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 四川地震消息

外国记者重返灾区:中国百姓在废墟上创造希望

  英国《泰晤士报》12日刊登该报记者马丁·弗莱索菲·余,在四川地震两个月后重返灾区所见所闻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地震灾民在废墟上创造希望》。

  在路边一堆高高的废墟上,耸立着一个红十字标志,这里在地震前是一栋三层高的楼房。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我们爬上这座废墟,映入眼帘的是远处一位医生在帐篷下搭起的临时救护所。62岁的龙时富(音)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和所有的财产。他仅有的医疗器具是他从家的废墟中挖出来的,但是两个月来,他一直坚持义务为灾民看病。他说:"我从小就学医。人们需要我。"说着,他眼里突然溢满了泪水。

  龙医生并没有什么特别,因为在绵竹市九龙镇,到处洋溢着顽强不息的精神。这里曾经非常美丽。现在,这里几乎找不到一处耸立的房屋。

  但是,记者在这儿的两天中,只是感受到一股强大的重建家园的决心。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与个人努力的独特融合。

  这的确令人十分鼓舞,与美国对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九龙只是数以百计受地震影响的村镇、城市中的一个,这次地震总共夺去大约7万人的生命,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幸存者的行为令人称道。人们用写满感谢的标语欢迎来访者,数以千计的志愿者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这里。

  这个镇子到处是灾民安置点和志愿者们的帐篷。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灾区人重建家园的决心。40岁的霍荣斌(音)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父亲,但在搭起的帐篷里,他的理发店又重新开业了。他说:"亲人去了,但是生者不能和他们一起死去。"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为一位老人剪发。

  23岁的钟司琦(音)在一片废墟中设立了临时刺绣"工厂"。大约有30名妇女来这里绣一些春节用的装饰品,一个地产商同意购买这些绣品。钟说:"她们来这里聊聊天就忘了悲痛,还可以赚点家用。"

  在一个临时安置点里大约有来自3个山村的600名灾民。他们正焦急地等待政府批准他们自己重建永久性家园。他们的带头人钟启芳(音)说:"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不能悲伤下去,因为我们还有希望,还有这么多人的帮助。"

  西班牙《先锋报》网站12日文章《四川灾后重建将需要数年时间》(记者拉斐尔·波奇):我再一次与秦(音)和梁(音)一家,以及他们的邻居们聚在一起。他们的家在那次地震中几乎被完全摧毁。他们首先向我表达的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感谢。这支军队依然奋战在各个灾区。他们也表达了对温家宝总理的敬佩之情。所有人也都一遍遍重复着"我们会走出困境"的决心。

  他坐在两个月前我采访这里时坐过的同一张凳子上。就在这个已经倒塌大半的自家院子里,秦对我说,两个月来他们都在忙于沉重的收割工作。这段时间里,他们清理掉了大部分废墟,支起了帐篷,还为猪砌起了围栏。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重新回到地里干活了。

  在这一地区,农活主要集中在两个季节:4月到6月,以及8月和9月。5月是最关键的季节,因为这时要收割稻子,并播种玉米。换句话说,地震发生得很不是时候,但是农活却不能耽误。因此,军队伸出了援手,帮助当地农民收割粮食。15天前,当地百姓在废墟上举行了一个集会。他们买来猪肉、一卡车的啤酒和两卡车的蔬菜,赠送给了帮助他们的军队。

  收割工作尚未完全进入常态,今年的收成少了10%。许多农田被地震破坏,还有一些没了耕种的人。对于梁一家来说最大的苦恼就是找不到晾晒谷物的场院,电力跟不上也是个问题。

  9月收割过后,村里人就要开始重建村落了。在村口依然能看到5月地震发生后的景象,但是不同的是,砖头、沙子和其他盖房子需要的材料已经有序地堆放在道路两旁,预示着重建工作已进入筹备阶段。(编辑:陶志彭)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图 说 抗 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