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慈善是怎样炼成的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俊发自北京 这已经是托丽第六次要求她的邻居捐钱了。
“你能捐十块钱吗?这些钱都是用来帮助中国孤儿的。”这位年仅10岁的美国小女孩在门外对她的邻居央求说。从5岁开始,托丽每年都要参加一个为中国孤儿募捐的“希望行动”,每次,她都要给所有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或打电话或主动上门,说服他们捐款,而到每年的圣诞节,她也告诉亲朋好友,她不要礼物,只要钱,然后捐出去。
中国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工作部主任张雯跟托丽的母亲是好朋友,这样感人的故事,张雯在美国生活时经常碰到。俨然,慈善在美国不仅是企业家的“爱好”,而是一场全民运动。
好施传统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慈善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有67%的美国家庭向慈善机构捐过款,高收入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财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捐款比例更是高达98%。事实上,过去40年来,美国人的年均慈善捐款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过去几年,美国年人均捐款达到800多美元,而中国连10元人民币都不到。
美国人热衷慈善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宗教信仰有关。《圣经》中路加福音里的一段经文:“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这跟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个道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张雯就在美国创办了专门帮助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慈善组织,她对美国的慈善文化非常了解。“美国教会强调‘十一奉献’,就是指神要求大家把年收入的10%捐给教堂。”
在学校,美国小孩从小就接受慈善教育。“比如学校会教小孩把自己的小眼镜卖了捐给救世军(慈善组织),他们是帮助穷人的。”张雯说,每年,美国各种各样的筹款活动不胜枚举,“每个人一点点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重在参与。”
张雯的朋友,美国驻华大使雷得的夫人,也是这样践行她的慈善理念的。“她自己作为大使夫人,说句话号召大家捐款就可以了,但她不干,而是叫自己的孩子到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看孩子,教孩子唱歌。她自己也曾把东西捐出来做慈善义卖,把钱捐给中国的打工子弟小孩。”张雯说:“慈善是一个得到的过程,如果光给钱,你可能就没有得到。你自己参与以后,你的心才在那。”
制度鼓励
如果说美国普通百姓热衷慈善是因为信仰基督教中的“互济文化”,那么富人捐款或许跟基督教中“罪富文化”有关。基督教认为富人天生就是“罪恶之人”,富人要想进入天堂,惟一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全部财富都捐赠给穷人。
这样的教义已经深深扎根在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之中。1889年,这位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写道:“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们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据说,这本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经典之作是比尔·盖茨最钟爱的书籍之一。
如果说这些是美国人参与慈善的内因的话,外因就是美国的退税制度。旅居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记者 袁莉说,在美国,捐款减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捐了旧衣服都可以要求减税。政界人物参加竞选时,媒体常会查他们的报税表,根据减税数额判断他们是否热衷公益事业。从美国总统到地方议员都有因为税表上减税数额少而受到大众舆论讥讽的事例。
透明度高
除了在退税制度上存在差距外,跟美国相比,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也少得可怜。徐永光介绍说,目前中国有100多家慈善组织,而美国有100万家。美国民间捐款每年大约有2600亿美元,志愿服务时间折合为金额也大约相当于这个数,而且美国一半以上的捐款都来自民众。
慈善部门多了之后,必定带来竞争,竞争必定带来透明。“在美国,那些公募机构是完全民间化的,它们只能依靠他自己的信用发展壮大,如果你的信用出了问题,就不会收到捐款。”徐永光说,这种竞争性使他们对捐款的使用都保持高度的透明。“很简单,为了发展,每个机构都会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公信力,捐款人问捐款用到哪里,公募机构都要给予交代和解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