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江苏放600万只蟹苗治理太湖 15年来第一次(图)

放流的野生大闸蟹蟹苗像米粒一般大小 范晓

  为了治理太湖,江苏省有关部门上个月放流600万只蟹苗——

  灭蓝藻,野生蟹给花白鲢当“助手”

   本报记者 曹刚

  去年夏天,太湖北部爆发蓝藻,影响南泉取水口,导致无锡全市断水多日。今年又到盛夏,太湖近况如何?一年间,江苏省环保、水利、渔政等部门已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治理太湖,包括控源截污,实施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组织成规模的长期打捞;调水引流,改善水质;放流多种鱼类,开展生态治理。

  不久前,大闸蟹蟹苗也加入了太湖放流的行列。“以水养鱼”的观念正逐渐转为“以鱼养水、以鱼保水、以鱼改水”。

  野生太湖大闸蟹即将回归餐桌,肯定会引起不少上海市民的兴趣。对大闸蟹,太多上海人有着无法割舍的喜爱。但在饕餮之余,别忘了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太湖。因为那里不仅是太湖大闸蟹的家园,更事关许多上海人的喝水问题。

  黄浦江与太湖“一衣带水”——黄浦江上游是上海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其中70%水量来自太浦河,而太浦河就是从水质较好的东太湖中流出。黄浦江的供水安全与太湖、太浦河等上游水系有直接关系。

  带着对太湖水和太湖蟹的关心,记者近日来到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专访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林坤。

  15年来,太湖第一次大规模放流蟹苗

  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设在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负责全太湖流域的渔业管理。

  最近,吴林坤常常挂念太湖里的600万个小生命。每次想起一个多月前的那一幕,他都格外激动:“它们的个头像米粒一般大小,每公斤10万-12万只,我们一共放流了大约600万只。那些小家伙一下水,就争先恐后地四散游开,开始了它们在太湖里的新生活。”

  吴林坤念叨的“小家伙”,是正宗太湖大闸蟹的蟹苗,学名“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太湖放流蟹苗,但上一次放流的记忆,定格在1993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吴林坤刚从上海水产大学渔业资源专业毕业,到太湖渔管委工作。“我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几乎年年都要去太湖大规模放流蟹苗。当时,围网养殖螃蟹的技术还没成熟,放流主要为了给渔民捕捞提供方便。”吴林坤介绍,随着围网养殖广泛普及,太湖渔民纷纷在太湖“圈地”养螃蟹,明显比以前有赚头。捕捞的人越来越少,放流活动也渐渐偃旗息鼓。

  直到今年,太湖15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放流大闸蟹蟹苗,在光福镇附近的鲤山湾水域。

  如果存活率理想,明年可吃野生大闸蟹

  放流只是第一步,吴林坤最牵挂的是,“小家伙”们能不能在太湖里自由自在地茁壮成长?“这些蟹苗都是严格筛选、悉心培育出来的,总价值约10万元,由政府埋单。”他预计,蟹苗的理想存活率,可以达到8%-10%。

  按照这个比率,等到明年秋冬时节,600万只蟹苗中,将有48万-60万个“幸存者”生长成熟。“初步估计,这次人工放流,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至少为1:30。”吴林坤算了一笔账——即便存活率只有5%,即成活30万只,按每只售价10元计算,总价为300万元。

  最近10多年,野生太湖大闸蟹几乎已在餐桌绝迹。明年一旦首次露面,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零售价必将不菲。“平均每只10元只是保守估计,如果一切正常,至少会给太湖渔民增加300万元收益。”

  吴林坤心里并不轻松,毕竟时隔15年,太湖的水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的存活率,还有待实践检验。“我们一直都在定期监测蟹苗的生长情况,到目前为止,进展顺利。”

  吴林坤充满信心地说,“只要600万只蟹苗的存活率基本理想,明年的市场上肯定能看见野生太湖大闸蟹。”

  放流的蟹不吃蓝藻,但能遏制蓝藻

  不少渔民可能正在浮想联翩:明年大干一场,捕捞螃蟹狠赚一笔;不少食客也已食指大动:野生大闸蟹的香味仿佛飘至鼻尖。

  再算一笔账,很快就会把他们拉回现实——渔政部门最近一次普查的结果是,太湖流域渔民共4096户,增收300万元分摊到这么多渔民头上,每户只能分到732元;而垂涎野生大闸蟹的人不计其数,几十万只怎么够分?

  “这些螃蟹的主要服务对象,既不是渔民,也不是食客,而是太湖。放流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修复太湖水。”吴林坤解释,螃蟹是杂食性动物,爱吃水草、螺蛳和水底有机碎屑,能在净化水质、保持生物多样性、完善水体生物链等多方面担当重任。

  有种说法,放流螃蟹专治蓝藻。对此吴林坤认为不够准确。“螃蟹不直接吃蓝藻,但间接有利于遏制蓝藻。因为螃蟹的主要食物——水草和螺蛳,能有效吸附氮和磷,这两种成分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蓝藻爆发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吴林坤强调说,蓝藻爆发只是太湖水质恶化的一个指标,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遏制蓝藻,而是改善太湖水环境,还太湖原来的美。

  “如果今年的尝试结果理想,以后我们要定期放流,规模可能更大。”

  花鲢白鲢爱吃蓝藻,综合放流效果更好

  600万只蟹苗,相对于茫茫太湖,数量很小,但“鱼多力量大”——今年3月起,太湖已陆续放流30多万公斤花鲢白鲢、10多万尾细鳞斜颌鲴、100万尾白鱼、8000万颗银鱼受精卵、11万尾鳗鱼……太湖渔管委今年投入的放流经费为718万元。

  花白鲢鱼又称“食藻鱼”,终身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重每长500克就要吞食15公斤藻类,是蓝藻的天敌;细鳞斜颌鲴是今年放流的新品种,善于在水底刮食藻类、有机碎屑和腐殖质,净化水质,被誉为水中“清道夫”;白鱼生性凶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有助于减少太湖低值鱼类数量、优化鱼类品种结构。

  “放流必须讲究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对不同层次的水域,有针对性地综合放流。”吴林坤介绍,所有放流品种,都有助于改善太湖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前几年,放流点数量少,且相对集中;今年分布广,增加到了7个——梅梁湖、竺山湖、宜兴滩、长兴滩、湖州小梅口、东太湖生态修复区、“太湖三白”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我们以前的观念是‘以水养鱼’,现在已经转变为‘以鱼养水、以鱼保水、以鱼改水’。生态治理的投入少、产出多、符合科学规律,但见效较慢,必须长期投入,持之以恒。”吴林坤说。

  评论 08071110301

  【焦点关注】“治湖功臣”没问题,可放心吃

  有人担心,这批“治湖功臣”完成使命后“爬”上餐桌,会不会有毒?

  吴林坤笑言,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首先,螃蟹喜欢肥美的水草和螺蛳,还有水底的有机杂质,蓝藻不合它们的胃口。也许有人还会问,毒素会不会通过水底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传递呢?不必担心。”他举例说,比如吃鸡,大家都知道散养的鸡好吃。把鸡放到山野散养,它们很可能在山上吃到蜈蚣等毒虫,但毒素在鸡的身上却转为了营养。

  “螃蟹也类似,能转化毒素,不会从其他浮游生物身上传染到有毒物质。”吴林坤解释说,包括蓝藻在内,藻类的种类超过1500种。它们在正常的生长过程中,不含毒素。只有当生长密度达到一定程度,过度繁殖、积聚腐烂后,“尸体”才含有毒物质。

  “从太湖到餐桌的路上,野生大闸蟹还必须经过质量监督部门的严格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市。”吴林坤介绍,“在螃蟹没有长成熟时,如果发现有渔民过早捕捞,我们将依据《江苏渔业管理条例》依法处罚。等过了‘禁捞期’,持有许可证的太湖渔民就能自由捕捞螃蟹了。”

  【焦点链接】围网养殖的太湖蟹产量骤减

  今年2月,西太湖所有养殖围网全部拆除,共2.65万亩。今年底,东太湖将启动围网拆除,计划到明年初,拆除12.46万亩围网。东太湖保留4.5万亩围网,约占原太湖总围网面积(19.61万亩)的23%。这就意味着,从明年起,围网养殖的太湖大闸蟹产量肯定将相应地骤减,减幅可能超过四分之三,伴随着的涨价很可能在所难免。

  太湖的4096户渔民都将得到相应的资金补偿,其中的3000户,每户能在东太湖得到15亩水面,在统一规范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围网养殖。今年初,西太湖的320户渔民在拆除旧围网后,搬到了东太湖的安置水面。

  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化小,东太湖是围网养殖大闸蟹的主要区域。东太湖水域面积约20万亩,围网养殖就占了16.96万亩,养殖的密度显然过高,影响水流速度,对水体富营养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太湖渔管会办公室主任林建华说,太湖有必要尽快“减负”,把围网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责任编辑:张春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林坤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