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截止6月2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已确认的地震孤儿数量为558人,“疑似”孤儿232人。这些孩子绝大部分都被亲属接走,全省目前仅有10多名地震孤儿留在福利机构。
确认孤残数量为1506人;孤老940人,“疑似”孤老857人。
本报记者宋开文“小朋友,知道自己几岁了吗?”
“知道,五岁半。”
“在哪里读书?”
“北川县曲山幼儿园。”
……
在绵阳市社会福利院的帐篷里,五岁半的张林(化名)吃着巧克力,和两个大自己几岁的哥哥姐姐玩得正欢。而他的父母,地震后一直音讯杳无。
地震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摧毁了美丽的家园。不幸的人比比皆是,而他们中的一群尤其牵动全社会的心。
这个群体就是孤儿、孤老、孤残———被称为“三孤”。
地震过去月余,如今,“三孤”生活怎样,他们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绵阳福利院:
孤儿有专人照顾
绵阳是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20日,记者收留“三孤”的绵阳市社会福利院。
福利院草坪上搭起了10来个蓝色帐篷,零散有一些秋千滑梯之类的玩具。记者来到时,孩子们刚刚结束午休,在护工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游戏。
一个2岁多的小男孩,摇摇摆摆地在院子里走着,小脸和脑袋上几大块伤疤刚刚愈合。“小朋友,叫什么名字?”记者问。
“我们叫他北军,因为他是从北川来的。”旁边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抢着说。
小男孩是被人从北川送来的。送他来的人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他叫什么名字,孩子也不大会说话。福利院给他起了个名字———“北军”。
来自安县晓坝小学的8岁男孩李刚(化名)歪着头,全神贯注地画火车,“爸爸带我坐过火车。”小家伙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学校后,拿起一块巧克力,“叔叔,你一定要吃。”
从孩子们的叙述中,勾勒出“临时孤儿”在这个临时住处的一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完了后吃早餐,稀饭、鸡蛋、牛奶各取所需;上午除自由活动,福利院安排1小时读书写字和画画;中午12点午餐,两荤两素一汤和水果;午睡之后看电视、游戏或体育运动;晚饭前会被要求洗澡……
“对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我们给予特殊照顾,还有医生和心理师服务。”护理员赵香华说。
地震后大量老人儿童需要照顾,福利院年仅32岁的女护理员齐羽,因10多天不间断的劳累诱发心脏病,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民政部门:
孤儿数量不断减少
学校、福利院,都是目前对震区孤儿采取的安置方式之一。绵阳市民政局介绍,目前对震区孤儿的安置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委托教育部门代管,在学校中寄宿学习———这占了目前地震孤儿安置的很大部分;二是进入儿童福利院;三是跟随亲属就近安排在集中安置点。
在地震灾害刚发生的时候,绵阳有505名儿童与亲人失散,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经有424名儿童被亲属认领。这些天,又有很多孩子被亲属、老师陆续领走,目前绵阳市两处福利机构仅有几个孩子。
“地震后,民政厅电话不断,孤儿收养咨询占了很大比重。”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赵汝鹏说,省外人士咨询也非常多。
据了解,在此次地震中,确实有不少孩子失去父母。然而,这些孩子大多还有爷爷奶奶或叔伯阿姨等亲属,目前一起居住在安置点。一旦有了亲属担任监护人,爱心人士就不能收养他们。
民政部门截止6月2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已确认的地震孤儿数量为558人,“疑似”孤儿232人;确认孤残数量为1506人;孤老940人,“疑似”孤老857人。其中,孤儿数字比数日前公布的1019人,再次有了明显减少。“在790名孤儿和"疑似"孤儿中,绝大部分都被亲属接走,全省目前仅有10多名地震孤儿仍然留在福利机构。”赵汝鹏说,在这10多人中,没有找到父母的,一段时间后才能确认其孤儿身份。一旦启动收养,“10岁以上的儿童还将征求本人意愿。”因此,最终能被社会收养的可能寥寥无几。
孤老数量将增:老人最需要社会爱心
与孤儿一样,孤老、孤残同样令人揪心。
57岁的陈述珍是都江堰市向峨乡石瓮村村民。地震中失去了老伴。一年前,38岁的养子王安华去世。现在,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了,陪伴她的,只有一条小黑狗和12只鸡。这段时间,陈述珍一直住在政府安排的帐篷里。
向峨乡残联专干罗代强说,全乡像陈述珍这样被地震夺去亲人的孤老还有8位,加上原来的47位,一共55人。部分老人在地震中受伤,丧失自理能力。
如今,这些孤老已经被分散到四邻八乡少数几个没有垮塌的敬老院和部分集中安置点暂住。生活全部由政府解决,还有志愿者提供周到服务。
“为这么多好心人,我要好好活着。”陈述珍说。
“希望全社会像关心孤儿一样,关心灾区孤老。”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感叹道。最新统计显示,“三孤”人员中,孤老和“疑似”孤老数量最多,有1797人。随着赴省外医疗的伤员陆续返回,预计孤老和孤残的数量将会增多。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的有关救助政策,因灾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人员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受灾的原“三孤”人员补足到每人每月600元,补助期限三个月。“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陈克福说。
孤老孤残未来:将有4种安置方式
“地震一发生,我们就把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作为民政工作的重点,对"三孤"安置更是想方设法。”陈克福说。
6月初,民政部与四川省政府共同制定了《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意见》指出,鼓励有能力的亲属对孤老、孤残人员开展亲属赡养,对赡养老人的亲属给予资金支持、物质帮助和表彰奖励,帮助他们解决赡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据悉,除亲属监护、家庭收养以外,灾区民政部门还将采取家庭寄养、集中供养、学校寄宿、社会助养等多种办法来长期安置孤老和孤残。
根据我国各地、各级相继出台的有关办法,孤老、孤残将有机构照料、居家照料、亲属照料、社区照料等4种安置方式。“不仅仅是生活吃饭,还明确对资金保障、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以及文化生活有具体的规定。”陈克福介绍。
陈克福说,对于地震造成的孤老、孤残人员,一方面,政府将加大投入,兴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另一方面,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捐资定向资助他们生活的同时,大力推行亲属赡养,积极探索社会人士爱心赡养,签订赡养协议。“确保每一名"三孤"人员生活都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