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长87公里的围堤将海岸与曹妃甸岛揽入怀中,围海造地,三年成陆6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纽约曼哈顿,而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正是中交人。
这不是中交人创造的第一个奇迹。翻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绩单”,像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洋山港这样的“世界之最”与“全国第一”不胜枚举。
“我们用3年时间再造了两个中交,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中交集团党委书记孟凤朝喜不自胜。集团的资产总额由2004年的610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760亿元,年均增长42.3%。“现在的中交,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企,而是脱胎换骨、逐步能够把握全球市场机会、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国际化企业。”
整体上市先行者,每一分钱都要花在能使股票升值的地方 2005年12月,当交通建筑系统“双雄”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重组成立中交集团之时,人们尚心存疑虑:老国企的新组合在短时期内,究竟会产生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作为第一家整体上市、不留存续的中央企业和第一家在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上市的交通基建企业,中交集团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对609家下属机构进行了重组,对117家企业进行了改制。
速度背后,是中交人的规范管理。通过重组,中交集团进行了资源整合,使过去只盯着国内市场的两大竞争对手,眼光放远,携手对外。“上市使我们的管理更规范透明。”孟凤朝坦言,现在拿着股民的钱,可谓战战兢兢。“每一分钱都要花在能使股票升值的地方,否则股民会骂,会用脚投票。”
正是凭借这样的“胆大心细”,2007年,中交集团实现利润由2004年的15.8亿元增长到82.5亿元,年均增长73.3%,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及设计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
自主创新的排头兵,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技术新工艺 6月5日,中交集团的“新海虎”号疏浚挖泥船在巴西亚苏港正式开工。亚苏港疏浚工程巴西方代表达尔顿·诺泽对“新海虎”赞不绝口,“中交集团的施工作业,高质量、高效率。”
疏浚工程是港口与航道建设维护的基础,挖泥船则是疏浚工程的核心设备。被誉为“神州第一挖”的“新海虎”号,是目前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最先进、仓容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而这个庞然大物的“神经中枢”就是中交集团自主开发研制的“智能化疏浚系统”。
“国外疏浚业历史久远,同样的船在同样的作业面,施工效率是我们的3倍,质量还高。”中交集团科技部副总经理田俊峰介绍,要是全搬照抄外国模式,会永远落后。“我们摆脱依赖心理,从国情出发,闯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创新之路。”
2003年以来,中交集团先后投资8000万元,自主研发了智能化疏浚系统,使我国自主建造的挖泥船效率提高18%—36%,也使世界疏浚业的理念和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新技术投入使用三年来,中交集团新增利润9.92亿元,节约建造成本70.2亿元,新增利税13.45亿元。它结束了中国疏浚业依赖外国挖泥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历史,还将十余艘疏浚船出口到印度,叩开了国际疏浚船舶市场的大门。
自主创新结硕果。三年来,中交集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数十亿,先后获得109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编制和修订了国家70%以上的公路水运行业标准,荣获16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詹天佑大奖,使企业始终站在行业技术进步的前沿。
国际战略的先行军,“走出去”战略要赢利,更要赢人心 2006年11月3日,前来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索马里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到中交集团总部访问时告诉中交人:“中交集团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长达1000公里的公路,至今仍在为索马里人民服务。”
中交集团1982年就开展了海外援建项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目前已在海外设有56个分支机构。20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谈"走出去",不再是低层次的劳务输出,而是高层次的"走出去"。”中交股份企业文化部部长杜胜熙表示,中交集团承揽项目正逐步由施工承包向国际工程高端市场转变。
中交集团控股的上海振华港机公司是世界港机制造业的领导者,集装箱起重机业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4%,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2007年,为了解决港口集装箱装卸的能耗问题,减除全世界港口每年16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振华港机成功开发了环保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先后到访的150名国内外专家,一致赞扬这个环保型集装箱码头优于现在闻名世界的荷兰鹿特丹和德国汉堡全自动化码头。
“它的开发成功是未来世界码头的发展方向,”振华港机总裁管彤贤说,“中国制造业不仅能向世界提供技术一流的产品,也能在防止地球变暖方面作出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