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6月23日电 (记者周长庆)在吉林长白山附近一座山岗上,最近发现8个规则排列的方型和圆形石堆。有关专家考察、研究后初步认定,这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祭祀长白山的大型祭坛。
专家称,这是长白山区首次发现大型祭坛群遗址,对东北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这个祭坛遗址位于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附近,地处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林业局管区内的一座名为大方顶子(原名大荒顶子)的山冈上,包括6个方型土石坛、2个圆形土石坛和一口古井。大方顶子海拔900.9米,是一座土山,距离长白山直线距离只有72公里,在晴朗天气可望见长白山山体,专家们认为这里是古代祭祀长白山的理想场所。
这个祭坛是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景河在长白山进行文化考察时发现的。最近,吉林森工集团牵头组织了吉林省民族、历史、考古、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先后几次对这一遗址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确认该遗址应为大清建国以前北方民族大型祭坛遗址。
记者随专家组考察时在现场看到,6座方型石堆位于大方顶子的平岗高处,间隔30余米。尽管风雨侵蚀和人为毁坏使祭坛损毁严重,但遗址清晰,积土垒石依稀可辨,祭坛布置有序,整齐划一,均朝向东南面的长白山主体。距6号方坛150米处还有两座间距十几米的巨型圆坛。2号圆坛附近发现一长条碑石平卧,显系人工打制,为无字碑。距2号方坛90余米的坡下有古井一口,井水汩汩而出。据资料记载和当地群众回忆,距古井七八米处,曾横一道石砌矮墙。祭坛下面的山坡在开垦为人参地时曾经出土石刀、石斧、陶片、黑耀石等工具,附近还有唐代东北渤海国的朝贡道驿站遗址。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石堆绝非自然形成,而且存在久远,不是墙垛,不是战争工事,更不是古人墓葬,可以肯定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是一处大型祭坛遗址。这一祭坛具有复合性文化特征,明显是长期和多次使用过的,很可能是秦汉时期勿吉人设祭,唐代时期靺鞨人扩建,辽金时期女真人沿用并增设。祭坛从形制到规模,都与泰山封禅所筑祭坛相差无几,不仅说明北方民族祭天谨循中华古制,而且说明当时祭祀规模相当宏大,很可能是王一级或部落群联盟使用的。
国际萨满教研究会中国首席专家、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富育光和长白山文化学者陈景河介绍说,环长白山地区历来是中国古代肃慎族系的勿吉、靺鞨、女真人的居地,以长白山为主的东北地区是世界萨满文化的典型区域,这些民族都信仰萨满教,普遍有祭天、祭山的习俗。这处祭坛的主人只能是此地的土著即肃慎族系民族。
专家们认为,这一宏大祭坛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长白山地区大型祭祀文化古迹的空白,对东北边疆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等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材料。从这一祭坛的形制、规模类似于泰山封禅来看,对中国北方山祭与中原皇家山祭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活化石,也有助于北方重要的萨满文化研究。他们建议对遗址加强保护,并作为重大研究课题组织各方专家探秘攻关,尽快揭开这一神秘祭坛的本来面目。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