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向最高尚的人们
——追寻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的奉献足迹
当四川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一大批自信和坚强的青年人,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抗震救灾最前线主动承担最艰苦的工作,救援抢险、卫生医疗、转运伤员、义务献血、转运救灾物资……
他们拥有一个高尚的名字:志愿者。
奉献篇:“我盼着孩子们能早点儿上学读书”
走过堰塞湖上危险的吊桥,就来到了凤凰村二组,这里是北川县桂溪乡受灾最严重的地点之一。地震时,山体滑坡无情地吞没了20多户人家,4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在塌方之下。
辽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成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杜江来到这里时,滑坡还在发生,山体时不时冒出浓浓的尘烟。在诊治多名患者后,服务队来到了凤凰村小学的校址。
地震发生时,学校3名教师将54名学生和12名学龄前儿童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无一伤亡。但学校10多间校舍全部倒塌。看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校园,杜江拿出400元塞到校长朱贤贵手中,他深情地说:“你们救了60多个孩子的生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这一点钱,是我为你们学校重建尽个人的一点力量。我盼着孩子们能早点儿上学读书。”
这是凤凰村小学震后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在杜江的带动下,大家都纷纷解囊相助,当场捐赠1600元。
感动在此时汇聚,爱心在此刻接力———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青年要求报名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热情空前高涨,不少志愿者还自发前往重灾区抗灾。
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共有561.2万人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报名,实际共有491.4万名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其中,在四川参与志愿服务14.7万人。友爱篇:“我应该把父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震后什邡,很多志愿者在为抗震救灾进行着爱的传递……
一位在什邡市体育场门口忙碌着,有些文静娇羞的“志愿者”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大大的眼睛,左胸前戴着一朵洁白的小花,在小花下面拖着沉重的“哀思”,就是这朵小小的白花几乎让她不能承受———她的父母在地震灾难中再也没有醒来。
然而,残酷的现实没有把这位名叫赖婷婷的什邡雍城中学高二女孩击倒,她失去了父母,在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哀痛,加入到帮助受灾群众的志愿者队伍中……
赖婷婷在日记中写道:“我曾想过,追随父母而去,但我不能这样,我舍不得老师和同学的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我要用我的双手去温暖那些在这次地震中和我一样不幸的孩子们,让他们和我一样学会坚强,学会用感恩的心去爱别人……”
在位于德阳火车站附近的旌阳区孝感镇联合村村道旁,一农房大门上方贴着的“兄妹救助站”站名和公路中央拉起的“亲人,这儿就是你的家”的标语特别醒目。
哥哥周波是西藏军区某部今年已确定转业等待安置的干部,妹妹周晓莉是镇政府副镇长。被救助的受灾群众主要来自重灾区绵竹,先后接收了数十人。
这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冲在前面;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第一时间出现……
互助篇:“我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感恩社会、回报祖国”
5月12日,什邡市蓥华镇蓥峰化工厂21岁的工人李青松在地震中被埋。5月16日,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官兵与郑州消防官兵协同作战,经过10多个小时的紧急救援,救出被埋废墟104小时的李青松。
“我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感恩社会、回报祖国。”经什邡市人民医院检查并无大碍后,李青松主动要求出院回家休养。5月24日,身体稍有好转的他,在家再也坐不住了,和两个朋友一商量,决定参加志愿者,与部队一起救助受灾的乡亲。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生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奋战在抗震救灾的各条战线上,在成都航空港救灾物资转运站就有一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他们承担了这次空港货运站大部分的救灾物资的搬运工作。
青年志愿者怀着热爱人民、服务受灾群众的一片忠心,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得到灾区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进步篇:“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
重庆心理咨询师服务团成员走进绵阳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帐篷里,和在地震中心灵受伤的孩子们交朋友,采用一些生动的游戏消解他们深埋在心中的地震阴影。
“我找一位10岁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她很久不愿开口,开口说话的时候一直发抖。”心理咨询师邹小春面对的是一个很害怕再遭伤害的孩子。
在和孩子攀谈了一阵之后,孩子不再那么害怕,也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重庆来的志愿者了。说了大半个小时的话,和孩子成为了朋友。邹小春鼓励孩子,从前面一个一尺高的坎上跳下去,“那天这么猛的地震你都能顺利逃生,这么勇敢,你看看面前这个坎你跳不跳得过去?”
在反复鼓励下,孩子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她跳下去很顺利,邹鼓励她再跳一次,孩子稍微犹豫,还是跳了。当她上来的时候,再次站在坎上,跳下去变成了游戏……
团重庆市委书记王志杰说,作为新时代的重庆青年,我们积极参与抗震救灾青年大行动,及时组建了“青年抗震救灾突击队”和“青年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
地震中的每一处废墟上,志愿者们的臂膀为什么能够力挽狂澜?那是因为志愿者有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坚强信念和崇高精神。从志愿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力量,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崛起的希望。
志愿者,最高尚的人!(据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