁波特警队四大队。说起夫妻俩携手参加救灾特别行动,小潘笑得很灿烂。
绵竹市南轩中学。
记者来到南京特警队驻扎点,走进标有“指挥”两个大字的帐篷,副支队长吉志生是南京特警队赴川前线总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说,第二批赴川特警队的200名特警队员全是从自愿递交请战书的特警队员中挑选出来的,大多数队员出生于八十年代。
吉志生的女儿今年高考,而此次与他共同执行任务的特警队员中有一些做了父亲的特警,他们的孩子也都处在或高考或“小升初”的关键阶段,为了灾区救援,大家都牺牲了自家的利益。
“大地震后,天天看有关地震的新闻专题报道,天天感动,感动要有行动啊!”
机会降临,第二批赴川特警队组建,吉志生带队出征。临行前,他把消息告诉妻子时,妻子默不作声,眼圈红了……
泪落警服 都江堰,普什宁江厂区。
记者在厂区大门内一遮阳伞下等候昆明特警支队队长李炎接受采访。新闻干事小范告诉记者,支队长因患严重糖尿病正在打针,稍候即到。
李炎个头并不高大,却十分健壮,这位52岁的昆明特警支队队长来到记者面前,看得出面容上劳累的痕迹,但他精神昂扬。谈到带队出征,感慨多多。
“看见那儿了吗?”
李炎指着正对院门摆放的两辆越野吉普警车,记者看到警车车身两侧分别印有“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字样,车前盖上印有“昆明市公安局”,两辆警车上方有一大红横幅,上书“昆明特警赴川工作队”9个大字。
可以想象,当印有同样标记的大小33辆车依次迎面驶来,肯定会是一个颇为壮观的场景。
昆明特警队5月28日自昆明出发,向灾区疾驶,在许许多多感动特警队员的瞬间里,有这样一个情景烙在李炎的记忆中:
“我带的这些孩子里”———李炎在与记者交谈中,“孩子”一词多次使用,那是指他的特警队员们—————“绝大多数人没出过省”。
李炎记得,车队行驶到昭通水库时,那里即将越过省界,守卫水库的很多武警和民警站在各自的位置庄重地向车队敬礼,“那种神情、那种由衷的、那种不是在命令下的一致行动,让我们大家流下了热泪。”
5月29日入夜时分,昆明特警车队驶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分院,在校园里等候特警光临的数千名学生敲锣打鼓,手持鲜花,夹道欢迎。
“我们这些年轻队员里有四分之三都是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孩子们看到这个场景,全蒙了。”
李炎笑着回忆,当234名特警下车列队前往体育馆休息地点时,四周呼声震耳欲聋。最后列队跟进的特警队员竟被蜂拥而上、要求合影的热情学生挤散、挤倒。特警队员事后得知,欢迎学生都是自发而来,大多数学生整整守候了3个多小时,直至昆明特警队来到校园。
本报成都6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