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企业家设计灾区锅炉 解决五千人饮水问题
记者 张跃伟 实习生 高敏 张丽莎
看到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因为缺少热水,不得不靠干啃方便面填肚子,山东省肥城金山环保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贵坐不住了。
推迟向外商供货专为灾区造锅炉
6月19日,记者在肥城见到了金山环保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贵。聊起为灾区捐赠4台专用锅炉的事儿,他一脸满足和自豪。
像所有人一样,汶川地震后,远在肥城的王宪贵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每一条消息。当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喝矿泉水、啃方便面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心头猛然一震:“光喝矿泉水,喝不上热水体质会下降,很容易生病,得让灾区的人民喝上热水!”
5月21日一早,他召集公司相关人员开会,商量怎么向灾区捐赠锅炉。但工程部提出,灾区电力中断,煤炭、燃油也供应紧张,公司现有的锅炉无法有效使用。销售部说,公司向哈萨克斯坦客商交付60台大型锅炉的期限马上要到了,如果这时生产其他锅炉,肯定会耽误交货时间,影响公司声誉。
“咱不仅是救灾,也是救命。锅炉不能用就重新设计,外商那边可以和他们商量,这锅炉咱是捐定了。”王宪贵铁了心。部下都知道,这位倔强的老头总是说做就做,并且说到做到。销售部经理硬着头皮和外商通了电话,没想到外商被他们的义举感动了,当即决定可推迟十天交货。
接下来,王宪贵和技术人员迅速开始研制专用锅炉。考虑到灾区其他燃料紧缺,但木柴不少,一些被砸烂的门窗、家具及废弃木材都可以利用,于是他们决定设计公司从未生产过的燃柴锅炉。加大炉膛提高加柴量,加高烟囱提高送风量,扩大受热面积……整整两天一夜,设计小组没有合眼,反复论证、试验,终于设计出适合灾区使用的燃柴燃煤两用锅炉。6月1日,四台每次可烧开0.5吨水的专用锅炉生产完成。
六旬老人亲自带队一路艰险奔赴四川
王宪贵本希望由民政部门将锅炉运往灾区,但当时车辆紧张,每台锅炉又有一吨多重、两米多高,装卸复杂,很难及时调运。王宪贵干脆决定由公司派车派人将锅炉送往灾区,由自己亲自带队。听说公司要派人去四川,不少员工都争着报名。
老伴侯宪英一听急了:“让年轻人带队去不行吗?你都60多岁了,还有冠心病、高血压,干吗非要亲自去?”“我不去,如果工人们路上出了事,我怎么向他们的家属交代?不但我要去,咱们的儿子也要去锻炼锻炼。”王宪贵斩钉截铁地说。最终,他从公司员工中选定5人,其中就有他23岁的儿子、技术员王东。
6月2日一早,这支由6个人、两辆车组成的队伍从肥城出发。一路上,王宪贵像年轻人一样,饿了吃点面包、火腿肠,困了在车上打个盹。经过三天两夜2400公里的跋涉,车队终于在6月4日晚抵达四川省绵阳市。接着他们又连夜分头赶往北川县墩上乡和桂溪乡。
从绵阳市到北川县桂溪乡的路最难走,路边山上不时有石块滚落,路上灰尘笼罩,被砸扁的汽车随处可见,汽车只好走走停停。“60公里的路我们走了10个小时,司机数了数,一路上竟有17处山体滑坡。”想起当时的情景,王宪贵仍有点后怕。
“灾区人民终于可以喝上安全的热水了”
6月5日,几人分头来到桂溪乡中学、墩上乡中学、墩上乡卫生院、墩上乡政府等受灾群众安置点,安装调试锅炉。
当时,受灾群众家里的炊具大多埋在废墟下边,人们喝不上热水,连方便面都没法泡。有人只好在空地上架口小锅,费半天力才能烧开一点热水。看到王宪贵他们从山东运来的锅炉,桂溪乡一位工作人员兴奋地说:“别看只是一台小小的锅炉,可是解决了灾区的大问题。有了锅炉,大家吃饭喝水都好办了。”
每处锅炉安装点,都有不少受灾群众围着翘首期盼,每当锅炉流出滚烫的热水时,都能引来一阵欢呼和掌声。在墩上乡卫生院,看着因安装锅炉累得满头大汗的王维刚和王东,一位70多岁的羌族老人用锅炉刚烧好的热水泡了两碗方便面,硬是让两个小伙子吃下去:“娃儿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山东人啊,吃点东西歇歇吧。”
在山东省对口支援绵阳地震灾区前线指挥部,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了解到四台锅炉能解决5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需求时,高兴地说:“好啊,这是我们山东对口支援的第一批锅炉设备,灾区人民可以喝上安全的热水了,你们给咱山东增光了!”
说起此行的感受,王宪贵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只是一遍遍重复着:“能让灾区群众喝上咱锅炉烧出的热水,这一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