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灾区将出台垃圾应急处置办法 夏季垃圾日产日清

  应急存放垃圾 夏季不能超过两天

  《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在蓉接受审查 将填补城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体系的空白

  本报记者 王盛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生活垃圾的应急处置成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昨日,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织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青岛等城市的十多位市容环境管理专家,在蓉审查即将出炉的《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据悉,由我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制的《导则》通过审查后,将指导灾区及时清扫、收集、运输和妥善处理灾后临时安置点等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避免疾病传播和防治环境污染。《导则》将填补我国城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体系在这方面的空白。

  ○专家观点

  灾区日产千万吨垃圾 潜在危害大

  地震发生后,华中科技大学陈海滨教授随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专家组,赴四川灾区进行环境卫生状况考察,足迹踏遍了每个重灾区。灾区临时安置点和过渡居住点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让他很担心。

  陈海滨教授说:“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5~0.7公斤/天,而灾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产生源多而分散,有机成分含量高、易腐烂,每天数以千万吨计的生活垃圾,是当前及今后三五年内潜在危害最大的污染源。”为此,他提出了编制《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的建议。

  在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组织下,从6月16日起,陈海滨与十多位专家开始着手编制《导则》,成都市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院也参与了编制工作。经过半个多月加班加点的工作,编制任务顺利完成。

  记者注意到,该《导则》包含了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系统管理等内容,按临时安置点和过渡居住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技术指标和管理措施。“这是灾后重建阶段生活垃圾应急处置的重要依据,填补了我国城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标准体系的一项空白。”上海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朱青山表示。

  ○《导则》点击

  气温30℃以上 生活垃圾须日产日清

  收集:过渡居住区每1000人应配备3~6名收集、清扫垃圾的保洁人员

  在过渡居住点的清扫保洁上,《导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居住区每1000人应配备3~6名收集、清扫垃圾的保洁人员,过渡居住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应逐步规范化,同一垃圾收集辖区的收集站、点及其容器的类型、规格最好统一,要有防雨措施。

  《导则》特别指出,固定式垃圾收集站与住房边缘的直线距离,不宜小于10米,桶、箱等移动式收集容器构成的收集点与住房边缘直线距离,不宜小于3米。塑料瓶、金属罐、废旧报纸、纸板以及各类包装物,应与易腐的生活垃圾分开,单独收集、存放。有条件的过渡居住区可结合未来环卫发展的需要,在交通较便利的地方,建设半永久性(使用3~5年)的垃圾收集站,设计应遵循密闭、防臭、防蝇、防鼠和方便保洁及清运的原则。

  《导则》还建议,过渡居住点可联合设置垃圾收集站,但在单独成片的过渡居住区,居住人口超过6000人,或垃圾日产量超过4000公斤时,应单独设置收集站,同时结合重建规划及未来环境卫生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半永久性或永久性的垃圾转运站。

  处置:临时处置设施以填埋为主

  《导则》建议,临时垃圾处置设施以填埋为主。新建临时简易填埋场应在日处理量200吨以下。日处理规模在50吨以上的临时填埋场,与过渡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0米。对不宜修建临时简易填埋场的地区,可设置临时生活垃圾焚烧设施,日处理能力为50吨左右,选址与过渡居住区直线距离不小于200米。

  过渡居住点还应该注意环保。《导则》建议在受灾群众安置点、广场、主要街道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置废品回收容器,并通过专门的收集车辆进行流动回放,同时在过渡居住区设置废品回收站。

  对帐篷临时安置点,《导则》建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与帐篷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米;当地气温如在30摄氏度以上,收集点的生活垃圾必须日产日清。在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未建成时,可在临时安置点附近,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应急垃圾存放点,该存放点距离临时安置区边缘直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夏季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两天。应急垃圾存放点和不准投放垃圾的地点,都应设置明显标志。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