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通过人才高交会吸收人才。 本报记者 邵东升 摄 |
深圳政府部门拟首聘“外脑”
■我市拟推出多项创新措施吸引人才
■将首设“深圳杰出人才奖”,每两年重奖10人
企业聘“外脑”不是件新鲜事,但政府部门聘“外脑”将会是“头一遭”。近日,深圳市人事局局长王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刚结束的市委四届十次会议中关于“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内容,畅谈了我市今后在人才引进方面将会采取的多项创新措施。王敏表示,市委四届十次会议十分重视我市人才工作,将“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列为我市今后工作的九大突破之一,为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会的决策和意图,市人事部门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将推出多个创新政策,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地。
|
1政府部门拟首聘“外脑”
实施“国际专才计划”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各项措施中的一大内容,同时也是我市引进海外人才的一种全新做法。对此, 王敏介绍说,在我市公共管理领域设置“海外专家”,这种做法相对比较大胆,目前虽然有企业聘请“外脑”,但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还没有这样操作过,国内其他城市也鲜有听闻。
“其实公共管理领域也需要海外专家的支持,虽然深圳也组织公共领域的工作人员到海外学习,但毕竟次数有限,难以深入,见效时间相对比较慢,所以可以考虑直接将海外专家请到深圳,市政府给他们出高薪,同时也给他建立考核制度,让他们把海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带到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
王敏说,深圳现在在海外至少有5个办事处,但主要是拓展经贸联系,其实深圳可以利用好这个平台,了解人才信息,积极引进国际上的优秀人才。目前,人事部门将建议政府先选择一些可以直接接轨、业务性比较强的公共管理领域试行,比如城市规划、水务、城管、交通等公共管理领域,而且市人事局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政府部门也都表示非常欢迎“外脑”的加入。
2多措施促进高端人才引进
高端人才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国际学术交流等事项一直是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几大“瓶颈”。对于这些难题,王敏表示,市人事部门已经做好了详尽的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近期将提交市政府审议。这些措施一旦实施,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市高端人才的引进。
住房问题是深圳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王敏说,人事部门会同国土房产部门共同研究,将建议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对初到我市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安家费或安家补贴,或者由政府给高层次人才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人才公寓;对我市短期及兼职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由政府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人才公寓。另外,推出住房补贴制度,给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租房补贴、购房补贴、购房贴息等分门别类的住房补贴,以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
对于配偶就业问题,王敏表示,人事部门将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帮助就业,对确实难以解决就业问题的高层次人才配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失业补贴。至于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妥善安排,或者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学位的方式解决。
3优惠政策将覆盖各行业
引进急需人才需要创新的政策、需要便捷的“通道”。王敏表示,以前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创新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行业性和区域性比较强,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和金融等行业,覆盖面还不广,涉及面还不够大,并且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问题。
“今后深圳引进人才推出的创新政策将扩大到其他行业,尤其是政府的公共领域,人才引进的创新政策要实现全覆盖,涉及我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全面引进我市急需人才。”
“个人申办落户深圳”是引进人才的一大便捷措施。王敏介绍说,以前的“1+5”政策,对个人入户深圳设定了几个条件,人事部门放宽了应届毕业生入户的条件,根据《深圳市人才引进目录》,对以“个人申办”方式入户深圳的毕业院校范围做了界定,符合该院校范围的应届毕业生,可以作为创新型人才个人申请落户深圳。今后深圳将继续扩大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除了应届毕业生,凡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产业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或重大技能的人才,均可以个人申请入户,不一定要通过单位申请。
4将首设“深圳杰出人才奖”
人才不仅需要引进,也需要培养。王敏表示,为了奖励高端人才,我市将首次设置“深圳杰出人才奖”,拟每两年重奖10名对我市产业、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同时提高“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的金额,定期奖励对我市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为了给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人事部门还将建议政府推出学术交流补贴制度,通过财政拨款,保证在深圳的高层次人才一年能有几次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机会,让他们及时掌握一流尖端的学术知识。
在人才培训方面,王敏坦言,目前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人才培训虽然以前政府部门也有支持,但力度不大,更多的还是靠企业自己组织,今后市人事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人才培训的扶持。”
王敏表示,今后政府实施的“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将扩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担培训费用的范围,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共培训平台体系,提高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关数据
深圳每万人中
高层次专才仅0.59人
据统计,目前我市每万人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只有0.59人,重庆是2.66人,成都是6.66人,上海是7.49人。同时,从2001年到2005年,虽然我市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总数逐年增加,但博士生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在近几年引进的在职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历人员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李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