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袭 八一入住真要泡汤?
针对网友质疑,记者昨在都江堰彭州等地安置点探访援建队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网友质疑:八一前入住不可能
自称是灾区志愿者的网友“革命的老刘”前日在网站发帖,认为凭自己的实地调查,都江堰、彭州、崇州在建的过渡安置房,在8月1日前让有需求的受灾群众全部入住不可能。
援建单位:问题一堆也要克服
针对网友质疑,记者昨日又赶到都江堰崇义镇、彭州磁峰镇的在建安置点。“下雨是问题,场地条件差是问题,赶工期也是问题。”对口援建的山西省建设厅、江西省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在坦陈困难的同时,依然强调施工队会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按时入住。
地点1:都江堰崇义镇 援建省市:山西
雨水横流病号多
随时随地抢时间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都江堰崇义镇笆桥村的在建安置点,141间活动板房基本安装完毕,幼儿园、超市、公厕、洗衣间、淋浴间还在进行内部施工。尽管连日来的暴雨影响施工进度,但截至6月25日,山西援建队伍在都江堰的93个建设工地,仍完成22072套过渡安置房,完成总任务的59%。
困难1:雨水横流
前晚开始的瓢泼大雨,让施工人员都有些无奈。刚挖好的排水沟蓄满了水,可水管还没有安好,雨水几乎要从沟里溢出来了。而一些低洼的地面,也积满了水。
“我们从6月12日进场,天天都在赶时间。”山西援建的突击队王队长眼里全是血丝。他说,进场后,他们每天早上6时起床,下午2时30分才吃午饭,凌晨2时过还在施工,每个工人平均一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而这几天的雨也让大家叫苦不迭。下雨时,他们只有尽量在室内施工,等雨一停,又赶紧做室外的工作。“突击队没有困难两个字。”
困难2:工期很短
安置房中间铺好的小路被挖开了很大一块。山西省建设厅总规划师、山西援川建房前线常务副总指挥李锦生说,这是因为刚进场施工时,没时间同时修路和设置排水管道,为了赶时间,只有先修路,等工程差不多时,再重新铺下水管道。“这样,要节约好几天的工期。”
“我们的确有不少困难。”5月23日就赶来都江堰的李锦生强调,山西此次援建的任务很重,要修建37000多套安置房。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点位不确定而且经常变化,选点上存在困难。此外,平整场地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留给他们进场安装活动板房的时间和工期很短。“我们必须随时随地抢时间!”
困难3:水土不服
“四川气候潮湿、多雨,很多工人到这里不适应。”李锦生说,因为水土不服,不少工人生病了,其中援建者戎金亮因过于劳累引发脑溢血过世。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更要克服各种困难,在7月25日前完成所有过渡安置房建设,让受灾群众能够在8月1日前入住。
地点2:彭州市磁峰镇 援建省市:江西
泥地变“沼泽” 咱要挑战极限
下午2时许,天气又变化了,原本阴沉沉的天空飘起了雨丝。前往由江西省援建的彭州磁峰镇安置点的山路泥泞不堪。因道路狭窄,一辆辆运送板材的大卡车颠簸着,不时卡在路上动弹不得。
困难1:泥地泡软
等到了磁峰镇陆坪社区一在建安置点,刚一下车,鞋子就陷进了被雨水泡得松软的“沼泽地”里,稍不注意,整个小腿都会陷进去拔不出来。20多名工人穿上雨靴,扛着铲子到“沼泽地”里平整土地。深一脚浅一脚,好几个人差点摔跤。现场督看施工的江西省建设厅厅长陈俊卿解释说,这片土地泥土太软,不能搭建活动板房,现在要把这块地改造成活动广场。说这话时,陈俊卿站在“沼泽地”上,鞋子糊满泥巴,连裤子也被泥巴涂成了“印象画”。
困难2:路烂缺电
“还有3天,我们就要把所有板房及配套设施全部完成。”陈俊卿兴奋的语气中略带担心。这里修建了1000套板房,虽然已基本完工,但不少配套设施还需要时间。这两天雨下得厉害,路很难走,材料就很难运上来。此外,这几天又总是停电,一些机械用不上。“其实现在好多了,最开始,连桥都断了,我们都是趟水运材料,后来才临时修了一条便桥。”
困难3:缺水缺粮
在陈俊卿眼里,援建龙门山镇和磁峰镇这两个山区乡镇的挑战前所未有。山路上,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山区物资匮乏,交通堵塞,最初进驻的施工队员连续几天吃不上饭,只能喝矿泉水、啃干粮。住的临时帐篷,一下雨满地泥泞,一放晴,正午气温甚至高达40℃。
为保证施工,20多名规划设计专家组成先遣队,提前到安置点规划设计。用电得不到保障,就自己购买发电机。缺水缺粮,就调来4台洒水车和消防车,并组织人员送盒饭到工地。
困难4:用地限制
陈俊卿说,磁峰镇因地势原因建板房很困难,又要尽量少占农田,而且不能过于集中。因此,他们主要用红砖和道板铺垫地面,将原来板房门对门间距修改到不大于3米,背靠背间距不大于1.5米,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农民复耕。
53岁的当地滴水村村民董益贵此时正站在空地上,抽着烟斗看着工人施工。连续几个星期,他每天都要到现场看施工。他说,家里的房子垮完了,自己很想早点搬进来,不过看着施工人员每天不是顶着太阳就是冒着大雨工作,他心里也很难受。“我们肯定不会忘了他们的恩。”本报记者
赵倩 摄影报道
网友讨论
与其质疑 不如帮忙想点子
清风徐徐来:我觉得多做有益的事,少说无益的话,问问自己做了什么,出了多少力?
网友(湖北孝感):与其在这里质疑,不如帮忙多想点点子!
网友(广东江门):为什么要质疑?为什么不体谅?灾难发生后,负责建造安置房的企业还是很努力生产,要知道加大生产量的难度有多大,原料需求虽说有保证,但人力是个重大问题,生手做不来,熟手工不是超人。需要别人帮助时,也要站在人家的角度看,互谅才能互爱。
网友:我是成都建工的,至少我晓得建工集团在十几天前就在都江堰搭好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大家是如何加班加点地辛苦工作,你知道吗?只要我们努力,就足够了!
网友:此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中国速度”。我家附近就有安置点,从平整到搭建也就两周时间。不要用你自己想像的工作效率去衡量那些日日夜夜奋斗在一线的人们。
blue: 如果是在山区修板房可能是难。有些鬼地方又不通电又不通水的,30多天建不完很正常噻。
网友:我自己现在就在负责一个板房区的建设,进度很慢,繁琐的问题太多了,光是做地平都要很长时间,我估计还得10多天时间,现在刚把地铺平,井还没有打出水来。
网友:是不是吹牛,咱现在先别早下结论。八月一号再见分晓。
本报记者 余文龙 摘录
上万中建人
援建灾区“不要命”
“人家冲进灾区抗震救灾是不怕死,中国建筑的工作人员冲进灾区是不要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昨在蓉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该公司党组书记郭涛引用灾区群众的话评价参与这次抗震救灾的“中建人”。在大会上,中建公司对中建第八工程局等39名先进基层党组织、39个先进集体、于海滨等98名优秀共产党员和93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此次陆续投入灾区援建的中建员工上万人,被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当中有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老兵贺文旭;有普通的铲车司机吴军,也有年富力强的专家等。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普通,所以感人。
本报记者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