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大跃进”式的合并建校后,三所专科院校终于如愿升格为本科。升本的喜悦尚未过去,巨额的债务阴云开始笼罩在全校师生头上
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分行的办公楼前,赵林手持一份“个人信用报告”,气得发抖。
这终结了他?
32岁的赵林是河南省新乡学院中文系教师,2008年5月11日,她从人民银行新乡分行了解到,自己不仅欠工商银行新乡分行7万元住房贷款,同样的债务还包括欠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的8万元。
这份关于她的信用报告上,逾期未还款的记录累计为7次,其中欠工商银行的贷款最近还款日为2007年3月。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赵林说,两笔贷款一笔是房屋抵押贷款,另一笔则属于帮学校做的担保,“两笔钱都是帮学校贷的,我本人只提供了一张身份证。”
今年3月,她原本想到外地一家银行贷款买房,但在登记买房时,当地银行以她有数次逾期未还款记录为由,拒绝向她提供贷款。
“如此多的逾期记录,是不可能在再申请贷款买房的。”中国人民银行新乡分行调查统计科负责人介绍说,个人征信系统是自动抓取的,只要贷款人在其联网的任何一家银行有逾期未还款行为,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而且这些资料一经记录8年内无法修改。
该负责人称,不仅赵林,跟她同样曾代原新乡师专向银行贷款的300多名老师,绝大多数都因未及时偿还贷款而上了人民银行的“黑名单”。
搭桥资金 事实上,赵林名下这两笔贷款缘于新乡学院建校时的一种“搭桥”资金。
“实际上,就是老师向银行贷款后借给学校用,然后由学校负责偿还本金及利息。”新乡学院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2003年开始,原新乡师专、平原大学、新乡教育学院3所专科学校开始合并建校,为争取贷款资金,两所学校均大量借用老师个人资料变相向银行贷款。
“这是当时合并建校时流行的一种做法,”该知情人士透露,因为老师只起“中介”作用,这样的贷款被称为“搭桥资金”。
学校贷款建校,缘何要老师搭桥?
2002年前后,原新乡市师范专科学校首先开始谋求升本之路——扩招后迫切要求办新校区,同时升本提高层次。
新乡师专老校区面积仅有124亩,而新校区面积达到600多亩,一期建设资金接近3个亿,而作为省属学校的师专,每年的经费只有700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成为新校区建设的头道难题。
为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新乡师专成立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由指挥长陈先宝带队到各大银行跑贷款,甚至还派人到中央争取教育国债资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高校贷款已成为继“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
从2002年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对高校贷款风险提出警告,教育部从2005年起也开始建立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并在直属高校建立资金监控系统。新乡市工商银行一位负责人说,“全市各大银行对高校贷款审核非常严,有的干脆取消了这项业务。”
银行基本上贷不到钱,为了筹钱,新乡师专开始发动全体教职工用自己的房产、公积金为学校抵押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新乡学院一位参与筹款的中层干部说。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直接向老师借钱。
“学校要求老师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个人资料交上去,其余的都由学校具体运作。”据赵林回忆,她欠银行的两笔欠款就是2003年前后帮学校贷的,当时她只提供了一份身份证明,填了两份表格。
“这种做法也是新乡师专从外地取来的"经验”。新乡学院一位中层干部透露,当时学校承诺,贷款和利息均由学校偿还,老师只需上交相应的个人资料,而且凡为学校贷10万元过桥资金,学校还将返还5000元作为奖金。
为了筹集资金,学校还提出强制举措。如果谁不交个人材料,一是年终取消评先进,甚至降级或高职低聘。新乡学院中文系一位老师回忆,迫于学校压力,原师专的教职工绝大部分都按照要求上交了相关的有效证件和信用资料,有的甚至将亲属朋友的钱转借给学校。
“无奈之下,学校才想到了向教职工举债。”5月11日,新乡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贞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不仅帮学校贷款有奖励,职工借钱给学校,也将获得应每年给8%到12%不等的利息。
这个利息明显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
对于强迫老师贷款一事,陈贞忠解释称,学校确定的原则是自愿,但有些中层干部在传达时附加了一些不当的要求,学校实际上没有为此取消过任何老师的评先资格。
据介绍,从2003年开始,学校通过抵押、担保贷款,加上老师借款和搭桥资金,共筹集资金约3亿元,“这些钱全部被用于新校区建设中了”。
集资背后 巨额集资的背后,是政府、学校、老师各方对升本的急切企盼。
据资料显示,合并之前的新乡师专是195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省立新乡师范学校。平原大学是1980年教育部批准的新乡市属专科,而同年成立的新乡市教育学院则是为当地培养师资的成人高校。
“到2000年左右,比师专后建校的安阳师专、南阳师专等都已升格为本科,作为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老师专,也开始心有不甘。”5月9日,新乡学院办公室主任庄建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最初的方案是将师专整体并入位于新乡市的河南师范大学,但经过几轮谈判,这一方案被河南师大拒绝,原因是新乡师专校区小,学生多,河南师大不愿接收。庄建东说。
新乡师专提出升本之后不久,平原大学、教育学院的也开始提出升本。
当时新乡地区已有河南师大、河南科技学院和新乡医学院三所本科院校,再增加三所显得不可能。
大家都要求升本,结果是都升不成。庄建东说,从2003年开始,原师专的校长陈建国开始提出三所学校联合升本的思路。
这一提法立即得到新乡市委市政府的同意,新乡市政府很快讨论通过了这一提议,并在城东先后划出600多亩地作为联合升本的新校区。
2006年,新乡市政府在《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三校联合升本的战略。随后,原定联合升本也改为合并升本,当地政府将新校区的扩大到1700多亩,使新校区一下子达到能容纳2万多名学生的规模。
2007年3月19日,在政府的力推下,三所专科学校如愿以偿,正式合并为新乡学院,并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审核。
“升本成功,大家都是有好处。”赵林说。升本之初,不仅政府极力推动,各校管理层和老师也都很积极。
由于学校承诺借款利息高于银行,相当一部分老师自愿把钱借给了学校。她本人除了为学校贷款外,还另外借了4万元现金给学校。升本后,不仅原来的课时费标准有所提高,老师们评正高职称的机会也增加了。
而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了解到,新乡学院获批后,原来的平大、师专的书记、校长均由副厅级升为正厅,即使合并后已退休的原平大书记,也开始享受正厅级待遇。而学院的中层干部中,至少有十几个副处将升任处级。
扩张背后的债务危机 资料显示,新乡学院的内债、外债较为密集地发生在2003~2006年之间,正与其三校合并的步伐相一致,人们很自然地将负债归咎于合并所带来的“大跃进”。
升本的喜悦尚未过去,巨额的债务阴云开始笼罩在全校师生头上。
2007年7月开始,原本每月中旬发的老师工资,一直拖到月底都没有发,赵林说,开始她以为财务忙没有及时发,但一直到9月,工资依然没有消息。她开始隐隐感觉学校资金出了问题。
10月份,有青年老师不停地找学院讨要说法,有的甚至开始罢课,并在宿舍楼下的黑板上写标语讨要工资,但直到10月下旬,工资才陆续发下来。
“当时学院有传言,老师的工资被挪用还银行利息。”
5月11日,这一说法被新乡学院院办主任庄建东否认,当时只是因为主要领导调动,加上原财务处负责人因个人经济问题被调查,部分财务帐目被临时冻结,才出现工资拖欠。
实际上,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乡学院就陷入了债务危机之中。
一位知情人士称,目前原新乡师专欠债2 个多亿,加上原平原大学的贷款,加在一起有5个多亿。
这位知情人士透露,每年学院光还银行和老师借款的利息就有六七千万,而去年整个学院的学费收入,加上政府财政拨款总共1亿多一点,因此学院的资金运转十分困难。
“从2002年开始征地起,资金困难就一直困扰学校,”身为院办主任的庄建东说,虽然土地是无偿划拨,但平整土地以及青苗费等要由学校出,算下来一亩要花好几万元。
当初鼓励老师贷款、借款,认为集体使用集体还,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困难,加上去年上半年学院的人事调动,很多账目都在审计之中,资金链一下子就断了,所以部分老师经手的“过桥资金”没有及时还。
开始,很多人把还款希望寄托在升本之后的扩招上,但事实上,升本之后的第一年,省里给的本科招生计划仅600人。而且按省里的精神,以后本科增加的同时将减少专科计划,而全院招生的总规模变化并不大。
通过扩招增加收入的计划并不现实,从今年上半年起,新乡学院开始设想,通过置换的方式,将师专和平大两个老校区拍卖出去,以偿还部分欠债。
“按目前的土地市场的价格,三个老校区置换,大慨可以还3个多亿,”庄建东说,虽然仍有2个多亿的缺口,“至少学院可以往前走了”。
相对于庄建东,陈贞忠则乐观得多。“现在学院的资金是比较困难,但没有风险。”陈贞忠说,目前学院欠债大慨只有3个多亿。通过老校区的置换,学院的巨额债务完全有望在年内解决。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新校区建设管理,合理把握建设节奏,有效化解建设风险,河南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起,原则上不再审批高校新建或扩建校区;个别高校确需进行新建或扩建校区的,在建设资金和偿还能力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报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高校规模扩张的大门暂时关闭,但专升本带来的债务危机依然没有化解。
6月16日,记者发稿时致电赵林老师,赵在电话里说,她名下的贷款仍然没有还,至于学校什么时候能还上,尚不得而知。 (王维博)
(文中赵林为化名)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