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律师杨威这个月起有了一项新工作:她将定期到街道社区,为居民解答法律难题,进工厂、学校讲法律课,特别是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她提供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
10年前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杨威就当了一名律师,如今是天津允公律师事务所的主任。
像她这样志愿服务社区的律师,天津有200名。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市律师总数的十分之一。
6月22日,团天津市委和市司法局的“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团”就这样组成了。它是由志愿从事社会法律服务工作的青年律师组成的公益性团体,由市律师协会团工委负责。以往自发从事志愿服务的律师们,“找到了组织”。
天津市律师协会团工委,这个建在行业协会里的团组织,则是今年4月在天津出现的“新”现象。它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将一向较为松散的青年律师群体凝聚起来。
发挥共青团系统的组织优势和青年律师群体的专业优势,组建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团,是这个团组织的第一件大事。杨威的身份,既是团工委副书记,也是服务团团长。
她说:“律师不仅是职业,还意味着一份社会责任。我们有义务树立这个群体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
自愿报名的200名律师,来自60余家律师事务所,有的刚刚入行,有的执业多年。他们分成18支队伍,负责全市6个城区和滨海新区的30多个社区。
即使从事的是志愿服务,律师们也不忘法制意识——经过公开征询意见,他们制定了明晰的章程,还与各社区签订了《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协议书》。他们选出团长和队长,界定权利与义务,制作了自己的徽章。
根据协议,每个社区都有1个“青春促和谐青年律师社区法律服务站”。服务站实行律师坐班制度,每月至少1人值班。一批印着社区律师基本情况、业务专长、联系方式的“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卡”,也发放到群众手中,便于随时咨询。
服务团还在扩大。团市委城区部部长牛惠迎告诉记者:“有些律师还没来得及报名。服务的区域也会扩大。”
在200名成员中,有199人的年龄在35岁以下,宁克是唯一的例外。这名从业7年的律师多次电话咨询:“42岁还能参加青年的活动吗?”直至被特招。
天津市司法局团委书记金鸿侠认为,律师的参与热情之所以这样高,一个原因在于:律师这个行业是干得越多,越受认可,很多青年律师苦于没有积累。进入社区,他们将多角度、多层次接触群众,丰富自己的案源。
在杨威看来,“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社区服务一方面是公益活动,另一方面有助于执业初期的律师开拓潜在客户。但她认为,很多业内很受认可的资深律师加入进来,主要是为了发挥所长,“带一带青年律师”。服务团本身就是律师交流的平台。
除了轮流到法律服务站值班,“社区律师”的工作还包括开设“青年律师法制讲堂”,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学校依法办学,促进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实践活动。捐建“青春促和谐社区法律图书角”。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加强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制宣传教育等。
在服务团成立那天,200只手高高举起,律师们集体宣誓:“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团天津市委书记刘道刚说,广大青年律师表现出的热情,让自己很受鼓舞。“这是深化新时期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职能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
“年轻人就应该多贡献点青春,这不是大话。”杨威团长说。
本报天津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