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正当时》系列访谈(14)
本报记者徐华葛西劝
记者: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市场主体活跃是重要原因。学习浙江,保定有什么安排和打算?
宋太平:保定是人口大市,区位特殊,面临发展和稳定两大压力,但根本的还是发展问题。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全市的中心任务是“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要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学浙江,议保定,谋发展,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使我市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激活市场主体,我们从干部转变作风、政府转变职能、创优发展环境抓起,在市、县级领导干部和县(市、区)副科级以上干部中部署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动。这项活动,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拓展和深化,是加快强市兴县富民步伐的具体举措。
活动期间,我们要求,每名领导干部集中一周左右时间,深入1个企业(乡镇、市场、园区等),开展蹲点调研。主要任务是“三个一”:解决1至2个重点难点问题,提出1至2条优化环境的意见建议,撰写1篇调研文章。按照“不在多、不在全,重在管用”的原则,让各职能部门制定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部门主要领导在新闻媒体公开承诺。目前,这项活动正在全面展开。
记者:在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方面,干部作风至关重要。在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浙江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宋太平:浙江开展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和“百名书记蹲点调研”主题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感到,我们转变干部作风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光提要求不行,必须从具体事情抓起。为此,我们在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部署开展了亲民爱民活动。主要内容是每人结对帮扶一户贫困家庭或一个困难学生,也可以办些其它事情。每一年为一个帮扶周期,一年一轮。为确保帮扶效果,我们逐人建立了帮扶台账,每个帮扶周期结束后,对帮扶情况进行通报,并将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
记者:目前,浙江掀起了新一轮城乡改造热潮,我省也正在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保定在这方面是如何推进的?
宋太平:杭州、宁波等市新一轮城乡改造力度很大,层次很高。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决心借势而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跟上全省城市建设步伐。
一是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每人牵头督办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每日一通报,每周一调度,确保落实。
二是坚持边建设、边规划。已经列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规划的加快推进,新谋划的项目及时列入规划。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的水平和档次。
三是打造文化名城特色和亮点。谋划实施修建"古莲池景观"、恢复"直隶总督署西路"、修缮"淮军公所"、筹建"保定历史名人苑"等十个文化名城建设项目,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尽快见到成效。
四是打好城中村改造攻坚战。三年内市区75个城中村全部拆迁改造,拆除面积近600万平方米,使近3万户居民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