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最新评论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抗震救灾纪实

  守护灾区伤病员的安康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侯露露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们主动请缨赴川救灾;抵达灾区后,他们冒余震、顶风雨实施医疗救助;挺进汶川中,他们越急流、翻高山,坚守至医疗物资全部用尽;收治伤员时,他们不眠不休全力救治。

  他们就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党支部的党员们。在这场全力救助灾区伤病员的战役中,他们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创下了首先进入四川实施医疗救助、首支挺进汶川漩口镇的医疗队等“第一”,外科党支部被中组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星夜入川,党支部吹响集结号

  5月12日14时28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住院部大楼剧烈地摇晃起来。“可能是地震了!”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毅立刻反应过来。很快,刘毅的猜测得到证实: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震。

  “这么强烈的地震,伤亡一定很大,一定需要很多的医护人员,我们离四川这么近,一定要争取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地震刚过,确定本院病人与医护人员并无伤亡,刘毅立刻想到救援。外科党支部书记王福梅与刘毅的想法不谋而合。“地震中伤者多属外科病人,我们外科党支部强烈要求到灾区一线去抢救伤者。”几乎是同时,骨科主任王仁忠、泌尿外科主任王晋忠、脑外科主任程泽沛等党员的请战书交到了刘毅的手中。

  12日20时,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到市卫生局通知要求紧急组建赴川支援医疗队。22时,三院第一支医疗队共18人出发,奔赴四川灾区。第一支医疗队中绝大多数都是外科医务人员,18人中有13名共产党员,医疗队成立抗震救灾一线临时党支部。

  13日6时,医疗队到达重灾区德阳市遵道镇,尽管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现场的惨状仍给每一名队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有着10年党龄的手术室护士尹小玲含着泪水开始了工作,“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我们用老乡提供的塑料布搭成一个简易帐篷,从倒塌的饭馆里面找出一块门板当手术台,因为伤员太多,经常是手术台上一头躺一个伤员,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这一天,程泽沛不记得自己做了多少台手术,也是在这一天,他得知自己住在绵竹市汉旺镇的5名亲人遇难,同事们劝他回去看看,他摇摇头,“我是个医生,也是名老党员,我来前线就是为了救人,其他的顾不得那么多了。”

  13日一天,重庆市三院医疗队共救治伤员500余名。

  挺进汶川,临时党支部坚守阵地

  5月15日20时,一封特殊的“鸡毛信”被一名武警战士送到了重庆市医疗队总指挥处。几乎所有读完该信的在场人员都流下了眼泪。信中写道:“因线路错误以致我们一行6人到了汶川县漩口镇的寿江大桥处,我们决定就地扎营,应当地政府要求与位于此处的30名官兵一道救治运送漩口镇的伤患。目前我们已救治近20人,我们的计划是,在此坚守至资源不足时撤回大坝。”

  写这封信的,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队的第一小分队。为了能够进入震中汶川,18人的医疗队分为两组,从不同路线向汶川挺进。王仁忠与另外5名医务工作者组成了第一小分队。15日3时,他们每人背着15公斤的救援物资,离开原驻地紫坪铺大坝,前往汶川。

  因为不熟悉地形,冲锋舟停靠在距映秀镇大概四五个小时路程的漩口镇。在翻过一座近乎90度的陡坡后,“汶川县公安局执勤点”的横幅出现在王仁忠他们的眼前。“我们知道自己已经进入汶川境内,但是具体在哪儿我们不知道,没有后援,没有通讯工具。怎么办?这时我们就想到成立一个临时党支部,所有决定以党支部的名义作出。”王仁忠说,小分队6个人中有4个党员。

  此时,小分队已与前线指挥部失去联系12小时,临时党支部作出了第一个决定:留下,救治伤员,直至所有携带物资用完。

  当天上午11时,小分队来到了漩口镇寿江大桥,来不及休整,搭起临时医疗站的简易棚子,开始收治伤者。“除了灾区老百姓,在当地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也是我们主要的医疗对象,由于长途负重行进,加上在废墟里抢救伤者,许多战士伤痕累累。”

  因为与前线指挥部的联系完全中断,临时党支部作出第二个决定:采用最原始的“鸡毛信传书”的方法向前线指挥部汇报情况。“我们前后总共写了5封信,写好的信就交给过路的解放军或者其他救援人员带出去,希望能有一封送到指挥部。”王仁忠说。

  靠着自己背来的有限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第一小分队在与后方失去联系的36个小时中,坚守漩口镇寿江大桥,完成手术50多台,共收治伤员100多人。

  坚守后方,为救治伤员全院总动员

  5月17日,第一名来自四川灾区的伤员被送入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18日,10多名伤员被送入三院;19日,20多名伤员乘坐第一辆伤员专列来到三院……

  截至21日,三院共收治从灾区转来的伤病员85名,接收安置伤病员及家属共计170余人。

  为了打好这场攻坚战,外科党支部全体党员放弃休息,腾空外科两层楼作为医院抗震救灾“爱心病房”,保证每位运转来的伤病员在5分钟内被安全运送到病床上,同时有医护人员“一对一”实施清创、手术等诊治。为确保伤病员的医疗和康复,医院还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外科专家黎光荣为组长的医疗救治专家组,24小时守护病人的安康。

  黄书明,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自从灾区伤病员来到三院,黄书明就调到骨科协助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一个名叫刘旭的北川一中女生换药。黄书明还记得刚刚见到刘旭时的样子:腿部渗液严重,严重感染。天气炎热,气味难闻,黄书明毫无怨言,他指着自己胸牌上那个镰刀锤子标志说:“每次给刘旭换药,她都会看到我的胸牌,她知道我是个共产党员,我的工作就是要让她知道有党、有国家在关心她,帮助她尽快好起来。”

  与此同时,由30多名医院职工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也在外科党支部的组织下成立了。协助照顾伤病员、给伤病员进行心理辅导……“我是一名党员,在国家遇到这么大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医院发展部冯海翠在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去看望一名平武来的11岁女孩。“起初她很冷漠,一句话不说,我就每天去看她,后来她终于对我笑了。”冯海翠非常欣慰。

  “在我们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名伤病员中,8人已经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无一例交叉感染。”刘毅说。

(责任编辑:张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