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2007年1月,文化部部署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重大影响,体现国家级水平,对反映中华民族杰出智慧和独特创造力具有重大价值,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重大影响,以及少数民族项目予以重点关注。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奇葩。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主要包括: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合理配比的“陈氏秘方”,包包曲制曲工艺,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入窖,分甑分级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酿酒工艺,原酒陈酿工艺,勾兑工艺以及相关的特殊技艺等。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艺流程:制曲、酿酒、勾兑。
以杂粮酿造为特色的五粮液,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姚子雪曲”。大约在明代,“温德丰”老板陈氏在宜宾开设糟坊,亲任酿酒师傅,几经摸索创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陈氏秘方”。民国初年,邓子均继承“陈氏秘方”后,又多次对配方进行了调整,最后留下了现今这五种粮食和比较科学的比例。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五粮液获得了金质奖章,从此享誉世界。1932年,五粮液正式注册了第一代商标,开始在世界行销。新中国成立以后,五粮液酒传统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企业迅速成长。1995年—2005年,在整个饮料酒行业,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连续保持第一,生产规模在全球蒸馏酒企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五粮液获得商务部颁布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殊荣。
五粮液传统酿酒技艺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复杂的过程,凝聚着众多民间传统工艺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历史、人文、经济和社会价值。它是千百年来历代酿酒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一部生动的白酒酿造史和民族融合史。即便是在今天,这套传统的工艺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世界酒业中的一笔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五粮液也是世界的五粮液。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国粹,传承五粮液酿造工艺,让中华美酒走向世界,从2006年开始,五粮液集团公司就开始向政府申报“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经过三年不懈努力,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终于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