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支队破获了一起今年以来最大的贩毒案件,当场缴获冰毒15公斤。令人惊讶的是,机关算尽的毒贩最后竟是自己背着仓库中的全部毒品,踏进了侦查员的包围圈,成为瓮中之鳖。那么,侦查员究竟是如何巧设机关,令毒贩自投罗网的呢?昨天,上海警方向本报记者披露了此案的侦破经过。
一条线索 今年2月,警方获得一条线索,一名一直在警方侦查视野内的袁姓涉毒嫌疑人,很可能在近期与来自广东的毒品“上家”交易。警方立即对袁实施严密监控。
2月21日,袁一早就显得格外活跃,先是去美发店做了头发,接着又去商场购物。其间,她和一个年轻女子苏(后证实是其“马仔”)反复碰头又分开。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在侦查员的眼中却并不寻常:许多毒贩在交易前都有反常举动,特别是喜欢多跑些地方。看来,毒贩很可能耐不住寂寞要动手了。
识破幌子 下午3时许,袁将苏派往华灵路上的一家宾馆。苏到达宾馆后,始终坐在大堂里一动不动,看来是在等人。下午4时30分,宾馆大堂里来了一个中年男子,广东口音,坐下后和苏谈了一会,但没有交易。侦查员明白,他们是在等袁,老奸巨滑的袁如不确定一切正常,是不肯露面的。
果然,又过了许久,袁姗姗来迟。“广东人”拿出一包茶叶交到袁的手中,袁和马仔苏看了一下,很快起身离开宾馆。
“广东人”在宾馆里坐了一会,起身来到前台,将茶叶寄放在前台,说要出门一下,很快回来取,随后走出了宾馆。侦查员明白:这绝对是毒贩的一个幌子——万一有人监视,可以造成自己仍会回来的错觉。留下一人查看茶叶真伪后,其余侦查员立即跟上。
果断抓捕 袁和苏出了宾馆后,立刻分成一前一后,苏在前,袁在后,两人相距150米,以确保不被跟踪。很快,她们绕进了华灵路上的一个小区。这里很可能就是袁藏匿毒品的库房,侦查员们正待跟随两人进入后一网成擒,不料狡猾的袁在小区门口忽然停下了脚步。侦查员当机立断,先将袁拿下。
此时,苏已进了小区不见踪影。侦查员判断,苏等不到老板,肯定不会轻举妄动,于是分兵把守小区大门,以逸待劳。许久,侦查员看到苏与一男子一同从小区大门出来,立刻将两人擒下,当场缴获2公斤冰毒和50万元毒资。
经现场讯问,男子是袁的“下家”,绰号“三毛”。原来,袁为了尽快拿到钱,在与“广东人”交易之前就已经联系好了出货渠道,将从“广东人”手中买来的2公斤冰毒以50万元的价钱卖给“三毛”。刚才苏等不到老板,只好与“三毛”先行交易。
监视库房 一路告捷,另一路的周旋才刚刚开始。
比起袁,“广东人”的警惕心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先叫了出租车开到虹桥,接着又换车返回,来到中兴路上的一个小弄堂转了一圈,确认无人跟踪后,才最终叫车回到阳城路的一个旧式居民小区。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由于当天是元宵佳节,小区内一片热闹,侦查员无法贴身紧跟,匆忙间只见到“广东人”进了远处两个门洞中的一个。怎么办?这里很可能是毒贩存放毒品的库房,贸然搜查很可能令毒贩来个“鱼死网破”,提前将毒品销毁。为了不打草惊蛇,侦查员们决定,将小区6个门洞全部把守好,等“广东人”出现。
不久,侦查员发现16号门出来一个年轻女子,一边拿着手机通话,一边东张西望,看起来十分可疑。会不会是毒贩一伙,下来投石问路的?3名侦查员不着痕迹地跟了上去。女子走到小区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侦查员判断,她肯定不会走远。果然,出租车很快又开了回来,绕着小区兜了几圈之后,换了一个门开进小区,停在16号门外。
女子没有下车,继续坐在车内打电话。就在她挂掉电话的一瞬间,侦查员们悄无声息地上前将她控制并带下了车。这个过程,前后只用了5秒钟。
瓮中捉鳖 许久,“广东人”背着一个大包从门洞里走出来,他不经意地扫了一眼出租车,根本没有想到同伙已经落网。只见他麻利地打开车子后备箱,将背包放在里面,接着拉开车门上了出租车。就在此时,侦查员们冲上前去,瓮中捉鳖。
经搜查,“广东人”姓赵,背包里是他从广东运到上海的全部毒品,加上先前出售给袁的2公斤,共计15公斤冰毒。楼上库房内除了贩毒工具外,还有大量茶叶,全都是赵运毒的掩护。打电话的女子姓张,是赵的女友兼马仔。
赵向侦查员交代,回家的路上打电话给袁却一直没打通,他判断“出了问题”,于是决定放弃经营多时的库房另寻窝点,不料机关算尽,却自己背着毒品踏进了包围圈。(记者潘高峰通讯员 柏令山)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