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 题:用生命诠释信仰——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新华社记者陈万军、王玉山
办公室还是原先的样子:墙上挂着年轻时与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摆着一盆吊兰,一个底座已经生锈的红色暖壶和一个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处磨得露出木色,一个素色的方格布垫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吊兰葱绿依旧,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5个春秋的主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2008年2月8日,海军总医
· · ·· · · ·
· ·
·
院原副院长冯理达走完了饱经沧桑又激情燃烧的83载人生——
她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和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
她是国内外著名免疫学专家,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她是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第七、九、十届政协委员,提出政协提案155件。
信仰:一心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移 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入党时已过完50岁生日,临终前让儿子代她缴纳1万元党费……虽然一心向党,但冯理达的入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
今年80岁、曾任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老人说,介绍一个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女儿入党,有风险,却也是自己军旅生涯中一件很光荣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冯理达作为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学院攻读免疫学。那时,她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1951年,冯理达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当时留学生党支部没有发展党员的任务,她的愿望未能实现。
“文革”期间,冯理达一家受到冲击。母亲李德全被扣上“中国第一号老爷”的帽子,受到批判;她的丈夫罗元铮被扣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失去自由;儿子罗悠真被下放到钢铁厂,当高炉装填工;她自己也被打成“双料特务”,剥夺了工作权利。
重重磨难,丝毫没有动摇冯理达对党的信仰。
1973年,冯理达到海军总医院工作的第一年,就先后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每个月都主动向党支部汇报思想。
张杰是冯理达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她们同一年到海军总医院。当时,张杰只有21岁,在军校已经入党;冯理达已经48岁,和张杰的母亲同岁。
“冯理达工作上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每天擦玻璃、拖地板都抢着干,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按她的表现早符合入党条件了,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及时批准她的申请。可她从不灰心,从无怨言。”张杰说。
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求入党?迫切入党又图个啥……面对组织的考察,冯理达袒露心声:“当年父亲追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为此还献出了生命。1958年,母亲在62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永远跟党走是我坚定的人生信仰。”
在冯理达家里,张杰看到了一张发黄的纸页,那是冯理达在母亲入党那年写于苏联的一份思想小结: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像飘零多年未有依靠的孩子,真正回到了母亲身边,感到党的慈爱、党的伟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更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时代变了,人也变了的意义……
“我今年只有48岁,比我母亲入党时年轻多了,我只要活着,就要入党。”冯理达的话,深深感染了于利华和张杰。
“那时候有人说介绍她入党要担当风险,我心里说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愿意介绍她入党,而且我坚信没有错,她是一个好党员。”于利华说。
1975年12月23日,一个普通而又平常的日子,对冯理达而言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她终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她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眼含热泪向党宣誓……”30多年过去了,张杰仍忘不了冯理达宣誓时的那幕场景。
那一年,冯理达刚刚过完50岁生日。
那一天,冯理达在日记本上写道:“生我者是母亲,育我者是党,做了党的人,就要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追求:一生热爱党,胸怀祖国情系人民 多年来,冯理达的办公桌对面墙上,都会挂着一幅她与父母在美国旧金山海边的照片。
儿子罗悠真曾问她为什么非要挂这张照片,冯理达没有回答;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问过她,冯理达还是摇摇头,不说话。
直到冯理达去世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写于2007年7月17日的日记中的一段话:每天看着爸爸、妈妈和我在旧金山海边的照片,妈妈那么慈祥,爸爸那么伟岸,嘱咐着我要关心祖国,关心群众,好好学习。亲爱的爸妈,女儿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
大海,带给冯理达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
1948年8月,因反对内战与蒋介石发生分歧,举家被逼到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准备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冲破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特务的层层阻挠,冯玉祥全家登上了从纽约去苏联再回国的“胜利”号轮船。
在甲板上,冯玉祥对冯理达说:“我一生走了许多曲折的道路,回国以后,我愿意到解放区,为了新中国,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做起。”
谁也没有料到,当轮船航行至苏联敖德萨附近海域的黑海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让冯理达永远失去了她最敬重的父亲和可爱的妹妹。
无边的黑海,也成为冯理达心中永远的痛。
但,陌生的黑海和黎明前的黑暗,无法遮住一双探寻光明、向往真理的眼睛。
从列宁格勒医学院毕业时,面对校方的真诚挽留,冯理达说:“我是祖国派来的,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我的祖国。”
归国后,冯理达先后作为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防治传染病工作组负责人,29次带队奔赴浙江、湖北、湖南等血吸虫病、流脑、霍乱、浮肿、痢疾等重疫区一线,以及邢台地震中心区,挨家逐户救治病人。
1959年至1966年,冯理达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北京市肝炎侦检及防治措施研究》《02弧菌对不同药物耐受情况》和《湖北江陵县地区流脑发病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14篇学术论文,被卫生部转发用于指导全国防疫工作。
1978年,冯理达组建了海军免疫中心,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课题,登舰船、下海岛,多次深入部队为官兵进行免疫调理和治疗,为海、陆、空官兵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授课500多场次。
1999年,不再担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职务后,许多亲友和父亲老部下一再邀请冯理达到国外安度晚年,她婉言谢绝:“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为我的祖国贡献力量。”
……
一个从爱国父亲这棵大树上发出的枝丫,渐渐长大,并且长出了枝枝蔓蔓。
“我想,人活着总要留下一点金钱之外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比爱国主义更有价值呢?”2007年7月29日,82岁的冯理达与儿子罗悠真交谈到深夜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与悠真谈到爱国主义,他谈得很好,很有见解,爱国主义有了后代传人,我特别高兴。”
在冯理达的75本日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感谢党、感谢人民”和“为党增光添彩”。在每个冯理达认为值得纪念的日子,她都会在日记里写出自己的深切感想。
2005年,在母亲诞生109年纪念日,她写道:亲爱的妈妈,您的女儿理达每日都在想念着您,努力做一个你们希望中的女儿,将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
2006年7月1日,党的85周年纪念日,她写道:先进性常在,生命力永存。
2007年7月1日,党的86岁生日,她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不忘党的教导,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一首《八十抒怀》,道出了冯理达这位一生爱党爱国老人的心声。
品质:一贯忠于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冯理达心目中,党比亲生父母的地位还要重。对党,她一辈子没有说过一句牢骚怪话,也听不得任何有关党和国家的负面问题,即便说这话的人,是她最爱的儿子。
“和母亲聊天时,我经常就中国的医改、教育、腐败和房地产等问题发些牢骚。可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从正面、用非常光彩的东西教育我。”罗悠真回忆说,“母亲常说,有哪个发展中国家能同时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那都是竞争出来的,共产党要是没有能力领导好这个国家,中国要是不好的话,人家能让咱们办吗?”
寒暑代序,海军总医院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不管哪一任领导,提起冯理达,最佩服的就是她的党员本色。
医院原政治部主任张允说:冯理达的组织观念很强,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每次开完政协会议,就抱着一摞文件,像个小学生一样向我们汇报。
医院原政委龙连模说:冯理达经常叫我党代表、老政委,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如她。有段时间我们探讨苏联为什么解体时,她说着说着握着双拳就站起来了,接连说了4遍“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医院原院长杨晔说:我当了10年的院长,她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
医院现任院长段蕴铀说:当院长8年来,冯理达每次出国回来,都会自觉向我们汇报情况……
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主动向组织递交自我鉴定,外出时间超过两周,都以书面形式汇报——从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去世,冯理达整整坚持了59年。
冯理达的办公室里,《毛泽东选集》中夹满了用纸条作的书签,书页上写满了心得批注;翻阅了多遍的《邓小平文选》,书的边缘都磨破了;一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满是圈圈点点、各种标记;一本《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她随身带,反复学。
熟悉冯理达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每次党代会召开后,她都会用毛笔正楷恭录修订后的党章全文,送给医院的领导和身边的党员。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她一直坚持这么做。
在冯理达身边工作了24年的陈淑英一开始曾问她,冯老,您为什么要抄党章?
冯理达说:“读8遍不如抄一遍。一个党员选择什么?应该追求什么?答案都在党章里。”
罗悠真清楚地记得,当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后,母亲整整3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抄写党章,为的就是在那里找到真正的答案。
冯理达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和证书,但她最看重的,是1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一张1988年3月5日由海军总医院颁发的“学雷锋积极分子”荣誉证书,也被冯理达保存至今。
冯理达最喜欢的歌曲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最喜欢的植物是兰花和翠竹,曾作诗《兰竹颂》咏之:芝兰幽且香,竹虚节亦强。人向颂兰竹,学它品高尚。
歌为心声,诗以言志。一个共产党人的品质尽情袒露。
情怀:一切献给党,毕生践行党旗下的誓言 冯理达属牛。她家中收藏有7尊牛的摆件,一一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她说:“我要像牛一样,活着干,死了算,一辈子就知道傻干。”
海军总医院原传染科护士李永妹记得,1974年冬天,医院收治了一名中毒性痢疾患者。有天晚上11时多,病人把被褥和床上弄得到处都是大便。冯理达二话没说,抱起病人就开始换衣服,还打来热水帮他擦洗身体,一直忙到凌晨。
1995年,13岁北京女孩王惠身患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冯理达为她进行辅助治疗后,专门请来脑肿瘤专家对她进行手术。为了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冯理达安排她住到自己的办公室,并为她买了食堂就餐卡,时间长达2个多月。痊愈后,冯理达又出资让她学习计算机。
冯理达是专业技术2级,享受高级领导干部待遇。80岁之前,除了参加公务活动,她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直到2004年骑自行车上班途中被汽车撞伤,在医院领导的一再劝说下才开始坐配给她的专车。
多年来,冯理达的住房面积一直没有达到标准,可她从未提起。2000年,医院按规定标准补给她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可她说:“我的房子够住了,请组织上把这套房子分给住房困难的同志吧。”
从1988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之日起,冯理达即担任了常务理事。每逢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她都结合自身特殊经历和深切体验,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冯理达每年都深入社区、部队和机关调研,参政议政。“开会时我去得都够早的,没想到冯大姐比我还早。讨论《反分裂国家法》时,她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平常不大鼓掌的委员们,那天集体为她热烈鼓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说。
就在冯理达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她每天的工作仍排得满满当当。办公室里一张至今没有擦去的记事板上,蓝色的水笔字迹依然清晰:
1月13日,修改健康健美讲课稿;
1月14日:听取北京市抗癌乐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
1月15日:接待广东从化市市委书记,联系广州中医药城落成签约事宜;
1月16日:与衡水市委书记商谈社区健康健美长寿活动开展情况;
1月18日:去领“迎奥运科学健身奖证书”。——这是冯理达一生中最后一个获奖证书。这一天,住院中的冯理达病情恶化,出现昏迷状态。
“她是累倒的!”冯理达住院期间的治疗组组长、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主任朱晓法掩面而泣,“冯老的病症是老年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伴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受凉、劳累后不休息,每次感染都没有彻底治疗好引起的。”
弥留之际,冯理达拉着儿子罗悠真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出她留给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悠真,你爸爸想我了,我要走了……”
2008年2月8日18时10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冯理达静静地走了。然而,她高擎的理想信念之火炬,依然在熊熊燃烧……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