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44天,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了关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
这份全面、详实的报告,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当天下午,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大家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对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表示充分肯定,并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积极中肯的建议。
“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情真意切、实实在在的报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南振中委员感慨地说。报告中说,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以及有关省份建立健全了抗震救灾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国内外媒体发布信息,做到了公开、透明、及时。“这一做法,对内起到了动员激励和凝聚作用,对外展示了我们国家开放和进步的形象。”南振中说。
南振中还注意到,报告中提出,要做好资金、物资的保证和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物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他指出,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应明确规定,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截留、挪用、私分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要抓好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御灾防灾教育。”金硕仁委员说,通过这次地震发现很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遇到灾难以后如何自保不是很了解。建议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切实加大这方面的教育。
“最近日本也发生了地震,他们提前10秒钟进行了预报,这10秒钟是非常宝贵的。”吴启迪委员说,虽然地震预报是不容易的,但还是应该尽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即使争取早几秒钟预报也好。同时,还要抓紧时机做好地质情况的调查。有报道称美国加州在分析我国的地震,他们认为加州的地质情况跟四川非常相似,所以现在就在做地震前的准备工作。这次地震之后,中国至少在四川这个地区地质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及时掌握地质的变化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在汶川地震之前,王建民委员参加了两次较大的抗震救灾,一是海城地震,二是唐山地震,这两次地震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创伤。“但是惟有这次汶川地震感受不一样。”王建民说:“地震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举全国之力,组织抗震救灾,我个人认为,这在世界上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的,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建议应建立适应特大灾害的物资储备,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灾后救援的不同特点,在储备物资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刘振伟委员说,在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前,全国上下共同谱写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强音。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充分展示了一个坚强的党、爱民的政府、英雄的军队、伟大的人民的形象,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他有三点建议:一是要认真总结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要认真总结,使之发扬、继承。二是要加快发展地震科学研究。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应当集成各学科攻关,推动地震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水平的提升。同时,要强化防震意识,在城镇建设布局、工业布局、建筑物防范等方面,积极考虑和应用有关预防地震的成果。要加强防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三是对专业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体制、使用等问题要认真研究,以保证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去、用得上,保证行动上的统一协调。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周玉清委员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集体,都从不同角度为抗震救灾做贡献,而且这种抗震救灾精神,又融化、落实到今后的本职工作中,这又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
“建议将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的修订和审议工作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立法计划,通过对法律的修订和审议,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南振中委员说。(记者郭晓宇)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