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为“天上掉钞票”的故事———东莞拿1.2亿给12.2万低收入市民发生活补贴当初表态要效仿澳门分红时,一度被讥为作秀,甚至有人看成是荒诞或怪异的表达。也有专家认为,发“红包”这一想法是一个负责任政府应有的态度,彰显勇气与担当。
随着事件进展,东莞市政府也正渐渐卷入一场舆论“漩涡”:究竟在给全民派糖,还是补助困难户?究竟在故意作秀,还是真心落实?究竟合理合法,还是违规操作?新闻也从未停止“热炒”。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标题有:“东莞派发亿元红包”,“东莞派糖:一个天上掉钞票的故事”。媒体也纷纷评论,指出当前是人民最需要“红包”的时候。“红包”的设想并非不可行,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有为者亦若是”的改革勇气,在操作层面上大胆尝试。
其实,关于“红包”之说,此前还有一次舆论铺垫。今年1月上海召开“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曾提交一份正式提案———《建议研究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提案》,此言一出即已引发社会热议。而澳门特区政府最近决定派发红利发生在今年3月初:拿出逾20亿的盈余,向全体居民派发红利,永久居民可以获5000澳元,非永久居民可以获3000澳元。无论如何,地方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红包行为”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政府分红”的实施也将凸显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为政府“加分”。
通过公共财政来缓解民生的困难,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分内之职。公共财政在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但让人感到忧虑的是,我们发现已经掉入“国富民穷陷阱”。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工资不断地涨,百姓钱袋并没有鼓胀起来,钱袋子反而在缩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指出的是,发放“红包”固然可行,但毕竟是随机性的,不具有长期稳定性,从长远来看,则应完善财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减震器、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公共财政应为国民提供均等的致富机会,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充满活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公共财政是提供机会均等服务的财政,它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国民提供公平的致富机会。在“贫穷—富裕”的路径中,公共财政通过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支出体系给公民提供平等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富裕—贫穷”的路径中,公共财政保障充分的竞争,防止“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给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了社保对象范围,并适当提高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等。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线仍然很低,难以满足城市贫困家庭的最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是,现在我国还有很多困难企业的职工及广大的农村居民均未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一旦遇到大的家庭变故如疾病、天灾等,就可能会使他们陷入生活绝境。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大量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非常困难,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在坚持“效率优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政府必须时刻牢记“兼顾公平”,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当前的目标,不应满足于发“红包”,而是应当致力于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建立起低水平的、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