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14日电(记者马姝瑞、蔡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后凯14日在合肥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将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现有的“迁移人口”模式转变为“转移岗位”,促进人口与产业的适度空间均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
魏后凯14日在于合肥举办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8年年会上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生产活动一直在向东部地区集中,人口与经济活动分布严重不协调。1985至2003年间,除烟草制造业外,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等制造业生产能力都在向东部地区集中,然而国内各大区人口分布却保持着相对稳定。
他认为,这样单纯的迁移人口模式形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不协调,即工业生产与能源、原材料产地脱节,同时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不均衡。
数据显示,2001至2005年中国人口与生产总值分布的不协调系数已达到20.3个百分点。由此造成大规模的民工流动、资源调动,加剧运力紧张,不得不启动西气东输等耗资巨大的大跨度工程。
对此,魏后凯表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未来将着力于实现从迁移人口到转移岗位的战略转变。通过调整国家产业布局战略,积极引导沿海企业和资金向其他地区转移,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实现各地区工作岗位与劳动力分布的相互协调和匹配。
他还表示,应配套进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允许具有固定工作岗位的其他地区人口在东部等发达地区安家落户,使这些外来人员在为经济繁荣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分享其利益。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