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一个生源可赚几百至上千元
招生老师曝自考招生内幕:挂靠一所公办高校最多要交40%挂牌费
本报记者 章建森
本报昨天报道了《1000多学生仅5名老师参与管理》一文后,读者反响非常热烈,早报“教育公社”大学部落QQ群当天就爆满。
|
浙江某大学一位长年关注自考助学的老师李明(化名)来电告诉记者,自考助学其实就是培训,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招生,其实也没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实际操作就很有问题。
他说,首先是傍名校忽悠学生。
“很多自考助学机构怕自己的牌子不够响亮,就去挂靠省内一些知名高校。听起来名气很大,但学校根本不在公办院校的本部,而是在偏远的地方办学,其实就是借了公办院校的牌子,公办院校则收取20%-40%的管理费,很少参与管理,有些挂牌学校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外聘的。”他说。
而到公办高校挂牌,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李明还给记者列举了自考学校的办学费用:
1、学校挂牌费(也作学校办学管理费):一般收取学生学费的20%到40%不等。
2、招生劳务费(也作招生广告费):一般支付招生人员学费的10%到20%不等。
3、招生宣传费:报纸电视媒体广告费用、宣传单页和海报等费用、派发传单人员的费用、邀请各个学校领导吃饭的费用等等。
4、学校场租费:因为是挂牌,承包人都是自己去租场地办学。
5、教学管理费:聘请班主任的费用、学校工作人员等等费用。
6、教师讲课费用:聘请老师来上课,费用80元/小时。
李明介绍说,自考招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链。一个学校以每年招收1000人计算,一个学生收费在6000-10000元/年,以招生平均成本30%算,花费是200多万元左右,即使再除去管理费、场地费、挂牌费等也还有几百万元的利润空间。而浙江目前有助学机构近160家,每家的利润都相当可观。
傍名牌高校忽悠学生
“金字塔型”的招生代理体系
据李明介绍,自考招生都是“金字塔型”的招生代理体系。一般都是一级代理直接和学校联系,下面大都有几十人规模的二级代理,二级代理下面还有三级、四级,甚至更多。
“各级代理的提成方式不一,一般都是以分阶梯提成。”李明说,比如,在某地招50人提一成,招100人提两成,招200人提三成。“数据并不确切,只是举个例子,提成多少,看双方谈判决定。”
一般最下面的代理,也就是直接和考生接触的人,每招一个学生能够收到500-800元不等的报酬。
“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型的招生代理系统。”李明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自考助学机构的招生代理队伍已经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少说也有好几千人吧。”
大二学生回老家招大一新生
“最为可恶的是一些学校,让大二、大三的学生扮作老师,或者以学长的名义回老家招生。”李明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利用老乡的名义,找班主任、找同学,给一些家长和学生推荐所谓好的学校,其实就是通过招生,自己挣点外快。
“学生进学校是来学习的,你让学生去干这些事情,这是给他们灌输什么思想啊!”李明痛恨地反问道。
据悉,招生问题最多的,也就是最低级的代理,他们一般每招一人拿几百块钱,“所以,多招一个是一个。于是在宣传中就把学校吹上天,什么牛都吹,只要能把考生哄进学校。”
有时候还会出现不同学校招生人员发生争执,甚至吵架的情况。
最后,李明建议有关部门一定要处理一下这些不规范的自考招生行为。
学生一年招生最多能挣几万
高悬(化名)曾经在浙江三联专修学院(以下简称三联)参加过自考助学培训,他跟学校的招生老师去浙江某地招过生,看了本报昨天的报道后,他加了我们的QQ群,找到记者,讲出了他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高悬是几年前进浙江三联专修学院某专业读自考的,因为为人比较老实,大二就被招生老师选为骨干,带着到外地招生去了。
据高悬介绍,学校一般在四五月份就召开招生动员会,让愿意参加当年招生工作的学生报名,并进行统计和培训。
“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会对我们进行培训,然后才派出去。”他说,“一般都是派到自己老家去招生。”因为老家总有些关系在,而且原来高中的老师也认识,“熟人嘛,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他介绍说,即使是学生,也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招生老师的跟班和助手,算是学校聘用的,拿固定的劳务费,大约是每人每天30元。
“工作量非常大,一天到晚都是去说服别人报读我们学校,那些同学的30块钱其实很难赚的。”高悬说,还有一些是独立招生的,每招一个人,学校给学生800元或者更多提成。
“所以,厉害的学生通过招生一年能挣几万元呢。”他说。
近二十所学校冲到一个地方抢生源
高悬告诉记者,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学校会把各地的落榜生的名单弄到手。
“然后找当地学校的老师。”他介绍说,“以前这个名单还需花钱买,大约5毛钱一个学生,后来能够获得学生名单的途径多了,不花钱都能拿得到。”
他说,每年五六月份,学校里基本上就放假了,领导们会陆续派各地的同学以学校的名义回去招生。
“去年我们去招生,竞争很激烈,同住一个宾馆就有好几家。”他说。
“晚上休息时,有时候,别的学校老师会过来找我们聊天。”他说,聊天既是刺探‘军情’,想了解竞争对手的战果,也是设君子协定,不要互相攻讦。
他说,很多时候,他们几个学校都会在背地里互相说坏话,曝黑幕,彼此攻击,有在网上开帖的,有在各QQ群里散布所谓的“真相”的,有的甚至发放传单的,制造谣言。
“当时觉得是坏话,现在看看,很多都是实话。”他说,因为都是把对方的底子给抖出来。“因为很多宣传的东西根本不能兑现。”
“最常有的是夸大其辞,只选好的说,把合格率往高说。”他说,他们报出来的合格率,稍微了解自考的人看到了都要笑喷了。
对于教学管理,对于设施,全部都是往好听的讲,若有学生家长要去实地参观,驻点老师定会跟其先约好时间,跟总部打好招呼,到时带去看好的校区。
“凡是单独去看过校区的,来退钱的概率非常高。”他说。
买卖学生很随便
张水(化名),一边是某广告公司的业务员,一边又是浙江某高校自考部的招生代理兼股东。他向记者反映,他们的操作一般都是这样的,找到几个合伙人后,三四月份和某高校谈合作,谈定合作后,挂某高校的牌子印招生简章,五六月份到浙江各地招生,6月份等分数线一出来,就想办法搞到落榜生名单,然后给落榜生寄送招生简章。
“眼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正在进行,在浙江各地,一些宾馆里摆摊设点,打着名校名义招生的,很多就是招生代理。”他说,“很多家长对自考不了解,只以为能拿大学文凭,那就报名了。”
他说,招生代理也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拿固定的提成,按照招到的考生人数,多的一个大概可提成2000元至3000元;另外一种就是定一个底价,你拿着这个底价自己去“操作”。
张水说:“我的上家给我一名考生报1万元的价位,那我再加1000元给你,这就是你的底价。你再去联系下一级‘代理’,下一级‘代理’可以直接跟考生和家长谈,再加一些钱,谈得多就赚得多,同时也可以再发展‘下级代理’。”
张水说,招生就像打仗一样,有时候到一个地方发现有好几家学校都在招生,于是就会想尽办法搞臭对方的名声。
在自考招生中,有时候,学生就像商品一样,是可以“买卖”的。
“招生结束后,如果发现招生情况不好,就卖给其他自考学校,每个学生可以赚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费用。”他说,如果招生情况好,那么8月份开始找地方租校舍,同时到其他自考学校挖一些管理人员和老师,9月份或者10月份开学,完全来得及。
“所以说这是无本生意。”张水这样表示。
还自考一个清白
记者经过详细的调查,才写就昨天这篇关于自考的报道。但不想,报道发出后,读者从QQ群、论坛和热线电话里报的料来得更具体、更详尽、更猛烈。
有无数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倾尽财力,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上大学,这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是自考给了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的希望。
然而,当不懂世事的青涩少年满怀希望地进了“大学”之后,却发现他们的学校比他们的小学还要小,他们的老师只不过是其他学校的研究生,而且经常更换,他们的寝室和教室连在一起,他们的课堂本来有50个同学一起上课,不到半个学期就剩下稀稀拉拉10来号人。
他们是何等的失望!
他们在QQ群里骂学校。他们真的希望知道真相,而且是及时地知道真相,而不是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几年所谓大学时光之后,连一个文凭都没拿到,悻悻而回。
为此,我将努力完成这组报道,让所有的家长和考生看清部分自考学校的真实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