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理解新与旧在中国活生生的“碰撞”,请追随自行车。
28老式过时自行车
曾几何时,在北京和上海的早晨高峰时段,自行车汇成的车流在宽阔的道路上静静地流淌。而如今,那些车道许多都被小汽车和公交车占据,轰鸣声和喇叭声淹没了自行车的铃铛声。
然而,尽管中国跨入了现代化,但自行车并未消失——其数量反而不断在增加。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自行车仍是上下班、接送孩子上学或谋生的主要交通工具。它还能绕过交通拥堵。
当中国人爱上汽车,而西方人不再迷恋汽车时,中国再次成为赢家。
据美国华盛顿的环境智库地球政策研究所统计,去年全世界制造的1.3亿辆自行车中,有9000万辆产自中国。中国产自行车有2/3出口到别国。美国人购买的自行车每10辆就有大约9辆是中国制造的。
在中国,自行车的角色折射了该国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广泛变迁。日益增多的汽车可能代表的是富裕,而自行车的经久不衰则说明,中国13亿人口中大多数人尚未进入中产阶级。
在上海的摩天大楼和高耸的公路桥的影子里,自行车的轮子驱动着像王春亮(音译)这样的农民工从乡下跨入大城市。
这位皮肤黝黑、身材健硕的30岁男子,用一辆三轮自行车把花卉和园艺产品,从市场拉到上海的上流社区。再加上干点儿园艺活,他每月能挣300美元左右——这足以让他生活和支撑远在数百英里之外的安徽农村的家人。王说:“跟其他活儿比起来,这算不错的。”他对路上的危险和糟糕天气不以为意。
在上海和其他城市,骑自行车的农民工到处可见,他们送货、收集垃圾或兜售从爆米花和盗版DVD到书籍和小兔子等一切东西。
30年前,公交车经常挤满人,出租车更是闻所未闻。上海永久、飞鸽和凤凰自行车相当于那个年代的雪佛兰和别克。
如今,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将向游客提供5万辆自行车用于出租,但北京和上海的许多自行车道,已成为汽车右转和公交车专用的道路。大型办公楼和酒店通常只向员工提供自行车停放地。上海的1000万辆自行车甚至被禁止上许多主干道。西方城市常见的河畔自行车道,在中国并不存在。
“这是政府政策的问题。”中国最大的自行车生产企业、上海永久公司的工程师兼总经理陈海明(音译)说,“在欧洲,他们专门修建自行车道,鼓励民众骑车上下班。但这里不行。”
陈坚信:“自行车有利于环境,骑车也是一种锻炼。自行车永远不会过时。”(作者 Elaine Kurtenbach ::译者小河)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责任编辑:高瑞)