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的多国样本
《环球》杂志记者/陈昕晔
驻洛杉矶记者/曹卫国
驻东京记者/刘浩远
在汶川,一位先生曾偶然购买了一张价值100元的卡式人身保险。当地震发生时,这位先生的女儿在上学,她非常勇敢,救出了11个同学,而他的爸爸却在地震中不幸逝去了。
这是发生在汶川的一个真实故事,某保险公司的张女士,在对《环球》杂志记者讲到这件事时,不断地感叹:“保险意识对人们太重要了,一张偶然买的保险卡,能帮助他的亲人度过难关。”
寿险,地震在赔付责任之内
汶川地震后,人们的风险意识极大地提升,“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周,据我粗略估计,咨询人身意外险的人数增加了20%。”中国人民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正在筹备中的东城支公司总经理秦剑峰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
据《环球》杂志记者了解,普通人应对意外灾害购买的保险主要分为寿险和财产险两类。在这两类中,寿险的赔付责任包括了因在地震、飓风、洪水、战争等灾害中身故和受伤。
目前国内各大保险公司销售的寿险种类比较多,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其服务个人用户的寿险品种分为中国人寿理财保险、健康保险、少儿保险、万能保险、养老保险、保障保险、意外保险等,这些险种考虑了人们的不同需求,如理财、养老、重大疾病、学生的教育、安全等,其中大部分均含有在身故情形下的赔付。
也就是说,在汶川地震中购买了意外伤害险的人在身故、受伤的情形下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各大寿险公司的赔付范围包括:身故者可以得到保单保额的全额赔付;对受伤的人,则需根据劳动部颁布的残疾标准,核定伤残等级后,按照标准进行赔付。
汶川地震突如其来,保险公司也面对很多新的难题:很多人的房屋在顷刻间倒塌,保单、身份证等证件根本来不及抢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保险人失踪了如何赔付?如果全家遇难了,保险应该赔给谁?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理赔工作在地震后已经迅速开始,保监会确定了凡属于保险责任的“应赔尽赔”的原则,在地震灾区,当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在合同条款方面发生争执时,会做出有利于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各大保险公司这次的反应也都十分迅速,在灾区设立了很多临时性的办公地点,对于没有保单、没有证件的情况,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只要猜测家里可能有人买了保险,就会查找保险公司记录,只要找到记录,在没有保单、没有证件的情形下,也会立即办理赔付;对于保险人失踪的,原来要经公安部门在2个月后发出失踪死亡确认,才能赔付。现在,保险公司也“特事特办”,按照当地政府提供的失踪人员名单,先行赔付保额的一半,一旦确认死亡立即全额赔付;在遇到全家遇难的情形时,保险公司也主动寻找受益人,直到找到保单合法受益人给予赔付。
值得一提的是,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当地的生活水平不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并不是很强,保险的覆盖率相对较低。据一些寿险公司的初步赔付情况看,当地学生保险购买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学生保险曾经是强制性保险,由学校统一要求学生购买的,尽管后来因为收费问题,学校停止了强制性购买,但很多家长把这个习惯保持了下来。
财险,地震不赔付
与寿险包含了地震等大型灾害的赔付责任形成对比的是,财产险中地震责任是除外的。
《环球》杂志记者在震后致电中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的客服中心,咨询房屋险、车险中是否包括地震、洪水、飓风、战争等情形下的赔付。三家公司中只有太平洋财险的车险包含了洪水发生时的赔付。而房屋保险,以及中保财险、平安财险的车险中地震、飓风、洪水、战争等都属于责任除外。记者又询问是否有专门的地震保险,三家公司都表示目前没有。
地震前购买了财产保险的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房屋、汽车等是否会得到赔付,现在还没有明确。中保财险北京某分公司的经理对《环球》杂志表示:“正在研究这次地震中房屋保险是否会属于赔付范围之内,目前还没有结论。”记者与中保财险的宣传部进行了联系,但截至发稿时,记者尚未收到中保财险关于地震财险理赔以及建立巨灾保险机制的问题的回复。
由于房屋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全部身家,这次地震后,房屋保险特别引人关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房屋险为什么要将地震除外,以后会不会有改变?房贷险强制购买停止后,房屋贷款如何得到保障?
在北京工作的徐女士,去年贷款买了房子,记者采访时,她翻出保险合同,却发现花了近一千元买的保险不保地震灾害引发的房屋财产损失。其中施工质量有问题、电力短路引起的损失也都不在承保范围之内。徐女士表示,这样的保险使她没有保障感。
假如徐女士是在汶川,她的房子在地震中倒塌了,却还欠着银行20万元贷款,她是不是还要偿还银行贷款呢?根据银监会发布的规定,如果徐女士没有了偿还的能力,那么她的贷款将被核销,不用再还了。
如果徐女士买了一种叫做房贷险的保险呢?她的贷款是否真能得到保险?人们买房贷险的愿望是,当无力偿还贷款时,可以得到保险的保障,保住房子。但事实上,房贷险的规定有点荒谬。“房贷险是买房的人个人花钱,为银行买保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王国军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当贷款人最终还不了贷款的时候,他的房子会被银行拍卖,同时银行还有保险公司给予的补偿。这一不合理的强制保险在2005年被国家叫停了,王国军认为:“没有恢复的必要,除非受益人是投保人。”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金融界的专业人士在讨论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从银行贷款买了10套房,全震塌了,这个债是不是应该全部核销?地震中毁损的房子,贷款可以核销,以后再发生地震国家是不是还要全管,如果国家都管了,那还买保险干嘛?
美国欧洲如何应对巨灾
是不是当巨大灾害发生的时候,保险就没用了呢?
在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英国《金融时报》5月26日的一条消息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正在进一步推进同亚洲四国的谈判,旨在向四国政府出售一种突发灾难保险。该险种会在国家遭遇突发性自然灾害后,支付几亿美元的赔偿金,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援助资金。
亚洲有哪四国参与了谈判,目前还没有消息透露,但是记者注意到这样的一则报道:“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接受瑞士再保险公司的资助,开始绘制《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在2004年版的这本地图集中,960万平方公里上,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肉红色圆点。这些圆点代表了中国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2000年的发生并记录下的4级以上地震。”而在汶川地震后的5月13日的晚上,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研究小组,已经计算出了中国保险业的可能损失。
瑞士再保险公司与亚洲四国谈判的这种灾难保险,就是所谓的巨灾保险,巨灾发生了,国家不能全都管,要依靠市场上的巨灾保险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已经是应对巨大灾害的通行机制。
而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保险经纪人里维罗说,地震专家预料洛杉矶地区在今后几十年内将发生一次大地震,如果地震中有大量房屋倒塌或遭受结构性损失,届时将只有那些持有地震险保单的屋主才能得到赔偿。
1994年加州洛杉矶北岭地震后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损失,私营保险业不堪重负,导致此类巨灾保险逐渐由政府主导的计划所替代。
为了解决商业保险业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的无力,加州地震局(CEA)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由私营保险公司投资、公共机构管理的保险机构,其作用是强制保险公司提供地震保险。尽管CEA表面上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但事实上它与加州政府并没有任何财务上的关系,州政府也没有任何资金投入。
州政府给予商业保险公司政策性的税收优惠和资助:除了保险公司以会员方式缴纳会费外,CEA还通过贷款、再保险、投资等方式募集保险基金,这些基金都享有免税的优惠待遇。地震后赔付时,如果CEA可运用资金降至某一水平时,国库局可以代理人的角色为其销售盈余公债。
政府的责任还包括:负责灾害预警、地质研究资料等相关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灾害救济;负责地震保险体制的管理。
加州地震局每年的保费收入大约5亿美元,最高可进行总额80亿美元的保险赔付。一旦地震发生,保险公司将理赔所有地震造成的损失,保单限额为:建筑物20万美元(公寓式房屋25000美元为上限);家庭财产以5000美元为限;生活补助款以1500美元为限。保险公司的不负担赔偿的比例为15%。
如果地震造成的保险损失超过了CEA的偿付能力,被保险人会得到按保险损失比例的一部分赔偿。
根据法律,购买了保险的人可以得到充分保障。CEA不能宣告破产,如果发生重大地震灾害而出现赔偿基金不足的状况,则由所有投保人平摊损伤,即得到保单所承诺的赔偿额的一部分,或者按遭受的损失得到分期赔付。
日本抗击巨灾的防线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从1966年开始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其灾后救助体系的特点是:以自助和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呈现出完整的灾后应对机制。
在日本,人们只要参加了地震等灾害保险,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重建过程中的负担将会大为减轻。
参加地震保险,构筑了个人自助的灾后第一道防线。在日本,房屋财产地震保险从属于火灾保险,保险公司把火灾保险和地震保险捆绑销售,就是说只有参加了火灾保险才能加入地震保险,是否参加地震保险由个人自己决定。地震保险赔付金额在火灾保险总金额的30%至50%之间决定,最高赔付限额为房屋50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人民币6.64元)、家产1000万日元。
根据房屋和财产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地震保险理赔分全损、半损、部分损3个档次,赔付标准分别为合同金额的100%、50%和5%,但3种情况的赔付最高限额均不超过当时的实际市场价格。
据悉,截至2008年2月底,参加地震保险的户数约为1116万,占日本全部家庭总数的约20%多点,也就是说日本的地震保险普及率仅为20%。
再保险公司对风险的分散构筑了抗灾的第二道防线。地震保险再保险其实就是政府对民间保险公司担负的地震保险责任的再保险,在发生民间难以承受的地震灾害后,政府用保险金施以援助。具体做法是,如果民间保险公司赔付的地震保险金总额在660亿日元以下时,全部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付;如果保险公司的赔付总额在660亿日元以上3300亿以下时,政府承担50%的赔付金;如果赔付总额超过3300亿日元的话,政府将承担95%的赔付金。
同时,经过多次调整,政府一次地震的最高赔付限额也在不断提高,由最初的1.8万亿日元经过几次调整提高到现在的5.5万亿日元(从2008年4月1日起执行)。如果一次地震的赔付金超过政府的最高限额的话,向被保险者的赔付将按比例递减。
社会救助则构成了抗灾的第三道防线,在发生重大灾害时,除社会各界捐款救助外,日本的金融机构也会出台一些救济措施,如临时缓缴按揭月款、减轻贷款利息等,来减轻没有参加地震保险国民的负担。另外各地方团体也会向政府呼吁要求延长受灾者按揭贷款余额偿还的宽限期和偿还期限,免除因此而增加的利息负担等。
而政府直接救助,则构成了抗灾的第四道防线: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给灾民补助支援金。日本政府主要是根据受灾者生活再建支援制度对受灾国民的直接给予现金资助。现行的支援制度不仅放宽了享受支援金的条件,同时将支援金的最高限额从原来的100万日元提高到了300万日元。资金来源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主要根据受灾者的严重程度及自救能力等因素具体确定对受灾者的支援额度。
中国巨灾保险的前景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做法表明,建立巨灾保险可以把巨大的风险进行分散。在政府主导、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参与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更有能力赔偿巨灾下的个人财产损失。
“在巨灾发生后,政府应该是风险的最后承担者,是最后兜底的,而目前,政府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如果施行地震保险,中国有13亿人口,按4亿个家庭算,如果有一半投保,就是2亿个家庭,一年一个家庭拿出100元投保,一年是200亿元,10年就可以积累2000亿元。这次(汶川地震)巨灾中央财政要拿出700亿元,可以看出,积累10年,应付这样的大灾是绰绰有余的,”王国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说如果建立巨灾保险机制,一次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来应对,这就像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一样,平日的积蓄日积月累下来,可以应对不时之需。
“(已经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在发生巨大的灾害后,在短期内出台了巨灾保险制度。”中国保监会湖北保监局副局长姚庆海说。在经历了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中国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人大到普通百姓认识到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迫切性。
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不是一家或者几家保险公司就可以做到的。要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必须有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参与。有专家认为,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性的优惠,如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还可以提供全国性的灾害数据;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一起商讨,构建一个可以相对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
在中国,由政府主导和补贴的一些保险已经推出。2007年,由于猪肉不断涨价,保监会推出了生猪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保费60元,其中农民保户仅负担12元,其余按照中央财政30元、地方财政18元的比例(即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80%,而农户仅需负担20%)支付。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保费将由财政补贴,如果农户养的母猪遭遇疫病等死亡,最高可从保险公司获得1000元的赔付金。今年南方雪灾后,购买了生猪保险的农户及时得到了补偿,将个人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同时,政府也减少了额外的财政支出。
接受《环球》杂志采访的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应在近期内出台。而那时,也需要每一个公民保持一份风险意识,为自己或者家人买一份保险。
数字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消息,截至6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373606人受伤,失踪17991人;
——这次地震造成5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四川全省有22428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灾害,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据财政部报告,截至6月2日12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30.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6.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3.53亿元;
——截至6月4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36.81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89.76亿元(其中到账捐款329.77亿元,物资折价59.99亿元);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灾区恢复重建基金700亿元;
——全球第二大再保险机构——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5月29日表示,据其估计,保险行业因四川汶川大地震而进行的损失赔付总额在3亿至10亿欧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0亿到100亿元);
——中国保监会发布消息:截至6月3日,保险业共接到地震相关保险报案22万件,已付赔款2.33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42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9150.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