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网友建议永久保留“遇难者遗像墙” 牢记灾难

  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坚强,让后人牢记“5·12”,网友建议

  应永久保留地震“遇难者遗像墙”

  “站在这些遗像前,根本不相信他们已经永远消逝!多少美好的梦想,被残酷地压缩在这小小的图片中!”“建议永久保存!有机会要去祭拜,纪念他们,纪念我们民族的苦难。

”汶川地震两月祭即将来临之际,许多网友面对地震“遇难者遗像墙”,发出至真至诚的感慨。

  永远保留这面遗像墙,让后人记住“5·12”

  地震“遇难者遗像墙”,一面什么样的墙?为何如此牵动网友的心?

  事情的原委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

  6月12日,成都近郊的大邑建川博物馆悲情展出了一个民间举办的“5·12震撼日记”的展览。在这个“5·12震撼日记”中,最令人震撼的是一面巨大的“遇难者遗像墙”,长20多米,高4米,张贴了近5000名地震遇难者遗像。

  6月18日,一网友“驶向中途岛”拍摄了这幅“遇难者遗像墙”,并以《中国首个遇难者遗像墙惊现成都》的帖子上传到网络。在帖子中他建议永远保留这面遗像墙,让后代们永远记住“5·12”这个黑色的日子。

  此帖发出后,无数网友跟帖祭拜。网友们纷纷支持永久保留这面“遇难者遗像墙”,来纪念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网友“shurong12345”表示永远保留这面遗像墙,让后代永远记住5·12。网友“muq0807”建议建川博物馆继续收集遇难者遗像,并将目前的遗像大厅全部用来陈列遗像,让人们永远纪念这些遇难者。还有网友提出,将这面地震“遇难者遗像墙”取名“汶川哭墙”,让更多人前来纪念和追思。

  有某大网站还举办了一项“你如何看待永久保留地震‘遇难者遗像墙’”的调查。调查显示,在27553人的投票中,支持保留的有27058票,占总投票数的98.20%,反对保留的仅495票,占总投票数的1.80%。

  他们始终用清澈明亮的眸子看着我们

  “汶川哭墙”上,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幅幅宛然如生的遗像,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过往,诉说着一段段精彩绚丽的篇章。

  网友“世外闲人”饱含深情地留言说,回首这两个月,我们逝去的不仅是时间,还有这么多可爱可敬的生命。遇难墙告诉我们,不能遗忘。我们拒绝遗忘逝去的亲人,我们也拒绝悲观地活着。因为他们始终在用清澈明亮的眸子看着我们,告诉我们,要坚强,坚强地生活。

  网友“麦子的天空”的留言悲悲切切: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然变成斑斓的照片;曾经随手可及的他们,也已化为逝去的光影。生命的凋零,太过于残酷与迅速,以至相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幻灭不再是无聊的惆怅。看了之后真的很心碎,多少个家庭的幸福就这样破灭了。死者安息吧,活着的人要勇敢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自己,更为了死者。

  还有网友以诗的形式,来纪念所有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其中一首“纪念地震中死去的兄弟姐妹”这样写道:

  千里之外,我们安全的坐在电脑前

  却能感觉到一个个垂死的人的呼吸,和不甘的眼神

  我们能做些什么,等到有一天我们要去见他们的时候,才能心中无愧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太阳照常升起,

  带着对生命无限的眷恋,他们走进黑暗

  今生,再也不能相见了

  曾经,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虽然不曾见面不曾相识

  如今,黑暗中,你们远去,一步一回头

  挥挥手,走好,我的兄弟姐妹

  心在滴血,泪在流。今生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但更多的网友则以朴素的文字写道: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看着照片,感觉这些生命仍然活着!希望你们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地震!

  擦去泪水,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张力

  网友们也发出了要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感叹。他们说,在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我们重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泪水只是为了告慰逝者,而擦去泪水,我们更应看到生命的张力,世界的美丽。网友“柴焰”说:从幸存者获救的镜头里,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也更深地理解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闪光的一面,看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一场大灾难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坚强和无私,让世界人民在泪水、感动背后读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汶川地震后我们也开始反思自己,珍惜生命,珍惜现有的一切。

  部分网友提出通过永久保留“遇难者遗像墙”和设立地震纪念馆,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注入了一种在平时被忽略了的“死亡教育”。网友“新东方”在其博客中阐述了这种观点,他说小时候看《红岩》,最喜欢读成岗烈士的《我的自白书》。虽然当时还不能理解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每当读到“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时,还是很钦佩那种面对死亡还能笑得出来的勇士。

  网友“心向远方”指出,通过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唤起生者对生与死的重新思索。地震“遇难者遗像墙”和地震纪念馆的建立,将成为一个契机,不仅能够让后世记住这场灾难,纪念死者,更可以通过前往纪念和凭吊的方式,来完成在课堂中无法讲授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一种重要体现。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