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06-29 02:46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走出大山天地广 告别贫困奔小康 本报讯“扶贫移民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新村内学校、诊所、文化室等一应俱全,路平水通电灯亮,房阔院宽气象新。
”6月22日,和顺县阳光占乡西沟村农民刘生可说起村里的变化时十分兴奋。而这变化正来自目前正在我省开展的“扶贫移民”工程。
我省许多自然村分布在山区的圪梁上、沟岔里,生产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蜗居深山的村民,不光增收难、吃水、行路难、孩子上学难、看病难,结婚找对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996年,我省作出“扶贫移民”的决策,2000年以前为试点阶段,从2003年起进入了深化提高阶段,并提出五年时间完成25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的目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37.8万人受益。
为提高“扶贫移民”的质量和效果,我省提出了“群众自愿、整体搬迁、人口适度集聚、有土安置为主”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资金上,逐年加大投入,建房补助标准由每人2000元逐年提高到3400元,基础设施补助标准由每人500元提高到800元。另外,除了省里有补贴外,各市县再予补贴,有的帮助农民买旧房,有的鼓励农民自建。
各地在推进扶贫移民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后续产业的发展,并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朔州市右玉县威东村为例,全村184户,1029人,有1/3的农户从事奶牛养殖业;1/3的农户从事运输业和外出务工;1/3的农户从事大棚种植业,形成种养混合型的移民产业开发模式。此外,该县还探索出了城郊经济型、工矿带动型等多种模式,全县形成扶贫移民和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新格局,移民人均增收1600元,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我省还有近20万贫困人口需要搬迁。省政府决定,在2008年至2010年,继续实施每年5万人的扶贫移民工程,以彻底解决居住在边远山庄窝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赵建军 刘丽萍)
编后 扶贫移民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把那些祖居山区的居民搬迁出来,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通过自力更生,逐渐脱贫致富。此外,部分迁入城镇的农民,不仅为城市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后备军。这无疑是一步政府、移民双满意的妙棋。
同时,扶贫移民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助。只有通过政府引导,移民自身的努力,各方面的帮助支持,移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扶贫移民也才能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