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再造新工业——宁夏国企与央企重组合作产生良性效应 新华网银川6月26日电(记者武勇)通过与中央企业重组,宁夏国有企业户数近5年来减少了近一半,而资产总额却增加了近一倍,达1300多亿元。
一减一增的背后,是宁夏国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的一次飞跃。
5年来,宁夏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借力央企、合作共赢的产业重组运作新模式。
再造宁夏“新国企” 中国神华与宁夏煤业集团重组后,仅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03亿元,高于过去50年宁夏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2008年4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入股的宁夏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约220亿元开工建设了三个特大型预焙阳极电解铝系列及配套的自备电厂……
这些投资举动,对于曾经背负沉重历史包袱、深受资金严重短缺和市场环境制约的宁夏国有企业来说,过去只能是一种奢望。
近年来,宁夏一批国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资产重组,涉及国有资产300多亿元,其中有12家中央骨干企业入驻宁夏,有力推动了宁夏地方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和地方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并促使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行业、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等关键领域集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资委主任黄宗信介绍说,截至目前,宁夏国资委监管的包括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在内的16家国有企业,经营质量明显提高,到去年净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2003年末增长1.1倍、1.64倍和8.9倍。
宁夏国企的重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此前,重组方案曾选择过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选择过地方骨干企业,但有的比较成功,有的则不尽如人意,总体来讲,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是太快。自治区经委主任王永耀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沉淀问题,也没有让企业与市场有效地对接。
2002年,自治区党委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当年作出了组建宁夏煤业集团的重大决定,将原宁夏亘元集团公司、太西集团、灵州集团、宁煤集团重组设立了宁夏煤业集团,总资产70余亿元,企业煤炭年产量也从1500多万吨提高到2000万吨。然而,当自治区提出以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宁东重化工基地、再造一个“经济宁夏”时,高达3000亿元的投资额开始挑战企业的实力。
借船出海好弄潮 面对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偏居西北内陆一隅的宁夏国企选择与央企重组合作,成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企业被重组、被兼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尤其是企业上级单位的话语权,将几十个厅级干部的任命权交了出去,地方政府对此要有相当大的决心和魄力。”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段庆林评价说。
实际上,在重组过程中,宁夏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宁夏将自己的企业交给央企重组是“败家子”行为;还有人认为,宁夏将会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得不偿失……
自治区国资委主任黄宗信说,宁夏经济总量小,大型企业少,依靠自身力量做大做强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寻求外力支持。而中央企业大多是国内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行业内地方企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业务合作关系,两者通过并购重组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央企主业,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地方企业也实现了联大靠强,延伸、完善了产业链条,更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在与央企重组的过程中,宁夏态度积极,表现出了胸怀和气魄。黄宗信告诉记者,与央企的重组有力地推进了宁夏国企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上市企业提高主营业务收入,使资本市场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美利纸业、东方钽业和赛马实业等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与央企重组,大大改善了宁夏上市公司的形象,使饱受“银广夏造假事件”负面影响的“宁夏板块”再度活跃了起来。截至2007年年底,宁夏11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接近400亿元,相当于2007年自治区GDP总量的50%。
自2005年以来,宁夏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央企合作的步伐日渐加快,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效益明显好转。
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作为地方炼油企业,重组前我们举步维艰,难以维系。2005年4月,自治区决定以零资产的形式无偿将企业划拨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以后,职工收入增加了,企业和队伍稳定了,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中石油宁夏炼化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陈坚说。
“事实证明,与央企重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后地区对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曾经有一段时期,宁夏一味依靠中央和东部发达地区扶贫支援,如今,借力央企实现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税收,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省区的经济差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繁荣。”黄宗信说。
短短几年间,中盐总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12家中央企业,在同行业中捷足先登,深度融入到宁夏快速发展的经济洪流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神华宁煤重组后企业净资产增加了50多亿元,煤炭产量在今年将达到4000万吨、利税超过20亿元;中冶美利纸业集团目前不但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已经完成了在沙漠边缘植树50万亩的壮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宁夏借力央企的做法,有人将其称为“宁夏模式”。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