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县令郑板桥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托物言志,认为基层干部虽然职级不高但责任重大,由于近距离接触百姓,经常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其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的安危冷暖息息相关,应时刻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地方小官能有这种民生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民生问题,是社会的根本问题,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不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利益。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干部,群众有什么意见,首先要向基层干部反映;有什么要求,首先要向基层干部提出;有什么问题,首先要找基层干部来解决。在群众眼中,基层干部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感觉最直接、最深刻的,就是基层干部的做为。因此,基层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民生情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生情怀的基层干部,他们不计名利,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行动指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时代的楷模,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远的不说,最近涌现出来的沈阳市辽中县信访局长潘作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任信访局长一年零八个月,亲自接待上访群众3848人次,平均每个月接待190多人次,每天接待6人次以上;解决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7件,平均每个月解决5件以上,每周解决1件以上,因长期带病连续工作,为民解难而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3岁即以身殉职。潘作良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可歌可泣,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评价,辽宁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潘作良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树立起一面立党为公、为党分忧,心系群众、为民解难的优秀基层干部旗帜。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担负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处于直接做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尤其需要关注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遇到问题,要抓紧解决,不能拖延,出现矛盾要想方化解,不能回避;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要掌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学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坚决避免激化矛盾,酿成事端,给党带来不良影响,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乐其民者,民亦乐其乐;忧其民者,民亦忧其忧”。只要广大基层干部像潘作良那样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以人为本,彰显民生情怀,注意倾听群众呼声,细致体察群众情绪,充分反映群众意愿,高度重视群众诉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