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卫生部长:六七八月是抗灾防疫关键阶段(图)

卫生部长陈竺。

《面对面》采访陈竺。

  央视《面对面》栏目6月15日播出抗震救灾特别节目“陈竺:卫生应急”。以下为节目实录。

  总导视:

  灾难来临,全国卫生系统如何紧急应对挑战?

  陈竺:派出我们的精兵强将,最强的力量要赶赴灾区救死扶伤。

  生死营救,伤员大转移,10万医护工作者怎样创造生命的奇迹?

  陈竺:就是生死之间你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任重道远,如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面对面》董倩专访卫生部长陈竺,正在播出

  导语:

  汶川大地震累计造成,30多万人受伤,9万多人入院,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容纳治疗这么多的伤病员,与此同时还要在灾区开展大规模的防疫,这些艰巨的任务,一下子就摆在了卫生部的面前。
如何去完成这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我们来听听,卫生部抗震救灾工作小组的组长,卫生部部长陈竺是怎么说的。

  人物介绍:

  陈竺,无党派, 1953年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6月任卫生部部长。

  陈竺在都江堰医院现场

  我觉得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稍微要要分开一点

  然后这个疫情的报告检测报告系统,每天都在报。

  这是5月30日卫生部长陈竺在地震灾区指导工作时的情形,作为卫生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眼下最令他牵挂不下的就是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记者:现在能不能说已经做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陈竺:因为刚刚二十多天,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我觉得现在言时过早。

  记者:那到了什么样的一个时间段,就可以说做到这一点了?

  陈竺:我认为,如果说我们能够度过夏季传染病高发的这个季节,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可以说,经受了第一拨的考验。

  记者:还有第二拨?

  陈竺:我认为在未来的三个月里面,六、七、八,这三个月里面,这是非常关键的阶段。

  截止到目前,奋战在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人员已经超过了15000人,在每一个受灾严重的村庄,都有2到3名防疫技术人员在坚守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卫生部在地震发生后启动一级应急机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作为卫生部的部长,您是什么时候得知的消息,是怎么得知的这个消息?

  陈竺:地震的时候我正在飞机上面,因为5月13日上午,是和美国卫生部部长,在上海的一个会晤,一下飞机,接我的司机就说了,陈部长,不好的,四川大地震了。

  记者:那个时候作为个人的反应是什么?

  陈竺:就是一种焦虑,我当时主观上面就觉得我就应该回北京了,但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和重要的外宾的会晤,所以我当时临时决定,跟他一谈完,我马上回北京。

  记者:在理论上,当这种大的自然灾难发生的时候,卫生部应当做出的反应是什么?

  陈竺:第一,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号令之下,动员本系统全部的力量。第二要派出我们的精兵强将,最强的力量要赶赴灾区救死扶伤。

  5月12日晚上,卫生部连夜抽调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医务人员,组成了第一批应急医疗队,于5月13日紧急奔赴灾区。自此之后,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更多的医疗队开始向灾区紧急集结。

  记者:刚刚地震开始的时候,你们是分梯队,分批次的往灾区运人运物,第一梯队第一次运了多少人?

  陈竺:第一天就是13号那天,我们开始的,指挥部要求我们是一天五百人,实际上我们是一天到了一千人,三天以后不是一千五百人,按照指挥部的指令,我们是三千人的队伍就上去了。

  记者:这个过程是怎么完成的

  陈竺: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调兵遣将,当然也包括很多省市的主动上阵,可以说在我们国家建国以来,这一次的集结在西南地区是规模最大的。将近五千医务人员,都是来自于各个省的最好的中心,医学中心。这个大集结对于降低死亡率,降低伤残率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组各地医疗队向灾区集结的新闻

  也就是在全国各地的医疗队纷纷向灾区集结的同时,灾区卫生系统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就地展开了紧急救援。在经历了灾难之后。他们承担着自救与救人的双重压力。

  记者:你们了解到的,当地尤其是灾区的这些医疗卫生机构的损毁程度,又是什么样的?

  陈竺: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在重灾区人员损失还是很大的。四川省就是320多位同志遇难,两千多个伤员。

  记者:医疗卫生系统?

  陈竺:就是灾区的,你像北川的县人民医院,毁灭性打击,将近两百人的队伍,损失六十几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伤员。像都江堰的中医院,当时我们都看到的。还有大量的伤员,特别是它的基础设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记者:我想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灾区当他们自救的过程中,比如说当灾难发生了,我可以做什么,在外界没有来援助的时候我可以做什么

  陈竺:这些地区的卫生系统当中。我觉得系统的同志们,的的确确我认为是一种对人们负责的精神,和他基本的职业素质相结合,他的这种反应。因为我看到录像,录像里面你就会看到,两个小护士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人先蹲下来,然后两三秒钟以后,她已经朝病房里冲了,把病人要转移出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突如其来,当医护人员紧急疏散病人的时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2层的手术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胆管癌切除手术,主刀医生是肝胆外科主任李波。这个时候,李波没有放下手术刀。

  我们医院的院长,石院长,还有麻醉科主任,先到我们手术间来问我,我们手术能不能结束,我跟他们说,手术做到这个份上,不能结束,我们必须得做下去。我们院长说一句话让我很感动,院长说好,我就在旁边陪着你,你继续做吧。

   访谈

  陈竺:像华西医院,它的院长特别清醒,石院长。他在地震发生以后,第一先组织病员,从病房里到空旷的广场上。然后他第二件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马上找建筑方面的专家,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我这个病房大楼,它的框架结构有没有影响?能不能继续工作?两个小时之内他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可以作为一个救治的大基地开展工作,马上又进去了。那今天我们看到,像华西,像四川省人民医院,像成都军区总院这些大型的医疗机构,的的确确发挥了它骨干的作用。

  分导视一:

  灾难来临,医护工作者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

  生命接力,万名伤员怎样实现成功转移?

  《面对面》董倩专访卫生部长陈竺,正在播出

  灾难降临之后,都江堰向俄乡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到了紧急命令,第一时间赶到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救援现场待命。他叫曾建,是都江堰向俄乡人民医院的医生,曾建的女儿也被埋在新建小学的废墟中,曾建医生在现场始终坚守岗位,女儿的事他一直埋藏在镇定的外表下。

  两天过去了,曾建医生不满六岁的女儿已经被确认在地震中遇难。

  曾建

  我女儿还差五天就六岁了,在后边门的地方才把我女儿翻出来,当时都冷了,我跟你说。

  访谈

  陈竺:抗震救灾斗争当中,我们这个队伍当中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它不是几个明星的问题,几个耀眼的明星,几个大专家,它是整个队伍。到每一个,从我们的大专家到每一个小护士,他都是一个基本素质的一个展现。

  记者:为什么在这种非常的当口,他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陈竺:董倩,我不知道你晓得不晓得,我们的医学生他上学是需要宣誓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你成了一个医务人员以后,你就要理所当然地把病者的性命,把它当作你自己的性命一样,把它托起来。就是生死之间你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抗震救灾部署中突出强调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从5月17日到5月31日的半个月时间里面,一场规模空前的伤员转移救治行动顺利完成。

  记者: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它动用了,我查了一下是21个专列,99架包机,往20个省市区的340家三级医院,运送了一万多的伤员。就这样一个巨大的转运伤病员的计划,是怎么形成的?

  陈竺:这是总指挥部做出的计划,应四川省的要求,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决策。

  记者:转运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因为四川当地的医院消化不了这么多的伤病员,还是说希望这些伤病员能够得到更好的救助?

  陈竺:两者都有。一个是医院不够用了,你像华西,原来是两个骨科病房,它后来扩展到八个骨科病房了,医院不够用了。另外一个就是说,也希望到各地的三级医院,比较好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比较精心的治疗。

  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铁路、民航部门立即投入力量组织这次特殊的伤员转运,与此同时,全国的医疗机构也提前准备,第一时间做好了收治伤员的准备。

  记者:比如说我是一个某省的接收医院,我是自动向部领导去报名,我可以接收,还是由卫生部的方面去指派,比如说派到哪一个省,由哪一个医院来接受。

  陈竺:当时可以说全国所有省的卫生部门的同志,都向卫生部请战,要求把伤员要转移到他们那儿去。还包括灾区的,比方说重庆。我们第一批病人,一千九百多个,是卫生部当时考虑到,要有一些转运基地离开四川近一点比较好,当时就想到一个是重庆,但是重庆本身它有遭灾了,但是重庆不说二话。实际上它还主动出了车去拉病人过来,而且后来我知道,还大大地超出了卫生部给他当时确定的名额。所以我想,这样一次大转运,我去车站看了,我觉得组织的可以说史无前例。

  记者:你看到的是什么?

  陈竺: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5月31号,最后那一批通过专列运往福建去的,就是卫生和铁路、民航,这种跨系统的,就像一个人那样的协调。然后你在站台上面看到的几十辆,成排的救护车,这些救护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然后你看到医务人员,你还看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他们在帮着把病人抬上车,你看到那些年轻的孩子们,有的我觉得还是看上去很稚嫩的,甚至话也不多,排在那个地方。我心里就有一种激动,就觉得我们的年轻一代有希望,中国有希望,然后在车里面,他有来自于接受方的医务人员,有铁路专门组织的护运队。

  您就说这个窗口吧,它一个车厢从门进去很不容易进,所以两个窗户他就拆下来,再装上去。那些老师傅们娴熟的动作,你就感到这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团结得就像一个人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恐怕人类灾难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组伤员转移的现场报道

  江苏现场报道

  为了让来自灾区的伤员得到最好的救治,各家接收医院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医疗力量。同时,对这些特殊伤员的生活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在山东,医院为伤员单独设计了符合四川饮食习惯的菜谱。在湖北,医院食堂还按照羌族的传统做法,为羌族伤员做了玉米馍馍。在湖南,医院为伤员特意安排了四川籍的护理小组。在辽宁,医院的心理专家每天坚持给伤员进行心理治疗。

   采访

  记者:费用的问题,在整个的救灾过程中考虑吗?

  陈竺:有考虑,特别是作为管理者,有考虑。但是就像党和国家领导人讲的,有一分希望也要做一百分的努力。另外绝对不因为费用的问题,影响伤员的救治。所以各个医院院长们,我知道他们心里面有压力。

  记者:压力来自什么地方呢?

  陈竺:压力就在于我们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在准备当中,我们公立大医院的改革还在方案制定当中。应该说体现公益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加投入,特别是公共领域的投入。目前应该说这种投入相对来说还是不足的,

  这个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巨大的挑战,巨大的压力,但是我感到,就是在我们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在这个时候,他们脑子非常明白,救人高于一切。,都是把自己最好的力量,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护士,最好的仪器设备,生命支持系统,最好的药用上去。当然这一次我们的党中央、国务院对伤员救治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直非常关心的。现在无论是在四川当地救治,还是转出去的一万零几十个病人,费用都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记者:经过这样的一场大灾难之后,您觉得未来医疗体制改革会更好地推进,/还是说/由于这次大灾难的来临,而添了很多的麻烦?

  陈竺:我确信这个肯定是第一种结果。我想第一就是,我们的人民更加了解了这支队伍。第二我们这支队伍,经受了这样大的一个考验以后,它的品质的精髓,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弘扬。这支队伍它会在这种巨大的考验和磨难当中,会变得更加坚强。

  分导视二:

  上任部长不满一年,他面临怎样的压力?

  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有着怎样最新的进展?

  《面对面》董倩专访卫生部长陈竺,正在播出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展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医疗队,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医疗队纷纷赶到了灾区参与救援行动。截至到6月8日,在四川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已经达到了96661人,医疗卫生救助体系已经覆盖到了灾区每一个县、乡、村。

  一组抗震救灾医护人员的采访

  除了国内的救援力量之外,国际上的医疗机构也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截至到目前,已经有日本、德国、古巴等7支国际医疗队来到中国,参与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

  一组外国医疗队人员的采访

  5月19日,在日内瓦开幕的6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兴发言,代表中国向国际社会表示感谢。

  记者:当时您那种心情是什么样的?

  陈竺:我是很感动的一种,因为那天开幕就是大会主席,首先宣布第六十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然后,他马上就提到了我们要为中国四川大地震遇难者和缅甸的,我们知道飓风的遇难者,我们致哀。然后他讲了一段话,当时并没有安排我发言,我就马上举牌子,我觉得应该做一个应答。而且,我也讲了,大地震压不垮中国人民,只能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参加完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回到北京之后,5月29日陈竺飞赴灾区,这个时候,卫生防疫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卫生部门所面临的压力丝毫未减。

  记者:就在防疫这方面,最让您放不下心的是什么?

  陈竺:我还是觉得现在一个是水的问题,另外就是我们疫情的报告系统。 记者:为什么还担心水?

  陈竺:因为水一旦污染,它就影响一大片。

  记者:后果是什么?

  陈竺:如果说水源地被污染了,某一种病毒或者是其他的病原体污染了的话,那它就影响一大片的。因为你做的,一个是人天天要喝水,第二你的食品等等,很多也是要用水一起来进行加工的。

  记者:那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多少?

  陈竺:我觉得,你只有想到最坏,你才能做到最后、最好。如果你认为我已经差不多了,那可能问题就会出来了。疫情的报告系统,是我们的哨点,其实呢就是在四川灾区这个地方,它本来就有一些传染病的情况,在人群遭到这样一个打击以后,他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发生一些疫情也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不能出大疫。所以我们对任何的疫情,都要做到我们讲的四个早,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在灾区卫生防疫方面,卫生部针对重点传染病和重点防疫区域,采取了建立应急疾病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的消毒杀菌、和进行疫苗应急接种等关键防空措施。除了灾区的卫生防疫之外,目前,卫生部门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工作重心,那就是重建灾区的医疗卫生体系。

  记者:怎么帮他们重建?你们有没有计划?对策是什么?

  陈竺:我们要扶持当地的卫生系统建起来。比方说我们,我去了映秀,我在映秀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在映秀这里,它的板房,第一个做成的就是一个乡镇的中心卫生院。

  记者:对方出钱,出人。

  陈竺:对,它的医疗队正好也在那个地方,当然这个支持,更多的是一种帮扶,比如医疗力量的一种充实,然后一种指导,因为它有些专家系统,它可以帮着做培训。让我很感动的就是映秀镇,它的卫生院的队伍。人都在。他们有一些人,家里的人都遇难了,但是,那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二十几个同志拉着一面旗,全部聚集在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这支队伍在,所以,我们就觉得,对口支援形成的这样一个乡镇卫生院,这样一个中心卫生院,它的基干队伍实际上就是映秀的队伍,然后,再加上我们广东对口资源的队伍。我们希望这样的做法,它从县到乡,都是这样一个做法。

  记者:这可以形成一种模式吗?

  陈竺:我觉得现在已经提映秀模式了。我想在全国的支持之下,四川省的灾区的卫生队伍,它已经开始了重建的步伐。

  作为第一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陈竺的上任曾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极大关注。而这次抗震救灾,无疑是陈竺上任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记者:当我看这些评论的,发现有一条是说您的,这位部长是刚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赶上了这样的一次,恐怕他的任何一个前任都没有碰到过的一个巨大的危机。我不知道您怎么评价这样的一种评价?

  陈竺:我觉得在关键的时刻,卫生系统能够为人民做一点事情,这是一种幸运。我到卫生部,这个月月底就是一年了。其间经历了很多的事,当然这一次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挑战。这次大地震也给我们上了,可以说是很深刻的一课。就是我们讲卫生应急它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传染病这一块,因为SARS以后,我们有了一些应对的经验,禽流感,等等这些防控,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巨灾的灾难,我们觉得这方面我们也是需要加强的。我们做更多的准备的话,那么,将来我们应对大灾,应对巨灾,我们就会更加从容。 (来源:央视《面对面》)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