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昨整版文章探讨维护股市稳定,“社论救市”传言再起
专家看法:目的只是传递“信心救市”的信号
□晨报记者 李 芹
继本月初新华社以4700字的长文发表 《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后,昨日,另一家中央媒体——《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文章,详细解读了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4条措施。
|
对此,无论是经济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篇文章旨在“信心救市”,而非股民现阶段热盼的“点位救市”。
昨天,上证指数缩量震荡,收盘小涨22点,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社论救市”后股指暴涨的情形相去甚远。
文章强调:
“制度治市更重要”
《人民日报》的整版报道,以“稳定的力量从哪来”为题发表观点。其中提到,只要市场各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市场就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该文引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称,已提出4条措施稳定资本市场,包括:有序调节融资节奏、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鼓励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其中,也有“定期公布‘大小非’解禁数据”等具体举措。
有趣的是,该文本身也强调,如果短期调控政策过多,不可避免会留下“政策救市”的痕迹,从市场长远发展考虑,“制度治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专家观点:
是“信心救市”,非“点位救市”
尽管该文本身已作了澄清,但是市场面仍然非常重视其中的只言片语,仍然有人将其解读为“社论救市”的冲锋号。不过记者连线的相关经济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认为,这篇文章只能被看作是“信心救市”的强烈信号。“这是政府态度的一种表明,旨在恢复股民信心以达到救市目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开门见山。他认为,《人民日报》整版文章和新华社长文类似,并不是旨在沪深指数的“点位救市”,目的是为了传递“信心救市”的信号。
“短短8个月,股指下跌过半,虽然政府在上证指数3000点左右出台下调印花税的政策予以救市,但股指略微上扬后再度下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也让政府不得不谨慎对待出台实际救市政策。”一位在基金公司任职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在管理层探求有效且积极的救市手段之前,中央媒体连续发文主要透露政府对于股市的态度,体现培育股民信心的目的。市场反响:
未必会得到积极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前有关“社论”几乎都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但对于此番中央媒体连续发文是否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两位人士都持保留态度。
孙立坚认为,通过社论的方式救市基本上都在上个世纪,且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中国股市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对政策的依赖惯性正在逐步减少,管理层也都比较强调“买者自负”,因此简单地通过社论这种口头式的表态进行市场干预,并不一定能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
在基金公司任职的业内人士与孙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表示,如果市场信心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仍未建立,不排除“平准基金”成为管理层考虑的一种方式,以达到“点位救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