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缺水!汶川缺水!什邡缺水!绵竹缺水!北川缺水……
大地震后,一个个紧急报告雪片般飞来。军委、总部首长指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灾区群众和救灾大军饮水问题。成都军区领导明确要求,军区机关和部队要把解决灾区军民的用水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救灾项目来办。
“有水,生命可以延续7日;无水,只能存活3天。”救灾专家的话,更让成都军区联勤部领导心急如焚。震后12分钟,他们就指示部队做好到灾区建立野战供水站、洗浴站的准备。
然而,供水、淋浴系统数量不足,短时间内要在重灾区实现野战供水,谈何容易?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机关四处求援,短短两天,一批净水车、淋浴车就从辽宁、山东、云南、重庆等地补充到位。5月15日7时,由176名官兵组成的供水站、洗浴站,冒着余震火速向都江堰、绵竹、北川、青川等灾区开进。
都江堰至汶川的道路毁损严重,无法通行。官兵们绕道川藏线、翻越夹金山进入。经过两昼夜的艰难跋涉,车队终于顺利抵达震中。震后68小时,他们就在废墟上建起15座野战供水站、13座野战洗浴站。
灾区余震不断,为确保灾区军民用上放心水,成都军区环监站官兵每天头顶烈日,来回奔波取样、化验。各供水站官兵在水源地24小时昼夜值守。绵竹市汉旺镇、九龙镇的群众自发在供水站旁打出“感谢子弟兵送来救命水”的横幅。
前线灾情急迫。官兵忙于救灾,无暇取水。“部队忙不过来,我们就上门服务。”供水官兵及时转移站点,有的把供水站、洗浴站开设到离部队最近的地方,全天24小时保障供应;有的铺设管网,直接把水输送到各个饮食保障点。5月17日,各救灾部队争分夺秒“进村入户”。为延伸供水“生命线”,成都军区联勤部紧急从北京采购100套便携式净水机空运至成都,连夜安排人员带车前送,长驱1200余公里,第一时间把洁净水送到山村。
前线,处处有艰险,干部人人是先锋。5月24日,某供水站负责人李春虎从青川赶赴江油途中,正遇上6.4级余震,一块重达数吨的巨石砸落在车前两三米的地方,他镇定地绕开巨石,继续驱车前行。平武县南坝镇上游,7个随时可能溃堤的堰塞湖一度高悬,供水站站长刘向东坚持每天两次带人为垭头坪安置点送水,一天也没有中断。一天晚上,北川突发余震,价值200多万元的供水、洗浴装备面临损毁危险,站长邹兵带领全站同志奋力冒雨将装备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保证了后续正常供水。
在供水部队中,还活跃着一支来自后勤工程学院和总后建筑工程装备研究所的专家队伍。5月23日深夜,天降暴雨,江水猛涨,映秀镇供水站净水车潜水泵被江水冲走。后勤工程学院国防建筑设备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姚吉伦和驾驶员曾小林,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协力将水泵拖回了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