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数百年来未做太多改变,里斯本到处都是巷弄。经常是转过一个斑驳的巷弄后,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或是某家后院的繁花争艳,或是居民们装饰巷弄的彩带漫天飞舞。有一种武陵人初见落英缤纷的惊艳
里斯本,在我还没有去之前,不断听到人们说起那是个非常美丽好玩的地方。
里斯本建在七座山丘之上,地势起起落落如音乐流淌。虽面积不大,却古色古香。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优秀传统,持续修复历史性建筑和雕塑,因而古城保存较为完好;从中世纪风格的街景中,依稀看到葡萄牙帝国的光荣与梦想。
安贫与淳朴
一般人对于葡萄牙或者里斯本,除了名字以外,可能就不会有其他的印象了。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除了从一些资料知道这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或者1997年的世界博览会曾在里斯本举办外,或许永远不会认识到这个国家的温柔面貌。
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在这个首都是绝迹的。对许多爱恋里斯本的游客来说,这里的阳光、巷弄、悠闲与古老,有着某一种童年记忆的气息。
安贫与淳朴的民风,让金钱在此地失去了跋扈的理由。惟一显得有观光客气氛的,大概就是那条有露天咖啡座和餐厅的中央大街了。旅客多半是自然而然,或者干脆说是不得不同化于当地人的步调,开始着里斯本的探索之旅。
由于数百年来未做太多改变,里斯本到处都是巷弄。经常是转过一个斑驳的巷弄后,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可能看到的是一片蔚蓝海景,或者是某家后院的繁花争艳,或是居民们装饰巷弄的彩带漫天飞舞。真有一种武陵人初见落英缤纷的惊艳,寻幽访胜、乐而忘返,直到两条腿累到不行为止。
岁月打磨的城区
1755年,里斯本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几乎一切都被毁掉了。地势低一些的地方,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还能看到些遗迹。后来大部分建筑都被重修或重建。可是有一个区基本逃过了地震之灾,许多老房子被保留下来,所以一定不能错过。那个区在城东,叫做阿法玛(Alfama)。
在这个地方,你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最好的办法就是任自己迷失在那些兜兜转转的小巷子里,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从山下往上走,感觉老城的味道一点一点渗透在空气里:有点破败的老房子,晒在阳光下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屋顶上高高低低的天线,字迹脱落都看不清楚的路牌,带着腥气的鱼市场……不优雅,不整洁,没秩序,可是真让人喜欢。
还有许许多多的窗口,总有老头儿或者老太太从里边探出半个身子来大声地和楼下的人闲聊,或者只是静静地在午后的阳光里坐着看看游人来去,把自己看成一幅画。
阿法玛的心脏,是商业广场。这个里斯本的商业广场,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交易中心。大约在明朝时候,这里挤满了跨海而来的大量新奇的商品和他们的主人,也许是廷巴克图的黄金,也许是马来亚的香料。现在它已经完全下岗了,不能停泊任何一艘最小的集装箱船只。环广场的三面,都建有三层的建筑,那里过去曾经是市政厅和各个贸易行,城镇的政府和商业的关系就是这样,紧紧靠在一起。
上城(Bairro Alto)区,跟阿法玛区一样是处老旧的平民城区;Bairro Alto在葡萄牙语中是“高低”的意思,以前聚居了不少妓女、同性恋者、文化人等,后来变成艺术家与时尚人士出没的地方。除了民居以外,也不乏卖服饰、精品店个性商店、酒吧和小餐馆。
巴夏(Baixa)区是大地震后最快重建的城区,重建后的市容简单却整齐。这里也是里斯本最繁华的地方。与巴夏区相邻的是奇亚多(Chiado)区,一向被视为里斯本的文化集中地,市内两大艺术标志——奇亚多美术馆和最具规模的国立剧场(Teatro Nacional de Sao Carlos)都坐落在此区,同时也有许多的书店和咖啡馆坐落在这一区,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历史的辉煌
读过历史的读者或许会记得,在15世纪时,葡萄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权国家,早在荷兰人之前,擅航海的葡人就已经航海到亚洲。当时的葡国国势强盛,也曾有过瑰丽的艺术成就。只是,多年的没落,几乎使她成为被遗忘的记忆。只有从维护良好的博物馆及古迹上,方可以怀想当年帝国的兴盛及奢华。
里斯本有许多纪念塔和纪念碑。位于大西洋岸边的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期,涨潮时,似浮在水面上,景色动人。塔前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是流行于16世纪初期的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典型,气魄宏伟,雕刻华丽。院内有全国知名人士的墓地,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和著名诗人卡摩安兹就长眠于此。
附近的航海纪念碑,造型优美,宏伟壮观,远看好像航行在碧波万顷中的巨型帆船。碑上的浮雕,再现了当年葡萄牙航海家周游世界、搏击风浪的英雄壮举。广场的水泥地上,能工巧匠们制作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清晰地标出了葡萄牙航海家远航世界各地的年代、地点和航线,使游人对葡萄牙航海史一目了然。
15世纪对葡萄牙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亨利的纪念碑是一艘石刻的大帆船,亨利像屹立在船头,四周站立着协助亨利的船长、地理学家、数学家、木工等人物雕像。庞包尔广场是为纪念庞包尔侯爵重建里斯本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建立的,广场的中央竖立着庞包尔侯爵的雕像。
小小电轨车
里斯本的确很迷人,但论及这里什么最抢镜头、最抹杀观光客的底片?答案不是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贝伦塔,也不是人潮川流、商店云集的罗西欧广场,而是满街慢慢行走,有红有绿有黄的小小电轨车。
即使近年来公车和地铁普及,老技术的电轨车显得既缓慢又不经济,但里斯本依然坚持将电轨车留在市区里到处穿梭。纪念品商店里贩卖它们的明信片和模型、街头画家以它们为主角作画、连书店里陈列的摄影集里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看过德国导演文·温德斯《里斯本故事》电影的人,大多会对于主角初坐街车的情景记忆犹深。是的,这是里斯本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印象。这些穿梭于上下坡街道的黄色有轨小街车,年纪起码都在70岁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老爷车。
在里斯本行驶已有百年历史的电车28号,外形带点笨拙,木造的车厢很有怀旧色彩;坐在摇摇晃晃的电车里,穿梭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之中,擦身而过的,是最朴素的日常风景、最踏实的面孔。由电车里眺望出去的里斯本,别有一番味道。
街车最可爱的特色是震天作响的铃铛。里斯本街道狭窄而且坡度陡峭,所以每当有不识相的车子挡了去路,或街车正飙下坡时,当当当的声音就会不绝于耳,一方面叫人让路,一方面提醒大家小心来车。许多淘气的小孩甚至观光客,会趁车停时攀在后面,伺机搭免费电车。因此,往往可以在上坡路段看到这类奇景:一排人挂在车后摇摇晃晃。
电车由Graca出发,以Estrela为终点站,风雨不改地上坡、下斜坡,成为观光客和当地人出入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而这一趟短短的一个小时车程,游走于阿法玛、上城区、巴夏区和奇亚多区这四个不同面貌的特色城区,凑合成里斯本独有的城市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