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土黄色的工作服,背着巨大的登山包,汗水沿着脸颊不断滑落,头发湿漉漉地贴在前额……日本
志愿者山内章明在四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的“亮相”令所有目击者动容。
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位50多岁老人的质朴话语:“从电视上看到中国抗震救灾的情景后,我无法自已,一定要来这里帮忙。
|
造成近7万人丧生的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世界无数善良人们的心。在震后救援行动中,闪动着不少外国志愿者的身影。没有动员、没有邀请,他们自发来到四川灾区,冒着余震和疫病的风险,过着简单而艰苦的生活,与中国人民一起抗击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山内章明一语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事实上,早在5月14日,就有一批来自“心连心国际组织”的美国志愿者抵达重灾区北川。他们一行10余人,有留学生,有护士,都是工作生活在成都的普通美国人。他们组织了一批医疗用品,还开去了一辆救护车,为灾区群众提供医务帮助。
这批志愿者的领队、“心连心国际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布赖恩·鲁滨逊是医学博士,在华生活已近10年。他用一句地道的中国话表达出自己对四川人民的深厚感情:“老家在美国,家乡在成都。”
震后立即赶往灾区一线指导救援工作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与这批美国志愿者不期而遇。当时,温总理紧紧握住鲁滨逊的双手,动情地说:“谢谢你们,我代表中国政府向你们表示感谢。”
不计分工,但求奉献;各展所长,各尽其力。这是四川灾区外国志愿者的共同特点。有一定医学护理工作经验的山内章明直接报名去医院帮忙,还随身带来了一些药品。在一顶自带的单人野营小帐篷中栖身的他反复说:“吃住都不是问题。我希望能尽快有个工作。”来自荷兰西格尼搜救犬基金会的范·内尔博斯等志愿者则带着训练有素的搜救犬赶往灾区。在1只拉布拉多猎犬和3只比利时牧羊犬的帮助下,他们的队伍在绵竹汉旺镇等重灾区找到了一些遇难者的遗体。
四川人民用关爱回报外国志愿者的爱心。在绵竹,得知行色匆匆的山内章明已经16个小时没吃东西时,人们七手八脚地为他泡起了方便面,给他拿来了牛奶、八宝粥和饼干。在成都,一家酒店免费为范·内尔博斯一行提供住宿,还把地下室辟为“搜救犬休息室”。
大爱无疆。与大规模的政府援助相比,外国志愿者的行动更像是爱心海洋中的一个个小水滴,但每个水滴都同样折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