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央行近日发布的二季度银行家、企业家、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一些专家表示,目前应高度警惕经济下滑的风险,在通胀压力未减的形势下,调控政策的灵活性至关重要。有专家建议,政府可将补贴等调控措施优先偏向问题突出的行业,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难题。
货币政策基调或不宜改变 央行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总体利率水平适度,三季度加息预期弱化。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流动性过剩和成本推动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不宜改变。
她认为,央行调查问卷中,企业判断借款利率偏高并非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上调准备金率,但有效对冲的只是结汇的增量,银行新增贷款的冲动并未从根源上减缓,因此,如果一旦放松调控,经济形势将更加复杂。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认为,虽然银行贷款控制得非常紧,但还应控制整体节奏,如果贷款增速低于13%,则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适度增速;如果贷款增速高于16%,则会使流动性问题更加严峻。他认为,贷款增速保持在14%的水平将能较好平衡企业的借贷需求和银行的利润扩张。
力避油电价调整推高CPI 左小蕾认为,央行本月提高准备金率是直接针对后来的油电调价措施,试图通过先期的回笼货币以减轻通胀压力。油电价格上调后,原来PPI的传导压力有所缓解,进而更好地反映经济冷热形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主要在交通领域,而电价调整的影响也主要在工业方面,二者在物价体系中占比有限,因此不会成为推高CPI的新生因素。他认为,目前价格上涨的态势在逐月递减,因此抑制通胀的压力在未来有可能会减轻。
不过,袁钢明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当前油电价格上调会进一步助推物价上涨,油电价格的放开使得国际通胀的动荡因素传导至国内,从而有可能使宏观调控陷入被动局面。他认为,当前应警惕经济下滑风险,如果以经济增速放缓来缓解通胀则会得不偿失。
财政补贴需恰到好处 对于下一步的调控问题,张立群认为,随着价格上涨因素的减弱,政策更应关注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在总体基调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更应突出灵活性。
在财政政策方面,左小蕾建议,可将目前各地政府进行的大中型财政投资项目进行排序,减缓或停工不太重要的项目,把这部分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一方面缓解其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保障银行的贷款质量,减少系统风险。
左小蕾还认为,应对物价上涨,政府更应突出灵活调控的思路,针对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情况采取紧松相间的调控策略。如在油价上调后,把原来的政府补贴转移到目前CPI中涨幅最大的项目上,这样既没有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也能起到拉平物价的作用。她说,“在不同行业中平衡政策的调控效果将更具针对性地解决经济中的突出问题。”(记者张泰欣)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