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劳动仲裁催生诸多新问题
员工离职遭企业反诉60元未报销也上法庭
今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开始实施,劳动仲裁从此一律免费,劳动者维权门槛下降,受到广泛欢迎。不仅对劳动者免费,对企业也是免费,基层仲裁部门案件激增,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诸如漫天要价、“鸡毛蒜皮”小事闹上法庭、假造证据等情形频频出现……
【漫天要价型】
被解聘向公司索赔18万
案例一:广州某建筑公司员工被解除合同后,向原单位索赔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社保、失业救济金等共计18万元。
|
劳动仲裁员:劳动仲裁免费后,很多申请人担心要求的金额低了“会吃亏”,提出七八项乃至十多项要求。有些简单的案件,索赔金额甚至高达100多万元,实际却没有多少证据支持。实际上,随意开高价,会激化双方的矛盾。同时,目前劳动仲裁规定了部分小额案件可“一裁终局”,随意开高价,也享受不到这种快捷维权的好处。
【“鸡毛蒜皮”型】
交通费不给报销也要告
案例二:某业务员因为合同期满,单位与其终止了劳动合同,并作了经济补偿。但该业务员认为,用人单位还有60元的交通费没有给报销。而用人单位认为,这60元不符合规定,不能报销。
劳动仲裁员:劳动者受到委屈,不管金额多少,都应该有申诉渠道,但并不是说就一定要闹到劳动仲裁。一些小额争议,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企业内部的工会、基层的调解组织,或者是劳动监察部门等渠道解决,其效率更高,劳动者维权更为便捷,如果仅为争一口气而申请仲裁,未必是最佳选择,社会的成本也相当高。
【造假博财型】
私改协议“加薪”1万元
案例三:某员工与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只有一纸用工协议,由该员工保管,约定月工资2000元。后该员工将2000元前面加上“1”字,涂改为12000元,然后以用人单位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支付双倍工资。虽然这个“1”字加得很勉强,但根据有关规定,还是要进行证据鉴定才能认定真假。结果,用人单位不得不花了几千元委托专业的机构鉴定。结果,该员工虽然败诉,但并没有其他责任。
劳动仲裁员:有人提供虚假证据,不用任何费用,就可提出很高的索赔金额。专家认为这种明显的不诚信行为,《劳动争议仲裁法》及劳动仲裁部门却无可奈何,也正好说明劳动仲裁的门槛降低了,并不是“万事大吉”,还需要各种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一些恶意损害企业正当权益的行为,应有惩处机制。
【企业反诉型】
离职要求仲裁反成被告
案例四:某咨询公司的员工认为公司各种条件不理想,自行离职,提出劳动仲裁,以单位没有买社保为理由,要求正式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马上反诉劳动者,称由于其自行离职,造成一宗生意落空,损失高达15万元,要求劳动者赔偿。
劳动仲裁员:用人单位并无实质证据,且确实没有为劳动者买社保,本来理亏,却反诉劳动者,并以较高金额来吓唬劳动者,以前劳动仲裁需收费,这种现象较少见。而现在免费了,用人单位觉得“不告白不告”,让劳动者不敢维权。如果劳动仲裁没有一种制衡机制,也确实给一些企业提供了通过天价索赔吓唬员工的机会。
□观点
免费却苦等排期
恐走维权难老路
省劳动学会副会长梁满光:方便劳动者维权,仅靠仲裁免费、门槛降低并不够!仲裁量猛增,毕竟还是依法维权,不是坏事。但如不加紧配套,出现案件大量积压,劳动者可免费申请却要苦等排期,恐怕又会走回“维权难”的老路。
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专业化,无疑是当务之急。同时,企业可能随意无理反诉劳动者、提供假证等却不需承担法律责任等现象,则说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及早完善。
滥用诉权激化矛盾
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步林:实际上,免费仲裁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不合理的滥用诉权,随意的“漫天要价”现象,很可能激化矛盾,反而不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因此,在免费仲裁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引导、利用好其他化解劳动争议的方式,成为一个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