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正在参与国家第三大向家坝水电站施工的武警水电官兵在做好抗震抢险救灾准备的同时,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全体官兵掀起“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号召,急灾区之所急,随时做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一切的准备。
5月25日,在接到上级奔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的命令后,全体官兵历时8小时集结到北川任家坪指挥部,根据命令指示,采取背驮、肩扛的方式,在海拔1000多米,坡度近乎70度的大山中,手脚并用,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圆满完成炸药的输送任务。
在历时一周的时间内,全体参战水电官兵面对余震不断、山体滑坡不断的危险,克服7天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澡的困难,发扬我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参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圆满完成导流渠开挖、铅丝笼边坡支护等抢险任务,有效降低了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5月31日,首批完成抢险任务撤离唐家山堰塞湖的的武警水电官兵在绵阳机场受到绵阳人民的热烈欢迎,水电官兵将牢记祖国和人民的嘱托,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全世界人的目光被锁定在了地震核心区“汶川”这个10万人的县城。随着数百万房屋的倒塌,成千上万生命的消逝,8.0级大地震使整个中华大地为之颤抖。灾情发生后,武警水电六支队五中队全体官兵的心就紧紧的与灾区人民连在了一起,一份份“人民有难我有责,抗震救灾我请战”的请战书摆在了支部的桌面。5月25日,中队接到上级处置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命令,中队迅速启动抢险预案奔赴一线,历时6天6夜汇同兄弟单位圆满完成抢险任务撤离唐家山堰塞湖。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铮铮誓言践行忠诚卫士的情怀。
一、听党指挥,严阵以待,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准备
突如其来的灾难像一块巨石,重重的砸在了每一名官兵心上。在中队还没有接到参战命令时,中队党支部收的请战书已经层层加高堆了厚厚一摞,有的战士甚至连写三次请战书。面对一张张饱含斗志的面孔,中队党支部迅速调整思路,把握“有条不紊抓生产,统一思想激士气,严阵以待做准备”的原则,在组织中队完成好在建施工任务的同时,积极的开展思想教育引导,使大家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当前“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职责、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组织在班排展开“国家灾难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的大讨论,并积极组织看电视、看报纸及时让战士了解灾区情况。针对在救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学习,为抗震救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各项物资的准备。5月25日,中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中队全体人员成建制中队立即开赴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接到命令后,我中队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方案,参战官兵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迅速集结到位,并完成了所有救灾物资和个人物品的装车任务。在誓师大会的队伍中,有快二十年的五级士官,也有刚入伍不久的列兵新同志;有刚从工地赶回来还没顾上喝口水的战士,也有安慰好来队家属或妻儿的中队骨干;但随着一声“出发”的命令,战士们都义无反顾,斗志昂扬的融进了开赴一线的队伍里。
二、为人民利益,不畏艰难穿越“红色生死线”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为了能早日到达灾区,部队在开进的途中减少了休息的次数,在凌晨3时左右连夜赶到了重灾区北川县任家坪集结点。26日天刚朦朦亮,面对由于天气原因,进山的物资没办法空运,险情却万分紧急的实际,上级要求所有参战部队,以单兵负重的方式徒步将救灾所需炸药运到唐家山堰塞湖。领受任务后,全体官兵迅速将人员和物资进行统一协调分配,中队根据实际情况将人员分为三个战斗组和一个后勤保障组,按三人一组,四组一队,每组一名党员骨干,每队一名中队干部负责的方式将物资进行合理分配。科学的组织和合理的兵力利用为任务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家处灾区的中队司务长杜宁,根据任务安排要求他留在后方负责部队后勤物资给养,但他以为后期做好保障熟悉路线为由,再三要求随部队背负炸药进山,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骨干,同时也是一名老兵,在家乡遭受大难的关键时刻,我更应该到一线去、到前方去!”。而从事后勤工作多年的他,深知后勤工作在部队战时的重要性,为了不耽误组织安排的工作,他以最快的速度第一个将炸药送到目的地后,硬是不顾满身的疲惫和脚底的血泡又原路返回到基地,事后战友们都称他为“飞毛腿”,而他只是笑了笑。
大灾即大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次的强行军对所有参战官兵都是一次大的考验。一个人负重五十多斤在平路上徒步行军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在这本没有路且坡度达70度的崇山峻岭之间,困难就是考验,在行军途中,官兵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面对随时都有可能的塌方、滑坡,以及近七十多度的陡坡官兵们走的异常艰难,渴了喝一小口水壶的水;累了大家相互间打气、鼓劲;战士膝盖摔伤了,中队长荆峰接过了战士背的炸药;战士张佳璇体能跟不上,指导员李强毫不犹豫接过了他手上的救灾物资;五级士官曾云大看到新同志走的摇摇晃晃,上前一把抓过炸药往自己肩上扛上就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为保证炸药的顺利运到,官兵们丢掉随行的个人背包等物品,官兵们喊着号子,互相鼓励、搀扶着,在刀尖般锋利的乱石丛中行走、匍匐、挪移、攀爬。踩着松软的滑坡体和尖锐的山石,把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留在了身后;冒着稍不注意,一脚踩空就会滚下山崖的危险小心翼翼艰难的前行着。经过10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官兵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唐家山堰塞湖。
三、作风顽强,英勇善战,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大灾即大战!当中队官兵站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坝顶时,才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因为确保下游几十万百姓的安危,上级制定了“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镇脚”施工方针。根据抢险指挥部安排,中队人员主要担负铅丝笼边坡支护、导流渠开挖、油料收发以及后勤保障等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中队党支部根据任务需要制定了由中队长荆峰带领中队重机骨干,组成重机小分队,负责导流渠的开挖;由指导员李强带领中队机动人员负责铅丝笼支护边坡的任务;后勤保障工作由党员骨干段志刚分工负责制。随着抢险任务的展开,一个个难以想像的困难接踵而来。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中队党支部有根据任务实际分别制定了两套抢险施工方案:开挖分队任务急、工作量大。为了保证人停机不停,提出了“白班集中优势整体出形象,晚班强化作风开挖赶进度”的施工方针;而在完全依靠人力和双手的铅丝笼边坡支护方面,工作量之大是前所未有过的,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任务的按时安全完成,提出“干部党员带头上,党团青年协力干;集中开采储石料,分组搭配搬运铺”的工作方针。施工方案的确定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随后的施工中,开挖分队把技术骨干分为了白班和夜班两个突击组,每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任组长。不论是白班还是晚班,突击组的同志叫响了“比作风、比技术、比进度、比质量”的劳动竞赛口号,不仅要跟自己比,也同兄弟单位的战友比。挖掘机操作手二级士官熊爱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在白天,随边坡支护分队顶着烈日,完成一天的铅丝笼装运任务后,晚上又主动参加到夜班开挖突击组。累了,就对着山谷大声的喊两嗓子;倦了,就点支烟猛的吸上两口。一个夜班下来,烟就快抽了两包,下班时满嘴都只有烟味了。看着他走向帐篷时疲惫的背影,又有谁知道,在接到抢险救灾命令前,远在江西老家的未婚妻还焦急等着他回家举办婚礼。为了能上一线,他在做好未婚妻的安慰工作,将婚礼推迟的同时,跟和战友们一起站到了抢险的队伍里。当有人问到他这样值不值得时,他说:“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面前,我个人的利益不算啥!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正是有了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凭借过硬的战斗作风和娴熟技术优势,高标准、高质量的提前完成上级安排的开挖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一致赞评。
大灾有大爱!随着抢险工作的深入,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繁累的抢险救灾中发生、一句句令人荡气回肠却又朴实的话语在不经意间流传着。在前指的统一部署下,中队人员编为边坡支护施工第四分队,由于山体的滑坡,石头的储备很难,要捡一块就要冒着山上随时滑落石块的危险。搬运只能靠肩扛、臂抬、手抱,而且要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完成近万立方的铅丝笼的铺设,面对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参战官兵没有被吓倒。在现场掀起党团竞赛风的同时叫响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口号。老党员五级士官曾云大,快四十岁的老兵,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搬的石头总要比别人大,扛的铅丝笼总是比别人重。他说:“我如果多搬一点,大家就能少搬一点。党员就应该要多出力,多干实事,才能为广大团员作出表率。”。他的话说出了所有党员的心声,大家用行动在践行着党员的誓言。中队所有干部在现场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士卒,走在前、冲在先。那里有重活、累活,那里就有干部的身影,党员的模范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励了团员的士气。看到干部党员事事都冲在先,广大团员也不甘落后。上等兵吕君超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抢险任务,现场的气氛让他热血沸腾仿佛不知疲倦似的,找石头、搬运石料、抬石笼,来来回回,上山下坡,手套烂了不知道多少双,手划破了也没有发现。而满腔激情的他忘却了自己是在充满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滑坡、余震的山脚下施工,心中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早一点完成任务,就能早一点排除险情,灾难就会早日过去。”。团支部副书记占毅,作为中队骨干的他,在组织团员和党员展开劳动竞赛的同时,自己始终以身作则的冲在前,百来斤瘦小的身体,扛着与之相比形成反差的大石块,坚强在队伍里来回穿梭着。记不清摔倒了多少次,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爬起,换来了一块块的青淤和血痕,但依旧没有使他退下一线。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大家的体能消耗很大,而每人每天两瓶水是远远无法满足官兵需求的。战士冯敏把自己的水给了战友后,自己由于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体能消耗几乎透支,鼻血也不听使唤的流着,军医安排他休息,一回头他又出现在了搬运石笼的队伍里。中队干部要求他休息一会,他找来面巾纸往鼻孔一塞,平日里很少说话的他,丢下句“轻伤不下火线”转身就又忙活开了。而像他们这样的人和事,在抢险现场是无法用数字去统计的;他们的精神和平凡中的伟大,是任何文字和语句都无法描述的。当每天带着疲惫从施工一线回到帐篷时,大家总是能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来回忙活着给大家分发食物,他们就是由段志刚带领的后勤组的战友。他们三人每天负责两百多号人的后勤保障,由于物资运输的原因,每天供应给每个人的干粮很有限。为了避免后续供给的突然中断,段志刚想尽一切办法,科学合理的搭配,最大限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我单位所有官兵和前指首长的供给保障。事后,当问起他们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我们做的只是尽自己的一分力而已。”
四、众志成城凯旋归,永葆作风履使命
天祸不由人,人力定胜天!经过六天六夜的连续艰苦奋战,在各参战部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于5月31日顺利结束,圆满完成任务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的顺利完成,让大家再次的看到了一支铁军的战斗力。不论是在前期的抗震救灾准备、还是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全体官兵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宗旨,在前指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地团结在中队党支部周围,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一致,保证了整个抢险过程的的有序、安全、高效。而“两支队伍”作用的所发挥,为确保任务完成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键时刻,干部党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老兵骨干不畏艰辛、舍死忘生的大无畏精神,带动的不仅是士气,更是能让困难低头的战斗力、凝聚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头羊,才让我们在灾难来临时,拥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敢上一线、勇冲头阵的士气。灾难并没有结束,救灾还在进行,官兵们并没有因为唐家山任务的完成而松懈,他们时刻保持高度是警惕,时刻准备着。用抢险的精神去学习、去工作,用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永远做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李强、蒋德文)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