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献给大震灾中的中国军人(图)

  武警官兵抬着龙溪乡龙溪村90岁的王清明老人下山(6月16日)。 新华社发(张涛摄)

  新华网成都6月18日电 题:绿色情·热血颂——献给大震灾中的中国军人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白瑞雪、黄书波、张汨汨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每一天里,人们的心,始终被这样一种熟悉的颜色感动着,这就是象征生命、象征希望的绿色。

  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难,13万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持续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他们的身躯,汇成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他们的热血与汗水,挥洒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这绿色,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这热血,谱写着拯救生命的乐章。

  绿色,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无边的深夜里,一条闪烁的绿线,在震后崎岖的山路上若隐若现。

  为了尽快排除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确保下游数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000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拿着手电筒,背起10吨重的炸药和雷管连夜赶赴唐家山。

  电闪雷鸣,湿滑泥泞的山上,每走一步都很吃力,经常要抓着两旁的树木向前爬行。行进的队伍拉得很长很长,为了给后面的战友开辟一条道路,先头突击队就在沿途用红布条做标记。

  在一根又一根红布条的指引下,经过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5月26日3时,这支背送炸药的部队终于到达唐家山堰塞湖的坝顶上。

  几天后,当阵阵惊天动地的炸声响起,当堰塞湖水咆哮着冲过导流槽,数百万心忧如焚的灾区群众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这承载着希望的绿色,跃动在地震灾区的每一片土地上。

  几天前,应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请求,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将一盒取自四川省汶川县的泥土带到了北京。

  一盒汶川土,讲述着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当10多万汶川群众生死不明时,他带领200名官兵在暴雨中挺进汶川的那条生死之路,王毅似乎已经淡忘了。

  但,他忘不了到达汶川县城的那一幕。

  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露宿街头的群众看着眼前一个个沾满泥浆的军人,黑暗和寂静中,虽然他们由于极度恐惧、悲伤和疲惫,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但人们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开始用力鼓掌。

  王毅说,那是他一生中听到的最动人的掌声!

  掌声,使汶川不再孤单;掌声,让汶川人看到希望。

  从800米高空跳下,落到地面仅19秒。这19秒,对于空降官兵,是决定生死的19秒。空降兵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从军30年来研究的,就是这19秒的距离。

  但这一次,李振波面对的是一个中国伞兵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5月14日,茂县上空。

  没有地面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

  平时训练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

  各种条件似乎都不具备,但执行这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15名空降兵,具备了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勇气。

  呼啸的风扑面打来,巨大的轰鸣声似乎在为勇士壮行。“跳!”李振波大吼一声,纵身消失在云层中:身后,是瞬间绽放的洁白伞花;身下,是灾后至今杳无音信的茂县百姓。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啦!”与外界隔绝几十个小时的茂县群众纷纷向降落伞涌来。李振波和同伴们刚一落地,就有老百姓跑上前去,紧紧地抱住队员们失声痛哭。

  茂县群众不知道的是,跳伞前,这些勇敢的空降兵每个人都写好了遗书。

  哭声中,茂县不再孤单;哭声中,茂县人看到希望。

  成都军区某红军师教导员毛武韬,是最早到达北川的官兵之一。5月13日5时,天刚亮,当他们冒雨从沙石堆上爬进北川时,每个人的手臂都磕得青肿。

  就在这支部队进入北川县城的一刹那,幸存的受灾群众拼命鼓掌,流着热泪一遍遍高喊“解放军万岁!”“人民军队万岁!”……

  喊声中,北川不再孤单;喊声中,北川人看到希望。

  余震,暴雨。山体不时抖动,摇摇欲坠的石头随时可能滑落。

  在无人的深山,在没有道路的道路上,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和战士们互相搀扶着,鼓励着,温暖着。山崖上,一个个艰难跃动的迷彩向着远方同一个目标:映秀。

  5月13日20时15分,当许勇和小分队艰难抵达映秀时,将军也没想起,自己的鞋丢在走过的哪一段泥泞中了。

  “大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正在废墟上寻找儿子的老教师王茂乾热泪盈眶。

  眼泪中,映秀不再孤单;眼泪中,映秀人看到希望……

  “大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样的话语,人们曾经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听到过,在10年前抗洪大堤上听到过,在今年冰雪封冻的南方大地上听到过。而今,在瓦砾遍地的废墟上,在死一般的黑暗里,太多太多遭受震灾的人们正是靠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熬过了一个个漫长的黑夜,渡过了一道道痛苦的难关。

  在什邡、在绵竹、在青川、在平武、在安县、在彭州……在地震灾区群众每一双渴盼的泪眼里,在每一个中国人最柔软的心头上,子弟兵那身朴素的绿军装,永远是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最美的色彩。

  绿色,铺就了生命的通道

  这是一条特殊的绿色通道。

  这是一条13万身着迷彩绿的人民子弟兵肩背、手抬、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生命通道。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蜿蜒在“难于上青天”的巴蜀高山上。

  地震引发的泥石流摧毁了原本崎岖的山间小道,重灾区安县高川镇上万名群众被困大山深处,缺衣少食,许多伤员的病情正在恶化,情况危急。

  5月15日凌晨,成都军区某装甲团受命不惜一切代价,火速上山开辟通道,转移群众。

  18岁的修理连战士严情勇背着装满食物和药品的野战背囊,手脚并用,艰难地向山顶行进。上山2小时,背伤员下山要3小时,几趟下来,双脚血肉模糊。

  19日凌晨,已经在山路上往返了十几趟的严情勇眼前开始一阵阵发黑,强忍了3天的腹绞痛越来越严重。6时,他背着一名受伤的老人一步一滑下山时,腹部突然一阵绞痛。天旋地转中,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轻轻将老人放在地上,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紧急会诊的结果让医生们大吃一惊:病人突发嵌顿性腹股沟疝引发肠移位、穿孔,如不及时手术,会危及生命。“我从医3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病成这样还能坚持长时间、高强度负重运动的人,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可以忍受3天3夜……”第二军医大学陈学运医生含泪说。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起伏在汹涌湍急的江流里。

  5月14日,武警重庆总队官兵沿岷江上游奔袭救援时,行进到金龙潭水电站附近,道路完全中断。20多米宽的江水对面,是36名亟待转移的群众。

  “涉水过河,手拉手前进。”副总队长常建民率先跳进冰冷的江水中。500名官兵来不及卷起裤腿,纷纷跳进水里。20分钟后,他们手拉手在江中搭起7条“人桥”,把对岸的受灾群众一个一个接过去。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延伸在生死营救的废墟间。

  5月13日5时,武警水电三总队救援官兵在什邡市蓥华中学清除废墟时,发现一个叫廖友瑶的小女孩被掩埋在横梁下的狭小空间,而横梁随时都可能下塌。

  救援的过程异常艰难。当女孩的头部完全露出来、喝上第一口水时,时间已过去了近24个小时。

  战士袁贤君、陈小燕、刘奎已经是第3次上阵了,他们的手套已被划破,满头灰尘。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女孩的身子露出来了,双脚却被倒塌物牢牢卡住。

  万分焦急的战士们用短铁棍撬起楼板,用千斤顶向上托举,同时用榔头敲碎女孩双脚上的楼板……雨很大,营救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淋透了。女孩终于被官兵救出时,已是14日2时。

  就在营救廖友瑶的时间里,蓥华镇又经历了10多次余震。紧挨着废墟的另一座教学楼,在一次次震动中摇摇欲坠。

  “在一座随时可能倒塌的大楼旁搜救,完全是违章作业。”武警水电三总队11支队副参谋长王淑建至今心有余悸,“但,为了孩子们的生命,我们别无选择。”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定格在战士们疾进的脚步中。

  5月19日上午,济南军区某部8名战士进村入户搜救时,在青川县红光乡与石坝乡交界处一个塌方的矿洞中发现了被困时间达164小时、奄奄一息的王春邦。

  战士们就地做了个简易担架,抬着王春邦向山外跑去。经过5个小时的跋涉,王春邦被送上救护车。

  那一天,8名战士连续强行军近10个小时,翻过50多公里的危险山路,越过两个地震后完全与外界隔绝的乡镇。

  这样的行军强度和速度,丝毫不亚于几十年前靠着“铁脚板”走出革命胜利的前辈们。和平时期的中国军人,又一次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危,用双脚走出了一条生命通道,疾进、疾进、再疾进。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闪耀在白衣战士的手术台上。

  那是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屈延永远忘不了的一幕:他刚刚打开患者的颅脑,准备实施手术,输液瓶突然开始摇动,手术用的显微镜左晃右摆,柜子上的玻璃瓶“嘭”的一声摔在地上。

  “地震了!”有人惊呼。

  仅仅是一瞬间,屈延果断决定:继续手术!他指挥大家关掉手术电源,打开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坚持把手术做完……

  绿色铺就的生命通道,离不开一支支专业化的部队。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地震灾区,“通道”这个词语对于拯救生命的意义,那些专业化的部队有着更深的体会。

  震后第3天,第二炮兵工程部队就从全国7个省市紧急赶赴北川,在12个小时内打通了北川县城与外界相连的唯一一条公路;震中映秀镇成为“孤岛”后,成都军区某工兵团最短时间内在紫坪铺水库建起了作业基地和门桥渡场;武警交通部队抽调各地兵力,穿越海拔近4000米的若尔盖高原,连续奋战4昼夜,打通了茂县、北川等9个乡镇的道路。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在5月28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事实上,想不被(中国军人)感动是很难的。当我经过映秀镇附近时,看到战士们正拿出铁铲,挖一条穿过山坡的道路……”
(责任编辑:廖恒)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