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大国外交走火入魔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中国政府和达赖谈得好,我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法国总统萨科齐周一在电视讲话中再次给出席奥运开出价码,并表示可能会见达赖。这已经不是萨科齐第一次借“西藏问题”向中国施压。
萨科齐此番言论,实在大失水准,因为中国外交部早在3月份,就已经就外国领导人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问题,做了最直白的解释:外国领导人是否来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取决于他本国的奥委会是否邀请。言外之义是,各国政治人物,来与不来,悉听尊便。
而至今为止,并没有见到中国政府对萨科齐的任何邀请表示,而中国的网络民意在法国巴黎的“阻挠圣火”表演之后,就没有人对法国领导人表示欢迎,而抵制萨科齐的却有不少。所以即使萨科齐来,那也只是对自己国家的奥组委的义务,中国人并不会格外感到荣幸。
拿一个并不存在的砝码,来威胁中国的利益。此举堪称不可理喻,但再一想也有其内在逻辑,其中重要一点即是,萨科齐想借批评中国来突出他想要构建的法国的大国形象。
今年的6月30日,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装扮成蓝色,以庆祝法国从7月1日起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此外,法国还为此专门发行了纪念币,在凯旋门前举行正式交接仪式。法国已不是第一次担任轮值主席国,这次之所以搞得如此隆重,是因为萨科齐希望借欧盟重振大国地位。
大国形象是萨科齐去年5月就任法国总统以来,调整法国外交的最主要目标。为此,他常常说出惊人之语,比如上任后不久就批评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野蛮”,惹来俄罗斯抗议;后来又说出“要么伊朗拥有原子弹,要么我们炸伊朗”的话,引来伊朗反感,并导致法国和伊朗贸易迅速萎缩。
萨科齐还多次对非洲出言不逊,对非洲造成伤害,致使法非关系疏远,法国石油公司也因此丢掉了多宗石油开采大单;而萨科齐一反法国传统的中东政策,强调与以色列交朋友,得罪了广大阿拉伯国家;在大国关系中,本来就有个性的法国很难跟谁搞到一起,即便是被称为“欧洲发动机”的法德关系,也因各自易主和利益争执而出现裂痕。
萨科齐致力于把法国建成“不可替代”的大国,对世界局势的热点、难点都试图介入,但“勇猛”有余,智慧不足,一年来的外交成果寥寥。首先是法国发挥影响的基础——欧盟的建设遇挫。继《欧洲宪法条约》之后,《里斯本条约》于6月12日被爱尔兰全民公决否决,打乱了法国的外交安排和部署。在欧盟东扩遭遇俄罗斯反对之后,又希望南下,建立包括中东能源富裕国家在内的地中海联盟,为此甚至以愿意重返北约为代价,换取美国支持,但却遭到美国的暗中反对,因而裹足不前。
萨科齐的“大国外交”,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都没有什么收获。既然是“大国外交”,当然是全球性的,所以对中国的“开价”,则是萨科齐政府“大国外交”在亚洲的“试水”动作。法国意在向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盟成员国显示,即使中国国力强大,中国经济和美国并列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世界其他国家都希望和中国建立密切关系的时候,法国却可随意批评中国。
法国在亚洲的“大国外交”,还体现在法国希望涉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表态上。在萨科齐发表关于中国的讲话之前,法国外长库什内6月26日表示,“法国有可能与朝鲜构筑新的关系”,暗示法国将成为第一个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其插足朝核问题的意图十分明显。
然而,如此强调法国的大国地位,反映的正是其自感已不是大国的焦虑。情急之下,萨科齐没有想到中国的外交部早就明示的态度,依然在想象中把自己当成中国民意的贵宾。因此才有了此番让法国百姓听着过瘾,让中国人听了觉得可笑的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