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刘宝珺院士回应200年不震质疑 媒体误解我(图)

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回应“成都200年内不会再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质疑

  “纠缠在200年上很可笑很幼稚”

  早报记者吴玉蓉发自北京

  成都200年内不会再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

  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地质学家刘宝珺觉得自己被冤枉了,媒体此前引述他在成都一个论坛上的发言说成都200年内不会再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招来很多的质疑声。刘宝珺为何做出这样“不太靠谱”的预测呢?

  昨天,他在青岛的家里接受早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媒体的报道完全误解了他的本意,“我不是地震学家,不可能对地震进行预测。

我当天的演讲根本就没有提200年的事,我讲的是成都的稳定性,从历史发展来说,成都是非常稳定的。”

  200年不震

  媒体误解我的本意

  东方早报:您前几天在成都一个论坛上说,成都200年内不会再发生八级以上的大地震。因为您是著名地质科学家,又是院士,但网上有一些质疑和批评,您是否看过?您怎么看待这些意见?

  刘宝珺:我要说的是,媒体的报道完全误解了我的本意。我不可能预测说200年以后怎么样怎么样,我也不是地震学家,不可能对地震进行预测。我当天的演讲根本就没有提200年的事,我讲的是成都的稳定性,从历史发展来说,成都是非常稳定的。

  我看了网上的言论,后来发现没意思了,看不下去了。有人说:“放屁。你能控制上帝的意志吗?”这样的质疑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反响完全出乎我的预想。

  东方早报:那您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呢?很多人都以为您在做地震方面的科学预测。

  刘宝珺:这根本不是我的本意。现在看来所有的来源都来自于一家网站,他们当时是问过一个问题,问“成都很稳定,这个稳定时间有多长?”既然说到时间,我就说,200年没问题。但他们完全理解偏了,我的本意是从历史发展来看,成都是非常稳定的。

  但这样的一个说法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几百年后有什么意义呢?我是研究沉积学的,从地质构造单元的稳定性来说明这个地方的稳定性。我对我在成都的家人和朋友都说过,让他们不要害怕,不要在外面露宿,让他们对成都的稳定性有认识。

  结果他们非常不负责任地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炒作热点,而不说这个稳定性,着重放在200年的时间上,这个热点恰恰不是我要表述的内容,走偏了。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很可笑,很幼稚。

  东方早报:这么说来成都确实非常稳定,这种稳定主要是因为它的地质构造特殊吗?

  刘宝珺:成都处于扬子板块上。扬子板块是一个较老的、固结的稳定地体,地壳厚度平均为30公里。扬子板块已稳定了8亿~9亿年了,成都附近的龙泉山有断层,但它与扬子周边的造山带不可同日而语。成都所在扬子板块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中间的大断裂就像一堵墙把二者隔开了,即使造山带发生地震,对稳定地台上的成都影响也是很小的。即使龙门山地震带发生大的地震,地震波虽会传过来,有所波及,但影响有限。

  东方早报:既然这么说,其实说成都200年不会发生地震也没有错,也有很多专家支持您的观点。

  刘宝珺:这句话是没有错,但我不愿意单独提它,因为我不是地震专家,我不是预测地震的。这个地方几亿年以来都很稳定,从未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今后一段时间也不会发生,别说是200年,就是300年、400年、上千年,都有可能的。200年只是我对成都这个地方稳定性的描述,非精确的预测,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这个地方的稳定而已,起码200年很稳定。

  讨论这个200年没有意义。

  地震预报

  我不是在做地震预测

  东方早报: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刘宝珺:同意。以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很难预报,虽然高科技的手段可能捕捉到一些相关的地震信息,但往往是已经很“临震”了,而且有不少信息是多因素或多解的,很难确切下结论。

  当然,也有不太多的成功例子,如利用GPS技术长期精确监测现代地壳变形,精度可达毫米级,地应力等的长期监测等。

  对于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的观察,也许有极少数人有“特异功能”,但这些现象目前还缺乏科学解释,要具体分析。

  我还要再说明的是,我不是在做地震预测。

  东方早报:四川地震地区这些天仍然发生很多次余震,有时震级还不低。现在看来,余震还是在继续衰减范围内吗?还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对青藏铁路有影响吗?

  刘宝珺:当然还是在衰减过程中。4级地震也算不上什么了,在成都有的能感觉到,有的感觉不到,要看所处的方位,躺着的甚至要看看头脚朝向。从目前来看,余震的发生至少持续2月,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6级也还有可能发生。

  由统计数字可以看出,8级主震之后,强度和频率迅速衰减,个别余震也只达到6级左右,而且越来越少,因此它是单峰式的地震。即一次主震就释放了大部分的积累能量,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地震,不可能是双峰或者三峰式。

  说到青藏铁路,从地质构造单元上来说,离得比较远。

  地质环境

  从来没有提三峡

  东方早报:您当天在论坛上说过,要关心周围的地质环境,要研究太多的水坝、水库、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地质稳定性影响。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峡大坝对周围地区的地质稳定性或多或少会产生些影响?

  刘宝珺:是的,我说过。现在还不能肯定中间有什么关系,但有过相关案例,水库诱发地震的案例。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从来没有提三峡。

  东方早报:国务院参事王秉忱前天说,大地震对四川矿泉水质没有产生丝毫影响,您觉得呢?

  刘宝珺:这需要看调查数据,有数据才能够发言。

  东方早报:离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网上有人问,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我国境内是不是还有可能发生对北京产生影响的地震?

  刘宝珺:这不是我的任务,是国家地震局的。对于地质情况我可以回答,但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没法回答。对于网上的话,我一句话都不想说,不想回答。科技网邀请我开博客,我没答应。

  希望你们能澄清我真正的想法。

  职业情怀

  网上的人怎么爱国?

  东方早报:作为一位沉积地质学家,为什么您还对南水北调工程如此感兴趣,还写了一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

  刘宝珺:是的,调研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出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事业上已经没什么想法了,但这件事我应该做。这本书是我主编的,非我的专业。是完全自费出版的,但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胡锦涛、温家宝也都看到了。其实,只要有需要,我肯定会全力做好。

  还有三个月我就78岁了,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前一段时间中石化委托我做国内油气贮存项目,经费9600万,我说你们找年轻人最好,但如果需要我去做,我也全力去做。

  东方早报:那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怎么样?

  刘宝珺:(哈哈大笑)现在有一两个研究生,是在职的那种。那是一句玩笑,不过我不喜欢读死书的人。我很喜欢武侠小说,很喜欢金庸。他的《鹿鼎记》写得不错,能把一个流氓写得人人爱,与别人不一样,不俗。

  东方早报:您是怎么想到从事地质方面研究的?

  刘宝珺:(开心地笑)我是很爱国的一个人,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还有一段你们都不知道的经历呢,我从南开中学毕业时可以保送当时的燕京大学化学系,当时清华大学的一个同学写信告诉我,我国地质学非常缺人才,于是放弃了自己保送北大的机会,考上了清华大学地质系。

  清华毕业我主动申请去大西北,当时没有回天津与家人道别,就直接奔赴甘肃地质队报到。

  网上那么多人质疑我,我想说的是:你们是怎么样爱国的呢?

  

(责任编辑:郑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